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绍了复合载体夯扩桩地基处理技术,通过调研及论证,将在实际工程中收集大量的地基处理技术数据,对实际发生的现象加以分析,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
关键词:复合载体夯;扩桩;地基处理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4.074
1 前言
陶阳煤矿洗煤厂主厂房的位置在矿工业广场内的煤厂西侧,位于原矸石山处,又是井下采场影响的范围内,对厂房基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解决基础的承载是首要问题。
2 地质勘探情况
该工程主厂房建筑面积187平方,主体为单层轻钢结构,高度达12米,设备众多,对基础要求较高。本工程地质勘探情况:
(1)本次勘察最大揭露深度为15.8米,地层结构单一,主要由杂填土、粉质粘土、粘土组成,自上而下共分三层,现分述如下:第一层:杂填土(Q4m1):棕红色、褐色、灰褐色,松散,稍湿,主要有灰岩块石、煤矸石、灰岩碎石及粉质粘土组成。一般厚7.2-8.2米,平均厚7.74米,全区分布。第二层:粉质粘土(Q4n1):灰褐色、灰黑色,可塑状态,很湿,土质均匀,切面较光滑,含少量石英、长石砾砂及姜石,见铁锰质结核,偶见云母碎片,结构均一,底界面砾砂、姜石含量增多,随深度增加粘质含量相应增多,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一般厚1.1-3.2米,平均厚2.22米,全区分布。中等压缩性土。第三层:粘土(Q4a1):褐色、褐黄色、棕黄色,可塑-硬塑,湿,含石英、长石砾砂,约占3-15%,含铁锰质结核,局部粘土混砂姜,含大量钙质姜石、砾砂,含量达35%,厚度不均一,砾砂分布不均匀,层状明显,局部夹中砂薄层,干强度高,韧性高。全区分布,未透。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土。
(2)地质报告分析:第一层杂填土:全区分布,埋藏较深,工程性能差。第二层粉质粘土:全区分布,工程性能较好,为良好天然地基基础直接持力层。第三层粘土:全区分布,未透,工程性能好,为良好天然地基基础直接持力层或下卧持力层,为理想钻孔灌注桩的桩端持力层。
(3)勘探部门结论:场地地基土分布较规律,结构较单一,无不良地质现象,岩土工程性能较好。场地工程重要性等级三级,场地等级三级,地基等级三级。
3 方案设计与确定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基础设计方案有二。方案一:基础大开挖。因第一层土质为杂填土及回填土,这种土质不允许作为基础持力层,因此大开挖深度将达到7~8米。方案二:采用复合载体夯扩桩,上部再布置承台。
方案一施工面临的是开挖深度达7~8米,而矸石开挖很难,爆破开挖又由于矸石间有缝隙效果太差,常用挖土设备对于矸石又用不上,只能采用冲击松散后挖掘机倒运,工期约50余天,基础工程造价为45万元;第二个方案是采用复合载体夯扩桩进行基础处理,主要是通过填料、夯实使桩端下深3~5米约10平方米范围内的土体得到最优密实,实现设计的等效载体基础,使载体基础下地基土满足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施工工期为15天,基础工程造价8万元。两个方案相比:第一方案施工难度大,工期较长,费用高;第二方案施工机具轻便且施工速度相对较快,工期短,符合洗煤厂的建筑要求,工程造价可大幅度节约。
通过两种方案的对比,确立了采用复合载体夯扩桩作为主要的承载构件的方案。
4 技术处理
根据现场情况及设备布置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桩基础,主要是设备基础与厂房框架基础,共23棵混凝土桩,以第三层粘土为钻孔灌注桩桩端持力层,桩长8米左右(桩径可根据建筑物荷载确定)。
5 具体施工步骤
用起吊架将夯锤吊至离地面3~5米处,然后夯锤自由落下,锤体自身的重量借助加速度,对土层进行夯击,每夯击一锤,紧跟着下护筒,使两侧的地方不出现塌方现象,直至夯至设计所要求的深度;往夯击出的孔内放填料——碎砖和地瓜石,然后用夯锤再进行夯击,直至夯至孔内底部的四周被填料充实挤压密实后方可停止夯击;预先绑好的钢筋笼放到孔内,然后浇灌混凝土,随浇灌随往上提护筒,并做施工记录;相邻两桩的位置要控制在1.6m以上,桩体施工完成后,按规范要求对桩头铺盖保护,并随时洒水进行养护。每棵桩从夯击到混凝土浇灌完成,平均需要耗时2小时。
6 桩基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岩土工程勘察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执行。当无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成桩试验资料时,应要求施工前进行成桩试验,以确定施工参数。桩的间距不宜小于1.6~2.0m,持力层为粉土、砂土应取小值,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应取大值。复合载体持力层相对被加固土层较软弱时,应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桩端被加固土层应为可塑到硬塑状态的粘土以及粉土、砂土、碎石土。被加固土层厚度不宜小于2m。当软塑状态的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和湿陷性黄土经过载荷试验确定桩基的承载力稳定可靠时,也可作为桩端被加固土层。桩身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桩身长度应由所选择的被加固土层埋深和承台底标高确定;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钢筋笼宜通长配筋;以三击贯入度控制夯扩体的投料量。桩距若过小,夯扩体扩充时产生的侧向挤土压力可能导致邻桩夯扩体偏移,当桩长较短且土层抗剪强度较低时,夯扩效应可能导致土体剪切滑裂面的形成,从而造成邻桩桩身上浮造成断桩或桩身与夯扩体脱离等事故。
7 结语
本项目通过调研及论证,将在实际工程中收集大量的地基处理技术数据,通过对实际发生的现象加以分析,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寻找出了一条地基基础处理的途径,为以后的改建工程,从技术上和经验上提供了依据。
作者简介:李文棵(1980-),男,山东肥城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技术研究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