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少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说写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提高说写教学的实效,发展学生的说写能力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关键。然而,尽管新课程实施已多年,但当前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学仍普遍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低效甚至是无效、负效的说写教学大量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说写教学为何低效
(一)学生在课堂中缺少说的实践
新课标倡导教师角色的改变,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着老师是主体,学生是主导的情况,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四、五十名学生,只是少数尖子生撑场面,有机会说,而大多数学生却成为观众,没有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说的实践中。说是写的基础,学生不会说,当然不会写。
(二)“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活动”走过场
其实,大多数孩子都爱说爱笑,十分活跃,总喜欢缠着老师没完没了地说,可是,课堂上这些孩子却感到无话可说,处于沉默状态。究其原因,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上重视不够,引导失衡。新课标十分重视“口语交际”与“语文实践活动”的训练,每个学期都安排8~10次的训练,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多创设实践机会,让孩子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可事与愿违,真正把“口语交际” 和“语文实践活动”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实施的老师是极少数的。大多数老师总喜欢让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理想化地把学生引进一个又一个的既定圈子,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让他们自由发言;有的老师甚至抢时间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只利用五六分钟时间把四十分钟的“口语交际”与“语文实践活动”上完,完全没有让学生走进生活、创设情景来激发他们说的欲望,时间长了,学生就出现厌学的心理。另外,新课标也十分强调教师与文本对话,充分挖掘文本资源 ,开拓学生的思维,可是大多数教师都没深入研读文本,只是简单地依样画葫芦,照着教参教,没有创新精神。
(三)教师引导作用体现不充分
有的学生喜欢看书,可就是十分肤浅地看,只对故事内容感兴趣,没有对课文中优美词句进行品味、积累,因此在学生脑海里没有对语言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写起话来便无话可说了,即使写出来也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另外,学生阅读量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多数农村孩子的家庭没有读书的氛围,加上老师在培养孩子读书兴趣方面所下的功夫也不够,课堂上说写训练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阅读量少,造成词语贫乏,词不达意,直接造成读写的低效。
二、提高说写教学有效性,需要什么条件
(一)抓住句子朗读,激发学生说写兴趣
新课标要求,阅读必须朗读,而且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陶行知说:“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最好的方法。”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朗读,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去品味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语感的培养。在指导学生朗读,培养语感时,教师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要对文章的句子进行分析,发掘句子中的训练点,然后抓准句子的训练点,运用不同的形式来指导朗读句子,使学生读出句子中的感情,读出语言文字背后的含义,以点带面,使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语感,调动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在内心深处产生碰撞、共鸣,从而对学语文产生兴趣,为今后能快乐地写话做好铺垫。
(二)扩大学生阅读量,丰富词汇积累
学生们虽然产生了写作的欲望,但如果他们积累的词语不多,往往会出现一种有话要说,但言不达意,有话想写,但不会表达的现象,因此,学生们的习作大多口语化、平淡,像流水账似的。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还充足的时间给学生看书。据统计,农村学生主动看课外书的人占30%,70%的人是不看课外书的。有鉴于此,教师要有的放矢安排时间让学生看课外书,一星期最少有两节课。二是每次看书时给他们一定的要求,如边读边想象画面;摘下你喜欢的句子;背诵你最喜爱的词、句子、段落等。当然,为了落实要求,老师还要进行检测。譬如开展读书交流会、把每天积累的好词好句写在黑板上等。由于教师给予他们展示的平台,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学生阅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都努力地积累优美词语。这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把积累的词句运用到自己的日记或写话上。
三、提高说写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怎样做
(一)善用教材的词句,巧设梯度,引导学生仿说、仿写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训练学生说写主要也在课堂进行。每册的课文是一个最好的范例。教师可选取课文中易于仿写的词语进行。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训练点,由浅入深地教会学生说好一句话。有一位教师上《狐假虎威》一课时,课后习题要求用“寻找”造句,教师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表示“寻找”的句子读两次感悟。然后采用引导法让他们仿说,师说上半句,其他同学接下半句,师:在茂密的树林里,有_______________。经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他们都能说出:有一个猎人正在寻找猎物。有一只小鹿正寻找它的妈妈等句子。接着,教师又创设情景:你看,老师正在表演寻找橡皮,边找边说:“我的橡皮怎么不翼而飞了呢?”老师这一直观形象的表演,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他们纷纷说出了一些生动的句子。有的说:老师写错了一个字,想用橡皮擦,但到处寻找也找不着。有的说,老师不小心写错了一个字,想用橡皮擦,可是橡皮不见了,他们到处寻找也没找到。最后,老师因势利导,让他们怎么说就怎么写,不会的字用拼音。这样设梯度、循序渐进的引导方法,既让学生容易接受,又保持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想,如果每节课,老师们都能用这样的方法引导他们积累词汇,指导说话、写话,那学生的作文就不愁写不好了。
