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
微信“朋友圈”里有个让我记忆犹新的帖子:《如果兔子拼命奔跑,乌龟如何持续前行》。我一直认为自己生来就是一只乌龟,很忧伤地认为。
“如果你生来是一只乌龟,至少要知道这世上还有兔子。”文中有这么一句鼓励。可是,作为一个有着“失败者情结”的人,我知道的“兔子”越多,似乎越没了前行的底气。
我把这番惆怅化作文字,写成了一条QQ空间状态:“如果兔子拼命奔跑,乌龟怎么办?”刚刚发表出去,我立马收到了回复——来自我的学生,一群青春、懵懂、活泼、自信的孩子。
“可以试试在水里比赛。”
“也许我会往相反的方向跑。”
“兔子的速度,由生命的危机带来;乌龟的壳,给了它安逸的选择。”
“人之所以感觉痛苦,就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乌龟并不一定要和兔子跑一样的赛道,为何不走自己的路呢?”
……
原本以为只有简单的慰藉,未曾想竟会收到如此出乎我意料的回答。不得不承认,这群稚气尚未脱尽的学生此时已成为我的老师。
或许他们并没有看过这个帖子,他们大概以为我说的只是那个传统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尽管如此,他们的回答却如此坚定,当他们把自己放在乌龟的位置上时,甚至直接忽略掉原本的游戏设定,建立起新规则,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可恰恰因为这全新的角度,一切都变得柳暗花明了。
如果我生来就是一只乌龟,为何一定要和兔子“捆绑”在一起赛跑呢?我可以选择另一只乌龟做对手,又或者,我只和自己赛跑。
如果我生来就是一只乌龟,当我和兔子赛跑时,我是否可以扬长避短,改变原本就不适合我的比赛规则?
如果我生来就是一只乌龟,若我和兔子一起前行,或许这并不是外界观看的一场比赛——兔子在用尽全力奔跑着逃避危机,而我,只是出来散散步而已——我们恰巧碰见,不久便会分离。
如果兔子拼命奔跑,乌龟怎么办?我无法给自己一个明朗精确的答案,但我要感谢我的学生,他们让我更多地思考问题的答案和问题的本身。
最重要的是,他们从未否定过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