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省林业厅产业办
林兴民富开启现代林业经济的新时代
□供稿//省林业厅产业办
浙江,市场经济先发之地。得益于经济改革开放之先机和林权制度改革之先行,浙江在坚持生态优先、注重森林资源保护的同时,通过机制创新、政策引导、市场开拓,激活各类林业生产要素,推动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从森林资源小省向林业产业大省的跨越。
浙江林业产业的发展,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浙江的具体实践,也是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成效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全省一直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一系列重要论断作为指导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重要发展理念。继2014年浙江省委作出了“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之后,浙江林业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倡导生态文明,共建绿色家园。浙江省始终坚持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以倡导生态文明、共建绿色家园为主题,把植树造林和森林资源培育作为林业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以森林通道为重点的平原绿化建设,启动“1818”平原绿化行动;深入开展关注森林活动,积极组织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森林提质行动,启动千万珍贵树木发展行动和森林抚育经营试点工作。此外,全省共建成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4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63%,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的“三增长”,生态质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统筹协调发展,促进绿色增长。浙江林业立足省情林情,积极统筹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坚持兴林与富民同步推进,大力发展以兴林富民为目标的绿色产业,形成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近5年时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4000亿多元,翻了一倍多,林产品及木材相关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均居全国前列。全省以约占全国2%的林地面积创造了约占全国8%的林业总产值,有力促进了绿色增长。
浙江林业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重视、市场驱动。早在20世纪90年代,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综合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林业真正办成充满活力的绿色产业的发展思路。
坚持政府引导,明确发展思路。进入“十五”以来,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目标,全省将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林业建设的重点工作,把建设林业特色基地、培育林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森林旅游等作为林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工作。近年来,根据林业发展的新形势,全省围绕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出了“巩固提高一产、培育壮大二产、积极发展三产”的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各级党委、政府在重视生态建设的同时,把林业产业作为发展当地经济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内容。统一思想认识,理清发展思路,制订扶持政策,坚持不懈发展林业产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局面进一步得到巩固。
发挥市场作用,发展优势产业。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近年来,浙江省初步形成了木业、竹业、花卉苗木、森林食品、野生动植物驯养与繁殖、森林旅游六大优势产业,其区域布局也已基本形成。建成了浙北、浙东、浙西南三大竹产业区,竹林面积1280万亩,竹业总产值400亿多元;建成了以油茶、香榧、山核桃等为主的森林食品基地,基地面积1700万亩,食品总产值350亿元;建成了以观赏花卉和绿化苗木为主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基地面积193万亩,种植业总产值160亿多元。与此同时,全省森林旅游年收入达570亿元,森林旅游超过1.5亿人次。
打造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林业产业的发展在促进产业聚集的同时也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浙江省在人造板、地板、木门、家具、木竹玩具工艺品等产品中拥有着特色和优势,已形成湖州、嘉兴、丽水、衢州、杭州的人造板制造业,湖州、杭州、绍兴的地板制造业,嘉善、温州、衢州、金华的家具制造业,嘉善、江山的木门制造业,东阳的木雕和红木家具制造业,云和的木制玩具工艺品制造业等特色产业集群。“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地板之都”、“中国木雕之都”等国字号金字招牌遍布浙江大地。
全省有53个山区县(市、区),山区面积大,人口比重高,区域面积和常住人口分别占全省的84.3%和51.7%。加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希望在山,潜力在林。
提高农民收入,满足民生需求。林业产业在富民和惠农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林业横跨一、二、三产业,可以生产出与人们衣食住行紧密相关的数万种产品,同时林业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是现阶段最适合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林业产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林业经济强县,实现了兴林富民。全省有83%的县(市、区)林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其中9个县超过100亿元,8个县达到50亿元至100亿元,满足了社会对林业的民生需求。按照国家林业行业统计方法统计,2013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林业纯收入2937元,比上年增加371元,增长14.5%,人均林业纯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7%,林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高达22.2%。从淳安、临安、安吉、开化、遂昌、松阳、庆元、景宁、龙泉等重点林区县的统计分析看,林业区域农民增收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农民增收的一半以上来自于林业,人均林业纯收入达6872元,同比增长12.5%,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农村居民人均林业纯收入增加765元,占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的50.4%。
依托竹林资源,建设美丽乡村。拥有“中国竹乡”美誉的安吉县依托当地丰富的竹林资源,积极发展环保、低碳的竹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对一根竹子实现了从竹叶、竹竿、竹根甚至竹粉末的物理与化学的全竹高效利用,竹业总产值超过了百亿元,可谓是“一根翠竹挑起了百亿元产业”。全县竹业从业人员约4.5万人,竹产业为农民平均增收7000多元,约占农民收入的60%,成为农民增收、林业增效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广大林农和各类经营主体是参与林业建设、推进林业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活力源泉。在促进林业产业经营过程中,全省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
