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比对功能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实现以及应用分析

2015-12-10 16:20夏彬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24期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下简称采集系统)的重要性还有自身特点,在系统主站中简化整个建设过程中的调试环节,把自动数据比对功能设置成重要一环,在建设速度以及效率快速提升的基础上,大幅度将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提高了。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数据对比;数据差值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4.109

1 前言

采集系统工程中,数据比对功能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初始环节中就要对信息采集的方方面面用心设计,才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还有系统整体的建设标准,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差错。数据对比在采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需要做进一步研究,例如数据比对的方法不断进行创新,对于数据比对的结果误差值的核对还有判断体系要日趋完善,恰当的分析才能更好的促进工程建设,确保日常的运行维护。

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重要性

国家电网公司将采集系统作为智能电网中的重点环节之一来进行全面建设,该系统着力于将采集到的电力用户的实际用电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并且还要进行实时监控。要想切实加快“两个转变”进程,促进“三集五大”的实施,最终成功建设健全“大营销”体系,必须要加快采集系统的建立完善。采集系统也是支撑新推行的阶梯电价顺利执行的基础,只有在采集系统的指导下管理水平趋于精益化,服务水平不断的提高更新,才能够建设起完善统一的智能电网,最终达成交易平台有所突破,电力市场得到延伸的目标。

3 数据比对

(1)数据比对的重要性。依据固有的系统设置规则,考虑到实际情况中采集数据与日常电费抄表得到的数据二者之间的比对,一般而言其中会有将近3%的数据是与比对要求不相符合的,这时为了对数据产生偏差的原因进行检查核对,就需要采用人工审查功能。经过比对,首先需要考核已经采集到的现有数据准确与否、和电表数据一致与否,而就算是跟电表数据显示是一致的,也还是需要进一步对比营销系统中的信息,考核户表关系准确与否,是否出现串户的现象。如果没有经过仔细比对,再加以人工审查进行辅助,没有及时发现并解决以上问题,则会影响接下来的最常规的抄表数据,最后影响电费发行的准确程度,反过来也会导致人们对该系统到底实用与否产生质疑。

(2)数据核对方法。一般来说,采用将差值按区间进行分类的方法, 而且正常情况下对20 kW·h 以上的区间将会按规定进行核对。现有的采集系统中基础功能得以推行,举例来说,某个地市所采集的数据中包含了100 万用户的信息,再结合一个月为单位的抄表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又包含了6 万多户的实际数据,都需要仔细进行核对。而在实际生活中每一户的用电量都是各异的,所以比对结果的偏差值往往难以界定。举例来说,一个低压商业户每月平均用电量达到几万kW·h,一个月用电每天的电表走字超过1 000 kW·h。而一个普通居民每月的平均用电量则为300 kW·h左右,则这个差值应不超过10kW·h。

假设最后系统能自动对差值作出部分判别,首先会遇到的情况是:能够依托用户原有的合同容量的数据对于实际情况每天可能的用电量进行自动判别,这样的辅助判别效果也比较明显。以此为基础,紧接着考查系统检查得出的成效来看,效果比较显著,原先在合同容量乘12 h范围内的用户数,经过筛选最后得出的差值超过20 kW·h 以上的用户数就有百分之五十的缩减。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人工抄表得出的数据必然会介于系统自动采集的抄表日前后两日末的冻结数据之间,如果不符合此种情况,则意味着这两个数据源中至少有一个存在问题,并且是毋庸置疑的。考虑到部分新开户用户还未正常安排抄表,有采集值而抄表为0,所以对小电能示值单列。

4 数据比对结果及偏差分析

(1)数据比对差异分类。系统运用分类统计的方式,通过划分一定的差异区间对需要运用人工审查比对的数据进行分类,最后也可以促使审核人员的审核工作能够更有针对性。用于比对的两种数据分别是已经采集到的数据与还有通过营销抄表最后发行出来的数据,如果两种数据的偏差属于一般的理论值范围,那么就可以判定采集系统收集的数据是可信的,正确的数据,如若不然则需要进一步核查问题。然而还有一点必须要考虑到的就是,一般的日末冻结值指的就是当天得到的采集数据,这个值与当天另一个数据,也就是抄表数据在正常情况下,总是会在时刻上出现数个小时的差异,因为两种数据是不会完全一致的。

(2)原因分析。在此次用于现场核对的2万多个电表中大概有200个电表实实在在的存在有数据差异的现象。

一方面,由于电表自身可能出现的故障,比如数据在经过电表通信口时被进行了错误的读取,这是由于受到其他电表或者通信线路等外界干扰所以才不能正常获取准确的数据。

另一方面,人工抄表延误,在人工审核数据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监督不到位的情况。在遇到规模较大的施工时,一般情况下会把第二天的数据调试核对工作忽略,除非遇到必须处理的电表,且这样的忽略是无法监督到位的。

并且,而很多的偏差出现都是由于故障处理或是采集需要,在用户换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新换电表与营销记录值存在不同的情况。

5 结语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撑,贯穿在电力企业管理经营的各个环节,影响着电力企业的营销决策,也有助于电力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变化,提高对于用户用电需求的把握和随机应变能力。数据比对的方法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不断的创新,恰当的分析才能更好的促进工程建设,确保采集系统日常的运行维护。

参考文献:

[1]刘海峰,路宗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深化应用研究[J].供用电,2012(12).

[2]周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能质量在线监测中的应用与评价[J].华东电力,2011(12).

[3]宋晓华.“他们掌握的还是我们十年前的算法”[N].新华日报,2009.

作者简介:夏彬(1979-),女,安徽池州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电网营销、线损、用电信息采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