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化产业发展思考与建议

2015-12-10 07:50金苏明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5年5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服务业苏州

金苏明

(苏州市统计局,江苏苏州 215006)

苏州文化产业发展思考与建议

金苏明

(苏州市统计局,江苏苏州 215006)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苏州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呈现出政府文化投入增幅明显、文化制造业成为文化产业支柱、文化产品的流通速度进一步加快等特征,但也存在文化产业核心内容有待更快发展、文化服务业的产业链条有待延伸等问题,提出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期、加大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培育力度等更好发展文化产业的建议。

文化产业;发展

近年来,苏州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再向现代化迈进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文化消费需求空前高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同时,作为国家倡导和扶持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观意愿明确。本文依据两次经济普查相关数据,详细分析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苏州文化产业正经历着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的想法。

一、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总体发展迅速,政府文化投入增幅明显

根据第三次经济普查1第三次经济普查年份是2013年,下文简称三经普。数据核算,苏州市全社会文化及相关产业(简称文化产业,下同)增加值735.9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65%。其中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693.87亿元,比第二次经济普查2第二次经济普查年份是2008年,下文简称二经普。时增长140.9%,年均增长19.2%(现价)。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8689个,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1.11万人,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非企业单位以支出计算,下同)2479.48亿元,分别比二经普时增长164.9%、83.6%和130.1%。

三经普年苏州财政支出中文化体育与传媒经费支出为26.73亿元,比二经普增长81.0%,年均增长12.6%,占全部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2%。按常住人口口径计算,全市人均文化体育与传媒经费达253元,比二经普增加91元,增长56.2%。

图1 苏州文化体育与传媒经费财政支出情况

2.文化制造业成为文化产业支柱

苏州文化制造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三经普数据显示,文化制造业增加值441.32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0%。苏州文化制造业中,单位数排名前三的行业为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主要为书、报刊印刷,本册印制,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记录媒介复制),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要是PAD、电子词典等的制造),分别为2667个、1145个和362个,合计占比达到

84.6%。

3.文化产品的流通速度进一步加快

近年来,苏州市文化批发零售业发展迅速,文化批发零售业企业达3346个,是二经普时的2.5倍;年末从业人员2.97万人,是二经普时的2.3倍;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8.09亿元,是二经普时的2.8倍;文化批发零售业增加值32.99亿元,是二经普的2.9倍,年均增长达到31.3%。文化批发零售业的快速发展表明了市民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

4.文化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

文化服务业(不含批发零售业,下同)被称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层,是文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内容。目前,苏州市文化服务业已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其增速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三经普末,全市文化服务业从业人员12.58万人,5年平均增幅21%;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1.23亿元,是二经普的2.2倍,年均增长18.3%。从今后几年发展势头看,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以及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服务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5.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提升

数据显示,苏州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机构数为2.56个;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1.28册;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2590平方米;农村书屋村级普及率已连续4年保持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12.5%;有线电视数字化率达99.8%。所有数据比二经普时均有提高。

表1 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指标情况

二、苏州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近年来,苏州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成为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化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1.文化产业核心内容有待更快发展

文化产业核心内容是指以文化为核心,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一般主要指文化服务业。而苏州文化产业现阶段是以工业为支柱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制造业并不能直接推动文化发展,而且作为外向型经济明显的苏州来说,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量用于出口,三经普数据显示,苏州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单位的销售产值为1646.99亿元,但出口交货值达到825.78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50.1%,超过了一半,可以看出,苏州制造出的文化产品对本地区人民生活的影响是有限的。

2.文化服务业的产业链条有待延伸

当前,苏州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变化时期,第三产业的比重越来越高,这有利于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但文化服务业的产业链条成熟度仍远落后于文化制造业。文化产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某一个行业,而是一种跨越众多领域的价值实现过程。相比国外很多城市而言,苏州对于文化产业多元化的开发相对滞后,很多的文化创意往往只能形成单一的价值实现形式,大多数的产品都只是“一锤子买卖”,价值创造链的范围和规模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美国暴雪娱乐能够以一款网络游戏为基础,开发出产值上亿的游戏周边,甚至以此为蓝本创作的文学作品也大量出版,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游戏本身。苏州蜗牛电子也有多款畅销游戏,但是没有形成相应的产业链条,价值的重心更多的依靠游戏自身体现。

3.居民消费层次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因素中,一个重要指标是社会购买力。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最终取决于文化产品的社会购买力,而影响文化产品社会购买力的主要因素是人们的收入水平。目前苏州居民收入水平虽然在省内位居前列,但居民消费的层次和消费水平还有待提升。数据显示苏州市区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7.8%,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只有用于

文化消费支出占比越大,文化产业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4.文化服务业单位规模普遍较小,产业集中度偏低

苏州是制造业大市,大规模制造业企业较多,文化产业也是如此。而文化服务业产业集约化程度低,生产要素分配就相对分散,规模经济影响力微弱。依据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具有雄厚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实力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在参与竞争,带动相应的产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苏州已经存在了一些文化产业集团,但这些集团和国际知名企业仍有很大的差距,苏州报业传媒集团年主营业务收入不到3亿元(人民币),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新闻集团、维亚康集团等年主营业务收入都要数百亿美元。这从客观上要求我们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服务业要加快做大做强步伐。

5.文化产业水平较低,整体发展不平衡

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加多样化。相比之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需矛盾突出,供给相对不足。行业间发展不平衡,苏州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劳动密集型的文化加工业或外来品牌代工业,且这些制造业企业的产品很大部分用于出口,对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贡献。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传统行业较繁荣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较弱,如张家港市,钢铁、纺织等传统行业规模较大,文化产业较为弱小。

三、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发展文化产业是提升地区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更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民生活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苏州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快文化大市建设步伐,推动苏州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1.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期

当前,文化产业正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无论是从消费、投资、出口,还是从技术、体制、政策等方面来看,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本地区经济支柱性产业,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和较大的潜力。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具体可行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苏州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的越来越成熟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市场和科技如同鸟之双翼,在文化繁荣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重要契机。

2.加大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培育力度

从历史的轨迹和现代苏州自身的城市发展和产业定位来看,从苏州现代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角度出发,未来几年,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培育力度。这对于提高苏州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城市文化,完善城市功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适应转型发展要求,建设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首先要着力优化文化产业布局结构,打造知名文化品牌,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其次要着力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逐步打破条块分割、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有力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发展,同时努力构建贯通城乡、快捷高效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增加文化消费总量。再次要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贷款支持力度,推动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增强运用经济手段调控文化市场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最后要继续完善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同时要加强文化立法,为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责任编辑:高萍萍)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服务业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