□撰文/吴有才
安吉坚守“绿水青山” 发展绿色经济之路
□撰文/吴有才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比喻,生动诠释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形象表达了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十年来,安吉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坚持“生态立县”的发展理念,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把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打造“幸福、富裕、美丽”安吉,逐步建成一个“生态、宜居、美丽、幸福”的绿色生态城市。
安吉建县于公元185年,取《诗经》“安且吉兮”之意得名,是“联合国人居奖”中国唯一获得县,是中国首个生态县,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有中国第一竹乡、中国白茶之乡之美誉,被评为全国文明县城,荣获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首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安吉境内七山一水二分田,是浙江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层峦叠嶂、翠竹绵延,被誉为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207万亩(有林地面积185万亩,其中竹林面积108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1.1%,植被覆盖率75%。
改革林权制度盘活“绿水青山”。安吉作为全省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全省首个林权作价出资合作社试点县和“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模范县”,按照“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的要求,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县集体林权主体改革现已全面完成,配套改革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林农“参与”的林业工作新格局,有效盘活林地资源“沉睡资本”,实现“活树变现钱、青山变金山”。2007年11月至2015年7月,全县已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金额达10.36亿元。发挥合作优势,发展股份制合作社,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赢,全县林业股份合作社迅速发展到现在的30家,林权作价出资总额达到1.73亿元,出资林地7.14万亩,入社农户3673余户,每户年均增收1.1万元。
发展林业科技夯实“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绿色革命”,林业科技的发展是这场“绿色革命”最根本的竞争力。安吉以现代林业园区建设为总抓手,深入实施竹林科技园区建设、低产竹林改造、林区道路建设、竹子良种培育“四大工程”。截至目前,已建成集科学研究、林改示范、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毛竹现代科技园区20余万亩,不仅提高了林地亩产值,而且大大提升了森林景观质量,为林下立体综合开发利用奠定扎实基础。同时,加强与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的科技合作,推进产研协作,先后签订了项目建设合作协议20余项,近5年完成林业科技研究项目50余项。
建设碳汇示范区拓宽“金山银山”。2012年11月29日,安吉县与国际竹藤组织、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浙江农林大学共同签署了“竹林碳汇试验示范区建设”的框架协议。这是全球第一个竹林可持续经营和竹产品储碳计量和交易研究与试验示范区项目,是安吉竹产业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建成全球首座毛竹林碳汇通量观测塔并开始运行,填补了中国通量观测网竹子植被类型的空白,并摸清了全县毛竹林碳储量总量(约120万吨)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和演变规律。建设竹林碳汇试验示范区建设,发展竹林造林增汇、竹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竹林经营碳汇技术、耐用竹产品发展等低碳经营技术,为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发挥积极作用,并在竹子低碳经营中取得先
机,加快推进安吉竹产业的健康发展。
安吉县始终坚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坚持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安吉曾是浙江省最贫困的山区县,也曾走过一条财政上去了、环境变差了的弯路。为探寻经济发展与生态优化共赢,确定“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治污与建设美丽乡村协同推进。虽然短时间内影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但终于迎来了一个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幸福的新安吉。
生态修复建“绿水青山”。安吉高度重视森林生态林业体系建设,紧紧抓住新常态下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的大好机遇,通过开展各项森林生态建设,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以“四边三化”、“五水共治”、“山青水净”等行动为契机,以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为抓手,紧紧围绕“八八战略”、“两美”浙江建设和“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生态立县”等重大战略,近年来,全县累计完成重点防护林建设9.5万亩、平原绿化4.8万亩、纯林生态修复10万余亩和茶园林生态修复6万亩。
依法治林护“绿水青山”。依据法律法规,依法打击破坏林地、毁林开垦及危害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深入开展毁林开垦专项整治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制定《安吉县全面实施毁林开垦综合治理二年行动(2014—2015年)方案》,进一步有序推进林业综合执法,2014年1月到2015年7月,全县累计处理各类毁林开垦案件431起。为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吉积极组织开展“亮剑一号”、“天网行动”等行动,并成立“湖州市陆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宣传教育爱“绿水青山”。安吉以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暨“爱鸟周”宣传活动、世界湿地日、世界森林日、毁林开垦综合治理等活动宣传为主线,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将生态文明意识深入乡村、深入林区、深入林农,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天然资本”,更是连绵不断的金山银山。安吉立足优越的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林农增收的路子实现了由“卖山头、卖山货”向“卖生态、卖环境”、“靠山吃山”向“养山富山”转变。积极探索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绿色发展之路,努力让产业结构变“新”、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融合发展、相得益彰。生态优势不断带来经济红利,伴随安吉生态品牌的日益提升,国内外客商纷纷到这里投资兴业,港中旅、上影、翰龙集团、Hello Kitty乐园、乐翻天水上世界等项目落户安吉,绿水青山日渐成为安吉的金山银山。
一根翠竹壮大“金山银山”。自1996年被命名为“中国竹子之乡”以来,安吉高举“中国竹乡”这一品牌,围绕“竹”字做文章,努力把安吉的竹子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精心培育一产,开放壮大二产,加快发展三产”,一二三产持续、协调的竹产业发展新路子,“一根翠竹挑起百亿元产业”早已成为安吉县以竹致富的生动现实。安吉以占全国1.8%的竹资源创造了全国20%的竹业产值,基本实现了从竹根、竹竿、竹叶甚至到竹粉末在内的全竹利用,一根竹子的价值从最初的15元增值到60元,竹产业产值从2005年的53.6亿元提高到2014年的180亿元,安吉竹业从业人员在4.5万人左右,竹产业为林农平均增收7000多元,竹产业已然成为了安吉富民的主导产业,竹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县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林下经济发展做大“绿水青山”。安吉作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近年来,安吉立足自身实际,坚持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因地制宜、科技创新,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挥林地最大效益,做大“绿水青山”,已形成林中培植、竹林养殖、林下休闲三大模式,发展林下经济27.2万亩,林下经济产业产值达48.1亿元,全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的农户达17558户,带动农民就业68585人,为林农增加经济效益每亩4000元,林下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森林旅游产业做实“金山银山”。生态旅游业可谓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最佳结合。安吉作为浙江省森林休闲养生建设试点县,始终坚持将生态旅游业作为第一战略支柱产业来培育,着力推进生态旅游业、养生养老业、特色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把森林旅游与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紧密结合,实现林下旅游与乡村旅游良性互动、互促发展,形成“生态得绿、农民得利”的森林旅游产业,已建成龙王山黄浦源景区、竹子博览园、中国大竹海、中南百草园、藏龙百瀑、大汉七十二峰等16个山水景区,成为长三角地区旅游的特色品牌。2014年接待游客1204.77万人次,旅游收入127.53亿元,门票收入2.2亿元。森林生态旅游经济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厚重的支撑。
绿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