(二)善用教材句子和段落,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仿说、仿写
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小孩一切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只要我们潜心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因素训练学生说写,学生的写话能力就能循序渐进提高。例如:教学《蓝树叶》一文,我出示句子:
人物干什么事物
“( 她 )正要( 画 树 ),可是( 绿 铅 笔)找不到了。”这个句式。要求学生理解括号的意思,然后,去掉括号里的词让他们仿说。在他们掌握怎样说的基础上再延伸下去,变成( )正要( ),可是( )找不到了,只好( )……学生因为有了前半句的基础,后半句就越说越带劲,越说越具体。有的放飞思维,竟说出一百多字的作文,这多么值得表扬啊!这时,我抓住契机,立刻叫他们怎么说就怎么写,谁写好了,就把他的作品展示在学习园地上,同学们听了,受到极大鼓舞,个个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写话中去。
学写文章不但要从句开始,还要抓有结构特色的段落仿写。首先教会他们从整体到部分的写作顺序和抓特点的描写方法,然后提供一个练习的句式: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仿写。虽然有句式限制,但可说的内容丰富多样。
(三)善用插图,教给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说写
新课标实验教材上的插图,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学生易于理解。因此,不要错过难得的机会,应善用插图,训练学生说话。教师要教给他们看图的顺序法,引导他们联系生活观察图画,把图画由静变动地大胆想象。指导学生看图,引导他们说话,使每一个人感到真实有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说话质量。最后让孩子们怎样说就怎样写下来。如教学二年级的《植树》看图写话,我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回忆植树的情景,由于孩子们有了生活的经历,一下子便打开了话匣子,都能说出植树是怎么进行的。接着我让孩子扮演图上的人物,采访他们:假如图上的孩子就是你,你会说些什么?孩子们深思片刻后,小手如林,都很热切地争着发表,就这样,经过有序的引导,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方法,我继续让他们在小组里比赛说说,看谁说得又具体又生动,最后,要求他们把说出的话写下来,一篇篇充满着孩子们真情实感的佳作便跃然纸上了。
(四)善用文中的省略号,放飞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说写
一篇精美的课文总是由文字和不同的标点符号组成,恰当的标点符号往往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抓住标点符号引导学生说写,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使课堂教学紧紧地围绕重难点进行。在进行《走,我们去植树》一文教学时,课文第二节中有一个省略号。我运用这个省略号设计了这样的语言训练句式:在荒滩上植树可以 。在公路边植树可以。在沟渠上植树可以 。在山坡上植树可以。在 (?)上(边)植树可以 。学生按这样的句式说话,既说出了要表达的语言,又明白了植树的好处,而这正是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然后放飞思维,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自己设计一段句子,并把它写下来。
(五)善用文章结尾,激活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说写
新课标实验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有续写资源可以利用。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有效地为学生的说写服务。例如《 小白兔与小灰兔》一文,倒数第二自然段结尾写道:小灰兔很奇怪,问道:“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生活中的知识基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小白兔是怎样回答的?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室立刻炸开了锅,学生们专心致志地练说起来,有的说,小白兔说:“我是自己种的。”有的说,“是我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有的说,“是我自己种的,首先把地翻松,再种上菜籽,然后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 说得多具体啊!这个环节既激活了孩子的思维,又深化和巩固了课文的内容,还让孩子们明白了只有通过劳动才有收获的真理,真是一举多得。之后,我又因势利导,接着问道:小灰兔听了,它会怎样回答?这下,孩子们热情更高涨了,有的说,“我错了,我也要像你一样爱劳动,只有通过劳动,才有收获。”有的甚至低下头说:“我错了,以后,我也要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说完,小灰兔向老山羊要了一些菜籽,跑回家去。”待学生说完,我马上让孩子们以续写的形式写下来。用这样的方法训练学生,使其言之有物,效果很好。
教材作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依据。新课标提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的开发是指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再创造,以更充分地体现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生活性、探索性。只要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持之以恒地把握训练点进行练习,学生的说写能力就会自然而然提高。
【作者单位: 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黄阁小学 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