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蓉霞等
回望科学史上的异端 陈蓉霞
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它是一股清泉,洗去人们心中的愚昧;它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给人们带来光明;它是人们新鲜的血液,不断地求实创新;它是人们力量的源泉,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样的精神高度,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
①前不久,中世纪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1548—1600)不经意间出现于公众视野当中。
②依据通常的讲述,布鲁诺是因宣扬日心说而被教会烧死的;与布鲁诺同时代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因拥护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教会审判。这样的讲述在受教育者的心中形成了这样的定论:科学代表真理,宗教代表迷信;这些历史证明了科学与宗教是水火不相容的。
③如此简单化的结论能涵括复杂的历史现象吗?
④要知道,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一个欧洲人,生来就是基督教徒,他自小就继承了父母的文化传统。难以想象,如伽利略、布鲁诺等人居然能完全摆脱基督教信仰。
⑤就伽利略而言,他一直深信这一命题:上帝有两部作品——《圣经》和自然界。前者是上帝的间接作品,因为出自人之手;而后者却是上帝的直接作品。显然,研究上帝的直接作品更加可靠。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伽利略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所在。
⑥《圣经》是一部用文字写成的作品。在中世纪,普通百姓多是文盲,接受教育差不多是神学家的特权。教会人士差不多垄断了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普通信徒只能通过神父的传教来领会神意。
⑦伽利略的出场却对教会构成了威胁,因为要读懂上帝的直接作品——自然界,可不像读懂《圣经》那么容易。读懂自然界恰是伽利略的专长。在他看来,上帝创世所用的语言就是几何符号,如圆、三角形之类,通过数学或几何学的方法,我们就能描述或解释自然现象。把数学与实验方法相结合,这正是伽利略的首创,他也因此成为近代科学的设计师。
⑧但他却因此冒犯了当时的学术权威。他们能熟读《圣经》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却难以读懂伽利略的数学语言及其实验思路,更何况伽利略得出的结论与他们向来熟悉的世界观针锋相对。不仅如此,伽利略还支持已被教会取缔的日心说,这正是他们控告伽利略的最好证据。伽利略最终受到教会审判,压力之下,他违心地放弃了日心说。
⑨这自然让人联想到布鲁诺。他因宣扬日心说而受到教会的审判,但坚贞不屈,最终将自己奉献于教会的火刑柱上。因此,习以为常的说法是把布鲁诺看作为科学真理而牺牲的烈士。
⑩果真如此吗?与其说布鲁诺是为科学真理而献身,还不如说,他是为自己的信仰而献身。
⑩身为基督教徒的布鲁诺,却持有与当时教会不同的上帝观。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这不仅是一个哲学问题,更是一个神学问题。布鲁诺认为,上帝别无选择地创造了一个无限宇宙,上帝的完美意味着,他必须创造一个能够容纳无限世界的无限空间。接下来的推论就是,一个无限的宇宙怎么可能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太阳存在,因此宇宙中必定有无数个太阳以及无数个围绕太阳而运转的行星系。那无数个太阳就是夜空中的繁星点点。
⑩这点恰好被布鲁诺猜对了。相对于无限而言,无所谓中心,因此地球并不处于宇宙的中心,而只是我们周围空间的中心。或许正是出于上述理由,布鲁诺成为日心说的忠实“粉丝”。因为日心说的实质也在于打破了地球作为宇宙中心这一传统观点。
⑩如此说来,布鲁诺更像是一个神秘主义者,他对太阳及其无限宇宙的崇拜,正是这种神秘主义教义的一部分,甚至谈不上是重要的部分。这种神秘主义信仰却为当时的教会所不容。因为在一个无限的宇宙里无所谓中心,那么,人的地位放在哪里呢?人若失去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又何以解释上帝对人的眷顾?
⑩理所当然,布鲁诺被罗马教会视为异端,在经过长达七年的审讯之后,1600年,他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著名俄裔科学史家柯瓦雷对布鲁诺的评价是:他或许是一位好的哲学家,但却是一名糟糕透顶的科学家。
⑩将近四百年后的1992年,罗马教廷做出决议,为布鲁诺平反昭雪。今天,我们怀念伽利略和布鲁诺,理由并不在于他们是科学史上的异端或殉道士,而是他们的遭遇昭示了两点:(选自《东方早报》)
阅读练习
1.标题中的“异端”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2.选文第③段有什么作用?
3.文中用大量篇幅介绍伽利略的用意是什么?
