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预习五原则

2015-12-11 12:27张勤华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自学课文

张勤华

预习,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是孩子在上课前先独立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尝试性地去学习新课文,进行听说读写的自我实践,促使自己自觉探索,更加主动地学习。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人以渔,供人终生受用。”确实,预习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在起步阶段,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在课堂上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创设课前预习的情境,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和操作步骤,使他们会预习、善预习、乐预习,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通过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和实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方面有了自己行之有效地五个步骤:读(文)——学(字、词)——思(题)——查(资料)——问(疑)。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具有可操作性、有效性。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学习有效性的,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目标明确

小学生年龄小,获取知识的经验不足,他们在领取预习任务后,往往在思想上产生误解,认为预习类的作业只需口头上读读课文,并没留下任何预习的痕迹。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反而会形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因此,指导学生预习显得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预习的成败和预习习惯的养成。教师既要分析学生的学情,还要结合教材特点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认真研读,设计好有一定价值,有一定吸引力,并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预习兴趣的预习内容,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二、方法得当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学生通过资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师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这一观点说明了“没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自学动力的幼芽,也必须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长。”而自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预习。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不要担心学生预先了解了教学内容,课上就不会深入探究,错失经历困惑、操作、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品尝不到探索成功的满足和愉悦。因为预习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预习重在基础知识和阅读。语文基础知识中的拼音、词汇、句子等问题必须在平时用心积累,要训练学生预习时,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难懂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利用旧知或查工具书的方法解决掉,在课上再得以强化和提高。另外,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做好笔记积累。对于阅读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要学会提炼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并能摸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等。

经过自主预习再上课,学生对重点难点把握得更牢,会学得更主动。

三、层次分明

十根手指十样长,班中学生有差异,教师不能忽视差生,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显然,“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

我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自觉性等因素,本着不加重学困生课业负担的宗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我将预习作业分为A、B、C三类。A类作业是针对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的同学,要求略低于普通水平,侧重于读书、认字、查字典;B类作业针对学习水平中等的同学,意在巩固基础,激发兴趣;C类作业则是针对学有余力和自觉性较强的学生,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进行个性化的探究。

从此表可以看出级别越高,自主的权力越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来选择作业,这样既保证了“跳起来摘到果子”,又避免了“遭受饥饿之苦”。

四、落到实处

有要求就要有检查,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还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地检查措施,让学生养成语文预习的好习惯。预习作业应该和其他作业一视同仁,教师不能只布置不检查,否则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会慢慢减弱。

我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时间通常安排在学习新课文之前的一节课,主要通过抽查他们的语文书和预习本。用一个本子记录学生的整体预习情况,哪些地方值得继续借鉴表扬,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问题需要在课上做出重点解释,做到心中了然,达到以学定教的目的,使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更加高效、更加深入。

此外,我常在学生的作业上用一些“笑脸”、“大拇指”等简笔画表示赞赏;有时也写上几句“你进步了,加油!”、“题目出得很好,再接再厉!”等鼓励性的评语,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样,对不自觉预习的学生也要有适当的批评。定期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加以检查评定,进行展示和物质奖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自主预习兴趣。

五、循序渐进

为了使学生对自主预习这项作业保有持续的热情,我制定了“晋级”的制度。鼓励学生通过竞争,如果连续得到五个优,在老师的允许下就可以自动晋级一类作业,这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前进的动力。平时有出得好的题型,有完成得好的作业,甚至是有进步的作业,我都及时表扬,在全班推广。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预习的兴趣,发展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增强了预习的有效性。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做好课前预习,和古代战前准备“粮草”是同一个道理,教师通过“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过程教会学生预习,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扫除了听课过程中的“拦路虎”,使整个学习过程水到渠成,课堂学习的效率明显得到了提高,同时激发了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松陵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自学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背课文的小偷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