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健+郭栋梁
摘 要:李岗寨金矿区位于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东端,花山似斑状花岗岩体南侧。研究区内层状滑脱蚀变带发育,Au元素次生晕异常清晰,成矿条件良好。黄金是一种特殊产品,是国家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黄金的开发利用更加受到国家的重视。本文运用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地层学等结合实验分析方法对矿区矿床远景进行评价分析,对以后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河南省;李岗寨金矿;矿床远景;评价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4.231
1 矿区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长城系下熊耳群,少量第四系。地层自老至新依次是:
(1)中元古界长城系下熊耳群(Pt2X1)。矿区出露熊耳群为下熊耳群。分布于整个矿区,是区内出露最广泛的地层,也是含金蚀变破碎带和金矿体的围岩。灰绿色安山岩是矿区出露的主要岩性,出露的厚度大于600米,依据安山岩中杏仁体的大小,长石斑晶矿物的稀疏和大小,黄铁矿的有没有,从上到下可以划分为四层,就是含黄铁矿小杏仁状安山岩,杏仁状安山岩,斑状安山岩,杏仁状疏斑安山岩;李岗寨地区矿体赋矿围岩是含黄铁矿小杏仁状安山岩。
(2)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矿区北侧现代河流和山坡根处。主要是砾石、砂砾、亚砂土和残坡积物,砾径的大小约为5~20cm,个别大于1m,厚度0~10m。
2 矿区构造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长城系下熊耳群。熊耳群地层总体南倾,倾角15~40°,呈简单的单斜形式。研究区断裂构造发育比较多。构造类型主要是层间滑脱蚀变破碎带,它们是研究区内金矿的主要导矿以及控矿构造。
蚀变破碎带位于熊耳群安山岩内,沿李岗寨~龙脖一带分布,产状160~215°∠25~48°,厚度0.2~2.5m,出露标高1050~1710m。在熊耳群的地层中,蚀变带主要发育在含黄铁矿小杏仁状安山岩中,大量蚀变矿物为绿泥石、绿帘石等。含矿蚀变破碎带中构造岩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蚀变糜棱岩化安山岩,第二种是蚀变糜棱岩,第三种是强硅化蚀变岩。第三种大部分处在破碎带中部,矿物的成分主要有石英和斜长石和角闪石和黄铁矿(褐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第二种分布在强硅化蚀变岩的两边,不但分布不太均匀而且厚度小,原岩是安山岩,灰绿色,为片状构造,是糜棱结构。第一种构造岩,有绢云母化特征,糜棱结构。所有构造岩形成完成,再次受到一次构造作用的影响,让其滑动破碎,它的破碎程度其中强硅化蚀变岩是最强的。在成矿的时期,含金热液大部分充填在强硅化蚀变岩中发育形成了比较富的金矿石。
3 工程地质岩组特征
根据岩石成因、岩性、结构特征、结构面发育程度和分布特点,以及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和对未来矿山开采的影响程度等,矿区岩石可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岩组。
(1)安山岩岩组。主要为中元古界长城系下熊耳群,是含金蚀变破碎带的赋存围岩。岩性主要以灰绿色安山岩为主,在李岗寨附近有紫红色安山岩出露,矿区出露厚度大于600m。多为杏仁状、斑状、小杏仁状,杏仁体大小0.1~0.3cm,呈浑园形、椭园形等,矿体顶底板部分岩石中杏仁体呈压扁的眼球状,沿矿体走向定向排列。
矿区内安山岩类岩石普遍受自蚀变作用。斜长石表面多已绢云母化,基质多为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岩石风化程度中等,单轴平均抗压强度113.23MPa(据点荷载试验资料计算),属坚硬岩石。据坑道调查,多数地段稳固性好,多为干燥状。
(2)蚀变岩组。主要分布构造破碎带及周围。岩性为安山岩蚀变后的产物,常具有较强的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岩石呈黄褐色-土黄色,土状、蜂窝状、中细粒粒状结构,土状、蜂窝状、块状构造。单轴平均抗压强度113.23MPa(据原详查点荷载试验资料计算),强度稍差。据矿区坑道调查,矿带穿过地段稳固性稍差,但无须支护,常见滴水潮湿现象。
(3)碎裂岩岩组。主要分布在近南北(横)向构造破碎带。岩性为碎裂状安山岩。呈黄绿色~土黄色、灰绿色,碎裂状、角裂状构造。岩石整体稳固性差,有透水漏水现象。
4 矿床远景评价
经过本次研究,查明了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厚度等情况;查明矿石的物质组分、结构构造;初步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床开发的经济价值进行了概略评价。熊耳山地区经历了发生于中国东部燕山期的构造体制大转换和岩石圈减薄事件,产出了大量燕山期热液型金、银、铅、钼矿床。李岗寨矿区地处该成带的东北部,其成矿地质条件非常优越。陆院沟矿区勘查报告表明,2号矿脉在地表的走向长度超过4000米,矿体的形态比较好,在成矿后期受到断层破坏程度小,连续性比较好。3号矿脉在地表沿走向长度大于4400m。两个矿脉沿倾向方向均较稳定。本次普查结果显示,陆院沟矿区的2、3号矿体全部延伸至本矿区深部。虽然钻探深部揭露的3号脉金矿化不明显,但2号脉金矿化较好,其矿层厚度和矿石质量均与陆院沟矿区2号矿体相似。只要2号矿脉在本区深部倾向延伸长度达100m,李岗寨矿区就有望成为一中型(或中型以上)的金矿床。
5 结论
李岗寨矿区拥有优越的金矿成矿条件,在矿区深部揭露到了陆院沟式的主矿脉,矿区的具有良好开发前景。建议加快该区的地质勘查进程,以古洞沟矿段为突破口,实行探采一体化,让该矿区早出效益多出效益,对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加快村民脱贫致富步伐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地质矿产局.河南省区域地质志[M].地质出版社出版,1989.
[2]邱永泉.找矿矿物学在金矿普查中的应用[J].地质地球化学,1988.
[3]钟义,胡作定.某金矿普查评价及可选性试验和下步工作意见[J].地球,2013(02).
[4]赵春荣,边红业,刘涛.黑龙江十五里桥金矿地球物理特征及其成矿意义[J].黄金科学技术,2015(09).
[5]彭枧明,膝飞,殷琨.提高复杂地层金矿勘探效果的新技术[J].黄金,2011(02).
[6]庞绪成,胡瑞忠.金矿勘探中的“测不准”现象及原因分析[J].地质与勘探,2008(03).
作者简介:胡英健(1985-),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矿产勘探与管理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