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占超,钱会,孟祥仪
(长安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流经甘肃、宁夏、陕西3 省(区),在秦晋豫3省交界处——号称陕西省东大门的潼关县港口镇注入黄河.陕西省境内河长502 km,流经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市,流域面积3.38 万km2.渭河流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带,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易发生干旱[1].
目前渭河较大的支流、水渠有20 余条,一半以上受到污染,污染较重的超过1/3,除小韦河、太平河、皂河外,污染严重的支流还有西安、咸阳界内的新河以及渭南的沋河等,还有少量直接排入渭河的城市排污渠.由于西安城市大,人口多,工业企业多,所以排污量大,在渭河沿岸的城市中,西安对渭河的污染最为严重.现在的渭河接纳了陕西省78%的工业污水和86%的生活污水[2].渭河污染的三大主要来源是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工业废水、过量使用化肥.其中氨氮污染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本文旨在研究渭河陕西段氨氮污染物的时空特征变化,为更好地治理渭河提供基础资料和方法.
运用3 个水文监测点的水文数据,包括林家村监测点、咸阳监测点和耿镇监测点.对于渭河全段来说,林家村监测点位于渭河上游,咸阳监测点属于渭河中游,而耿镇监测点属于渭河下游.这3 个监测点检测的氨氮含量变化分别代表了渭河上、中、下游的氨氮含量变化趋势. 已知渭河河水自2001 年到2007 年(缺2005 年)监测的氨氮浓度,根据已知数据进行分析. 水质标准参照《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6 a 检测结果的平均值显示:在林家村监测点,氨氮平均浓度为0.63 mg/L;最高值出现在2002 和2007年,为0.94 mg/L;最小值在2003 年,为0.37 mg/L.在咸阳监测点,氨氮平均浓度为9.88 mg/L,超出V 类水水质标准(2. 0 mg/L)3. 94 倍;最高值出现在2003 年,达到了12.9 mg/L;最低值出现在2006 年,为6.8 mg/L.在耿镇监测点,氨氮平均浓度为9.0 mg/L,超出V 类水水质标准(2.0 mg/L)3.5 倍;最高值出现在2003 年,达到了10. 6 mg/L;最小值出现在2006 年,为7.1 mg/L. 从空间变化上来看(图1),2001—2004 年其污染物沿程变化趋势为咸阳>耿镇>林家村,即中游>下游>上游;2006 和2007 年污染物沿程变化趋势为耿镇>咸阳>林家村,即下游>中游>上游.
图1 各年间渭河氨氮浓度随空间的变化曲线
氨氮浓度在咸阳段2006 年和2007 年明显下降,说明近年来治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2006 年时已达到目前最好的效果.但在2007 年,污染程度又有所回升.
由渭河水系图及实地调查结果得到以下结论:
1)入陕境至林家村为上游,上游两岸工业发展较慢,工业企业较少,工业活动和工业污染对其影响不大.据资料报道,宝鸡市土壤养分失衡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有机肥施用量偏低,而超高量使用氮磷肥料,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板结、耕层变浅、保水保肥性能差等现象日趋严重;且由于大量使用廉价低质的氮肥和农药,以及氮、磷、钾肥使用不成比例,使氮肥溶解而被冲入水体中造成污染. 因此上游受到的污染主要为非点源污染.
2)林家村至咸阳为中游,入陕境的渭河接纳了陕西省78%的工业污水和86%的生活污水,使渭河水质极度恶化,各项指标严重超标.3 个监测点中咸阳监测点测得的氨氮含量最高,这是因为咸阳集中了多家工业企业,大量工业污水排放到了渭河中.例如,宝鸡氮肥厂、兴平化肥厂、咸阳氮肥厂等化肥工业的污水排放.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及水土流失也对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非点源污染.
3)相对应于咸阳监测点测得的氨氮含量,耿镇监测点测得的氨氮含量有所下降. 这是由于泾河和灞河由高陵县汇入了渭河,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渭河的氨氮浓度.但相对于林家村监测点来说,其氨氮含量还是较高的.
咸阳、耿镇监测点的氨氮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2 所示.根据渭河流域降雨径流的特点,将一年划分为丰水期(7—10 月)、平水期(4—6 月和11月)和枯水期(1—3 月和12 月)分析,林家村各个阶段的氨氮浓度如图3 所示.
图2 咸阳、耿镇监测点氨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图3 林家村监测点在丰、平、枯水期的氨氮浓度
从图2 可以看出,咸阳监测点和耿镇监测点氨氮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 氨氮浓度1 月份到2 月份缓慢增加,2 月份到4 月份增加速度加快,4 月份到5 月份减少,在6 月份又得到增加,6 月份到9、10 月份减少,到12 月份又开始增加.两监测点氨氮浓度都在6 月份达到最大值,其中咸阳监测点最大值为15.75 mg/L,耿镇监测点最大值为14.53 mg/L.咸阳监测点的最小值出现在10 月份,最小值为5.0 mg/L;耿镇监测点的氨氮浓度最小值出现在9 月份,为3.31 mg/L.
在图3 中,林家村监测点的氨氮浓度在丰、平、枯水期的变化规律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
根据相关水文知识,将一年划分为丰水期(7—10 月)、平水期(4—6 月和11 月)和枯水期(1—3 月和12 月)3 期来分析污染物氨氮浓度随季节的变化.对于不同的水文状态,枯水期的水质最能反映出由于点源污染造成的河流污染程度[3-4];而丰水期的水质情况则主要反映出了非点源污染的强度.
1)从图2 可以看出,2 月份之后,气温回暖,陕西即将进入平水期,降雪结束,降雨开始,又由于人类活动开始增多(如工厂开工,施撒化肥),伴随着土壤解冻,含有氨氮污染物的物质更容易随着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进入渭河,使得渭河氨氮浓度开始增加.
在进入了丰水期之后,此段时期是全年降雨最多的时期,渭河河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稀释,渭河氨氮浓度降低.
10 月份以后,降水减少,渭河得到的补给减少,稀释能力减弱,氨氮浓度又开始上升,并在枯水期这段时间内达到较高程度并保持稳定,直到来年平水期的到来.
2)根据监测结果,渭河非点源污染物氨氮在丰、平、枯期浓度的比较结果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如图3 所示.其原因是枯季河流径流量全年最少,城市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入河流后浓度相对较高[5],这反映出枯水期氨氮污染主要是点源污染;丰水期河流径流量大,稀释、混合、自净能力强.
1)渭河入陕后,接纳了陕西省大量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使渭河水质极度恶化,各项指标严重超标,属劣V 类水质. 因此对于渭河的整治已迫在眉睫.
2)由于陕西省非点源污染主要由农业化肥不合理使用引起,因此可以从农业角度出发,通过改善施肥方式、减少肥料流失、加强造林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等途径改善渭河的水质[6].
3)点源污染主要由工业废水排放造成,因此可以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方法与措施,找到一条既不会对当地工业发展造成太大阻碍,又能良好地改善渭河水质的治污之路.
[1]王云璋,王国庆,王昌高. 近十年渭河流域降水特点及其对径流影响的初步分析[J],人民黄河,1998(10):4-6.
[2]蔡明.渭河陕西段氮污染及控制规划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1999:15 -40.
[3]张玉清.渭河渭南段水质污染现状及其治理[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16(3):73 -74.
[4]李洪.水资源水质保护[R]. 北京:水利部水文培训中心,1991:1 -3.
[5]李跃.渭河河水氮污染特征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7,18(1):42 -43.
[6]谢涛.中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及控制措施[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4):71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