完善各方服务,培育经营主体。从2005年开始,全省就开展了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省级林业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的认定工作,并出台了扶持政策。结合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重点推广林业股份合作制模式和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发放制度,确定临安等24个县(市、区)开展试点。与此同时,24个县(市、区)均制定了《林业股份合作社建设工作方案》和《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实施方案》,建立了一批林业股份制合作社。目前,全省已有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1800多个,社员数15万个,带动农户100多万户,带动基地500多万亩。在培育林业龙头企业方面,全省充分发挥浙江民资充裕的优势,主动做好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投资林业。据统计,全省共有8600多家非公有制单位投资林业,累计投资800多亿元,已命名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00多家。
加大财政投入,扶持优势产业。2008年,全省财政投入1亿元,以现代农业发展项目为平台,创建林业园区356个。近几年,每年安排1亿多元的财政资金,用于支持木本油料建设,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基地生产设施建设、先进生产技术等。除此之外,全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省财政农业产业化贴息和专业合作社发展扶持资金等,并且出台了允许林权作价出资林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登记的政策,全省首批以林权非货币财产出资的6家公司在安吉成功注册,注册资本达2.17亿元,其中以林权作价出资总额达1.5亿元,出资林地近2万亩,有力促进了林业经营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扩展金融服务,解决企业疑难。林业产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最需要的是金融服务。目前全省已有45个县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贷款银行已扩展到12家国有及商业银行,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00亿多元。丽水市等地通过建设“林权IC卡”,将林权信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数据与金融系统实现对接,有效破解林权抵押贷款工作中评估难、耗时长等问题。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林业部门先后组建了浙江信林担保公司和浙江林业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已累计为400多家林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提供融资担保45亿元,受保企业新增产值115亿元,新增就业人数3.5万多人。加快推进林业金融改革,开展“破解林权抵押贷款难”试点,探索解决评估难、抵押难等问题,2014年林权抵押贷款发生额42.8亿元,林权抵押贷款余额74.5亿元,同比增长32%。推进政策性林木保险工作,联合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出台了《关于共同推进林木综合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林木综合保险协调工作机制,全省政策性林木保险面积5700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69%。
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盼绿色、盼健康、盼养生”的需求,发挥森林多功能多效益的优势,发展森林休闲养生业,实现从卖木材到卖环境再到卖健康的根本性转变,促进林业转型发展。
发挥森林优势,培育新兴产业。省林业厅与省旅游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森林休闲养生发展的意见》,并确定桐庐、永嘉、磐安、遂昌等县开展试点示范,在产业开发、服务提升、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提供经验和样板。同时,要求各地要积极探索,以丰富的森林生态景观、优质的森林环境、健康的森林产品、深厚的森林养生文化等为基础,加快修复森林古道,大力建设森林人家,积极开发度假、游憩、疗养、保健、养老、娱乐等多种产品,打造进森林氧吧、品森林美食、赏森林美景的森林旅游养生品牌,打造一流的森林休闲养生福地,实现市民得健康、农民获效益、生态受保护、产业促发展的良性发展新局面。数据显示,浙江森林旅游游客量超1.5亿人次,总收入超过600亿元,年平均增幅三成以上,以休闲养生为新业态的森林旅游,已成为浙江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转换营销方式,拓展产品市场。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电商换市”的部署,总结交流近年来全省林业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和经验,2014年召开了全省林业产业电子商务培训、全省林业电子商务论坛,会上成立了省林业产业联合会电子商务分会,表彰十佳林业电子商务领军企业。得益于电子商务方面的先发优势,全省许多林业企业搭上了这趟快车,干果等森林食品,竹木、花卉等特色林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在全国具特色和优势。据对160余家开展电商的林业企业调查情况看,预计全省林产品电商年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在大宗林产品现货上市交易方面,浙江省在全国处于领跑地位。仅一两年时间,全省就有脂松香、胶合板、黑木耳、红木、竹炭、香榧、铁皮石斛鲜品等林产品在渤海商品交易所、华东林交所等挂牌上市。除此之外,已连续举办7年的义乌森博会继续保持我国林业会展领头羊的地位。第7届森博会共有国内23个省(市、自治区)的1088家企业参展,境外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234家企业参展,吸引了64个国家和地区41.22万人次的采购商、参观者到会采购参观,成交额共达46.83亿元,实现了经济新常态下的逆势增长。
围绕竹子、经济林、珍贵树种、花卉、森林休闲等特色产业,全省加大技术投入,带动产业快速发展。
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技术投入。全省建立了首席专家、责任林技员与示范户一体化科技的支撑体系,加强了示范园区、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之间的合作;开展百名专家进百个园区的“双百”科技示范行动,为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开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科技活动,完善以省级产业技术专家团队、县级首席林技推广专家和林技指导员及乡镇责任林技员为主体的责任林技推广制度,架起“专家”与“农民”之间的桥梁,解决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瓶颈。与此同时,以林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对象,大力推广林业新品种示范,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初级加工以及森林景观利用等技术,每年推广新品种(系)、新技术100项以上。
推广高效模式,转变增收方式。为加快转变农民增收方式,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从2013年开始,全省总结推广“一亩山万元钱”生态高效模式,推广面积13.8万亩,实现总产值16.56亿元,增收7亿元。据统计,全省发展“一亩山万元钱”十大创新模式的适合面积在100万亩左右,若推广面积能实现50万亩,预计可实现总产值60亿元,增收24亿元,可使8.75万户农户受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4.1万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此外,各地强化林业科技支撑,加大示范推广,以现代林业园区、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建设为载体,建立“一亩山万元钱”高效模式示范区。
林业产业是生态产业、碳汇产业和富民产业,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目前全省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林业产业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存在着资源性、结构性和市场性等诸多矛盾。全省将进一步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力度,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生态文明和民生需求的目标,把林业产业培育成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农民增收和林业增效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