4.根据你的理解续写一段文字,填在文末画线处。
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王波
①1913年,普朗克担任柏林大学校长不久,便将爱因斯坦请到柏林大学,并为他设立了一个新的教授职位。在他看来,“把更多有天赋的科学家留在德国”是一名科学家应尽的责任。
②当然,对普朗克来说,一切并不是“责任”两个字这么简单。在这个路德教徒心中,科学是他的另一个上帝。而终其一生,他一直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③1878年,20岁的普朗克已在慕尼黑大学小有名气。名声来自他的音乐天赋,这个大二学生曾为多首歌曲和一部歌剧作曲。但在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物理。一位物理学教授试图劝说年轻人另走他路,这样或许更容易有所成就。普朗克拒绝了教授的好意,他回应道:“我并不期望发现新大陆,只想把现有的物理知识搞清楚。”
④第二年,当为自己以“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为题目的博士论文答辩时,年轻的普朗克被一位知名化学家进行了近乎讽刺的批评。幸运的是,普朗克最终通过答辩,并获得了慕尼黑大学的教职,可以继续从事他的理论物理研究。
⑤普朗克所不曾期望的“新大陆”,则在22年后浮现。1900年,普朗克提出黑体辐射问题,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这给物理学带来巨变,也在18年后给普朗克带来了诺贝尔奖。
⑥只是,此时的奖励,已难以抚平普朗克内心的千疮百孔。他的妻子和女儿先后离世,大儿子则死于一战战场。
⑦战争带给普朗克的,不仅是家庭的巨变,还有事业的动荡不安。1914年,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德国科学和文化界发表了《文明世界宣言》。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界享有最高声誉,不得不在这个臭名昭著的宣言上签名。很快,他便后悔了。两年后,他再次签名,不过是反对军国主义。
⑧与此同时,德国的科学研究也陷入了困境。为了让局面改观,普朗克向同事们呼吁“坚持到底,继续工作”。1920年10月,他和犹太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创建德国科学临时学会,以求募集资金支持科学研究。
⑨纳粹的上台,则让普朗克的努力几乎化为乌有。身为威廉皇家学会主席的普朗克,眼睁睁看着大批犹太朋友和同事被驱逐和羞辱,数以百计的科学家被迫离开德国。部分人在普朗克的劝说下,留了下来,其中包括哈伯。
⑩只是,这些为科学而留下来的人,几乎处处饱受屈辱。普朗克曾直接找到希特勒,抗议哈伯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但于事无补。德国科学的屋檐之下,已无这些人的容身之处。哈伯最终在1934年死于流亡途中。爱因斯坦则在1935年远走美国。普朗克弹钢琴时,由爱因斯坦拉小提琴伴奏的场景,也从此成为绝响。
⑾那些在皇家学会研究所内工作的犹太科学家,在失去了普朗克竭尽全力的保护后,不得不离去。普朗克则选择留在德国,在他看来,自己“有责任”留在国内,保护已经支离破碎的科学研究。他无力反抗纳粹的暴行,但当“二战”的战火燃烧到柏林时,他似乎看到了希望。他写道:“要渡过危机,一直活到重新崛起的转折点那天。”
⑿可惜的是,在1944年2月的一次空袭中,普朗克在柏林的家完全被摧毁,他留在家里的论文手稿和藏书化为灰烬。5个月后,他的二儿子埃尔温·普朗克因参与密谋暗杀希特勒,被逮捕关入盖世太保的总部,并在1945年被处决。曾经幸福的家庭,只剩下一位87岁的老人,在屋檐之下体会着家国的凋零。
⒀而为了“扩大科学的影响”,老人不顾健康问题的困扰,前往各地巡回演讲。在演讲中,他呼吁人们“向上帝走去”,这个“上帝”不是他信仰了一生的耶稣,而是他为之付出了一生的科学。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阅读练习
1.文章第⑤段中说“普朗克所不曾期望的‘新大陆,则在22年后浮现”,这里的“新大陆”指什么?
