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的训练方法

2015-12-11 22:04桑红霞
人间 2015年23期
关键词:自然段课文老师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学生们对一些知识点理解不到位,尽管很努力地帮学生分析,但总感觉缺少共鸣。一节课下来感觉师生都很疲惫。问题出在哪里呢?,“课堂上学生们读的少,老师讲的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笔者经过深入反思,改变教学方式,精心设计课堂,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读中品,读中悟,读中记忆”。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57-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学生们对一些知识点理解不到位,尽管很努力地帮学生分析,但总感觉缺少共鸣。一节课下来感觉师生都很疲惫。问题出在哪里呢?,“课堂上学生们读的少,老师讲的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笔者经过深入反思,改变教学方式,精心设计课堂,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读中品,读中悟,读中记忆”。现归纳了几种朗读的教学方法供大家借鉴。

一、边读边演

低年级段的文章比较浅显,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和生动的对话,分角色朗读是不可缺少的,其实我们还可以拓展开来,边读边演。如《一株紫丁香》,可以在孩子们熟读的基础上,选取学生模拟文中场景进行表演,配上有感情地齐读或个读,“学生爱老师,老师爱学生”这一主题就在边读边演中自然流露出来了。

二、边动边读

这一方法主要针对重点段落或重点语句边动边读,如《花钟》第一自然段描写花儿盛开时有很多生动的语言,“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万寿菊欣然怒放;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你会发现我们的孩子在反复朗读时不自主地会添加上自己的动作,做个小笑脸,伸伸胳膊,揉揉眼睛等等,我们何不趁机让他们边动边读呢!读中自己去体会花儿盛开的样子,甚至还可以发挥想象仿写一两句,配合动作读出来。再如分析《赵州桥》第三自然段描写其美观这一特点时,“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我们同样可以让学生们边动边读,自己去体会什么叫相互抵着,什么叫回首遥望,继而去想象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领悟其美观。《草虫的村落》中“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这句中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傲然”和“左冲右撞”我们可以用手势做动作,边动边读,不但理解了词语还可以体会到“游侠”的顽强、不屈不挠和作者对其的喜爱。

三、边看边读

例如,《赵州桥》一文第三自然段,学生们在读中配合动作想象画面后,我们可以再现图片,让学生们看着图片去读,加深其印象,当然可以让学生们想象还有哪些图案,训练其想象力。再如《索溪峪的“野”》第二自然段描写山“野”时,同样可以让学生们边看图片边读,在感受“断臂悬崖”、“绵亘蜿蜒”、“西海峰林”“旁逸斜出”之后,惊险、磅礴、随心所欲自然就体会到了,山“野”也就理解了,更在边看边读中加深了记忆,达到了背诵的目的。

四、配乐读

音乐给我们美的享受,更能够带我们步入神奇的情景,给我们独特的感受。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老师范读,学生仿读,在音乐的熏陶中读中品,读中悟。如《山中访友》一文,轻柔舒缓的音韵把我们带进奇妙的大自然,配上优美的语言,那种美妙的感受就不言而喻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也就深入人心了。再如《山雨》这一课山中雨声的导入更能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雨在山中,山在雨中,山雨同奏的奇妙。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几点问题:

一是保证学生的朗读时间。现在想来我原来课堂上学生的朗读时间真的是太少了,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还有不少学生连一篇课文都未读完,我就急于讲课示意学生停下来,马上转入到下一个程序了,这样朗读仅成为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我想类似的问题可能在许多年轻老师身上都曾出现过,我们都忽视了朗读对语文课堂的重要性。相比之下我们也会注意到一些名师课堂中,老师往往要让学生在文中读几个来回,熟读课文后才进入学习理解环节。或许朗读就是理解。所以在朗读训练中我们要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并且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每个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做样子,走走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绪,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同时也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学生朗读完毕后,老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拨,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逐渐在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

二是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范读。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可以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无论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语气、节奏、音色等。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教师一开始就应该以示范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在一些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谁能够用恰当的语气来读一读?”“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而什么是恰当的语气,怎么读算是有感情地朗读,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确实是很迷茫的,自然达不到要求。所以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范读,并作相关的提问,如:你们听听老师这么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最喜欢哪几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是注意激励性的评价。评价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对学生开展的激励性评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朗读得十分出色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当学生朗读得不尽人意时,教师要予以点拨,给予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必要时教师进行示范,学生稍有进步再次鼓励,帮学生树立朗读的自信心。同时评价也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如低年级的朗读你可以从胆量、声音、流利、语气等给出评价,像“你胆子

猜你喜欢
自然段课文老师
背课文的小偷
秋天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美丽的秋天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