2.文章第④段提到普朗克在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时被一位知名化学家进行了近乎讽刺的批评一事,这是否会影响普朗克的形象?请说明你的理由。
3.在其他科学家选择了“不得不离去”后,普朗克则选择留在德国,他的这个选择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
科学家的另一只翅膀 游宇明
①与西方科学家在公共事务和社会热点中勇于亮出自己相比,某些中国科学家就显得过于冷静了。在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特别提到:以自然科学家作为消息来源的报道,在政治性媒体上只占到3.5%,在公共网络论坛上只有3.2%,在新闻媒体上只有13.3%。在全社会为之轰动的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时,在公共网络论坛上,自然科学家作为消息来源的竟然为零!韩启德呼吁:我们科技工作者在社会热点、焦点面前,不能选择沉默或逃避,要有不惧流俗的勇气!科学家代表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精神,如果因为讲真话而挨骂,那恰恰是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光荣。
②我一向非常佩服中国科学家的智慧,【A】我们国家当年想制造原子弹和氢弹,只花了短短一段时间,罗布泊的上空就升起了蘑菇云;后来希望拥有人造卫星,科学家憋着劲狠干几年,卫星一颗颗冲上了天空;最近一些年,神舟飞船进入太空、嫦娥卫星绕月飞行。这一切充分展示了中国科学家光彩照人的专业才华。
③然而,近年来,一些中国科学家似乎只对科研项目有热情,却少有兴趣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原因很简单,科研项目都是有经费支撑的,有了科研成果,还可以获得各种奖励。而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什么利益都没有。
④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与做科研项目的风险程度也大不一样。做科研项目,取得了成果,利益丰厚;没有取得什么成果,也不会损失什么。而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呢,在事情真相未明之前,很可能挨网民的板砖;在真相大白之后,不挨网民骂了,却会遭到某些受损利益团体的打击报复。换句话说,一个科学家没有公共精神,他的生活也许风平浪静,一旦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他的日子就可能不再安定。然而,我们一些科学家恰恰忽视了一点:社会是需要理性精神的,一个科学家为了公众利益站出来说话,会对其他人群产生示范作用,一步步促成公民社会的成长。
⑤科学家是以自己在某个专业领域的杰出才华作为谋生的手段的,没有这种才华,他就没有资格享有科学家可以享受的一切;但科学家同时也是社会的一分子,有义务有责任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使我们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善良、更加正义、更加温暖。【B】如果说,专业技能是科学家的一只翅膀的话,公共精抻则是他们的另一只翅膀,缺少其中任何一只,他们都无法在岁月的深处翱翔。
(选自《联谊报》,有删改)
阅读练习
1.为什么近年来一些中国科学家少有兴趣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画横线句子中“竟然”一词蕴含着科协主席韩启德怎样的情感。
3.A、B两处画线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析其作用。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言行做出评价。
当“非典”肆虐之时,记者问病情的控制情况。有人说已经控制得很好,钟南山说了实话:根本没有得到控制。在一次会议上,钟南山对两例“非典”死亡病例的公认结论大胆质疑。会后,有朋友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参考答案:
《回望科学史上的异端》
1.一与中世纪罗马教会支持的“地球中心说”相悖的观点或学说。
2.承接上文对“科学与宗教是水火不相容”的定论表示质疑,引出下文对“科学和宗教关系”的重新审视。
3.阐明“异端”对教会构成威胁的原因;结合布鲁诺的例子,阐明科学研究与基于宗教信仰的推论可能得出相同的结果。
4.权力终究代表不了真理;要营造宽容、理性的学术环境,尊重不同的学术见解。
《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1.普朗克提出的黑体辐射问题和量子概念。
2.不会。这正照应了前面那位物理学教授关于他选学物理学的劝告,也为后面普朗克在物理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做了铺垫。正是由于坚持,普朗克才有了后来的成就。这样写起到反衬的作用,突出了普朗克对科学的坚守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3.①在国家多难时,普朗克选择留下,更突出了他的责任感,对国家和科学的负责态度,这值得我们学习。②对国家负责,不一定非要走向战场,在战场之外的国家需要的每一个场所,同样能表达爱国之情。③要把国家的前途与个人的研究结合起来,为国家保护好仅有的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家爱国的最高体现。
《科学家的另一只翅膀》
1.(1)没有利益;(2)风险很大。
2.蕴含着科协主席韩启德对自然科学家在社会热点、焦点面前冷漠态度的不满(痛心、失望)之情。
3.A处: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中国科学家具有光彩照人的专业才华(中国科学家是有智慧的)”,更有说服力;B处: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科学家既需要专业技能又需要公共精神,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4.示例:①钟南山在社会热点、焦点面前,不选择沉默或逃避,有不惧流俗的勇气;②他坚持真理,凭着科学家的良心,为了公众利益站出来说话;③他的言行会对其他人群产生示范作用,一步步促成公民社会的成长;④像这样的科学家必然得到人们的尊敬。
(山东莱阳市西至泊小学 李申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