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芹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何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解决作文难这一问题,这是广大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六个方面谈了治疗作文难问题,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作文 六步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240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其中书面表达能力主要就是作文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作文教学,摸索出一些治疗作文难的良方。
一、从低年级抓起,培养习作兴趣
作文虽然在三年级才开始,但是笔者却认为习作指导应从一年级抓起,教师应想办法让学生很自然地走进作文。
第一,要加强说话训练。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没有任何框架,敢想敢说,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比如,课间,其他学生都在做游戏,王倩却神情专注地用小手在地上捡柳絮,“王倩,你在干嘛呢?过来玩游戏吧。”“不!我在捡柳絮,要给蚂蚁缝棉袄,让它们过冬。”奇特的想象传达着无尽的爱心!
第二,要重视写话训练。我告诉学生写话就是把自己所说的话用文字写出来,并试着让学生把自己讲的故事写下来,告诉学生这就是作文。
第三,提高写话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写话的兴趣,我每周抽出一节口语交际课为展示课,把学生写得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如:赵瑞花的:“下雨了,我穿着刚买的小雨鞋在水坑里踩水玩儿。”王江龙的:“我贪玩儿靠近火炉,上衣多了一个大洞。”李玉红的:“蓝(栏)杆蓝(栏)杆,怎么是白色的呢?”
二、注重阅读,丰富写作语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地阅读,并且在读书时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以课堂为依托,立足读书活动,为学生课外阅读保驾护航。我发动学生在班上设立了一个“图书角”,每周专门拿出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号召学生每月阅读一本书,如古诗词、中华经典名录、现代优秀诗文、古今中外的名著等,并摘抄自己喜欢的片断;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诗词佳句。
我还设置了“读书专栏”,展出学生的摘抄、读后感等作品。我班霍宁在读了《小兵张嘎》后写道:“嘎子为了救小胖墩,不顾危险偷偷接近鬼子,将鬼子杀死,救出了小胖墩。日本兵知道了这件事,便派人捉拿嘎子,嘎子凭着勇敢和智慧,躲过了鬼子一次又一次的追捕。”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要发奋学习,像嘎子哥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
三、利用范文,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筛选的优秀作品,堪称典范。我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就指导学生学习第三段的写法:先写形态,再写颜色,最后写味道,从生到熟再到熟透,按照生长的顺序去写。指导学生课外观察一种水果,注意它有什么特点,说说它的形状、颜色、味道、吃法等,然后根据说的内容写一段话。
又如《东北大森林》一课是按照冬、春、夏、秋的时间顺序写的,季节不同,景色各异:东北大森林的冬天白雪皑皑,春天姹紫嫣红,夏天大雾腾腾,秋天色彩斑斓。根据这篇典型范文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我的家乡》,学生很容易就抓住了家乡景物的特点,我班刘佳楠这样描写家乡的春天:“春姑娘拿着彩色的画笔,为我家的山坡、田地涂上了鲜艳的色彩。蜿蜒的小河掀掉了身上的冰雪,小鱼、小虾在河边追逐打闹,时而呆呆地发愣,垂柳也梳理着自己的长发。”
让学生以课文做样板,利用课文材料练笔,兴趣高,思路广,有利于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从“怕作文”渐渐变为“乐作文”。
四、作文要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
作文做到“有具体内容”“不说空话”“有真情实感”“不说假话”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只有敢说真话,才能写出好文章。当学生愿意把心里话都说出来时,那种真实的情感、发自内心的感受,就会成为动人心弦的文字。
比如,《我很生气》,我通过列举一些身边不顺心的事例,引导学生把自己为什么要生气,以及生气时的表现,让学生都说出来、写下来。我班宋芳芳在文中写道:我跑到讲台大声喊:“同学们安静!”他们一点反应也没有,难道我嗓音不够高吗?我把嗓音提高了八度,“请大家安静!”学生看了看我,依然大声喧哗。我气得拿起教鞭棍使劲敲着桌子,大家竟然不吃这一套!我把教鞭一扔,气哼哼地回到座位上,“打死我也不当班长了!”只要是“我笔写我心”,写出的东西才最能打动读者。
再比如环境描写,学生喜欢写小花、小草、小鸟等,教师就要提醒学生在环境描写里加上人的感情描写。左瑞霞在《我的朋友》中写道:“一路上小树像我点头,小草向我招手,小花向我微笑,它们好像都在替我开心呢”。学生体验到了写作的愉悦和满足,就会慢慢地对写作产生兴趣。
五、引导观察,拓宽学生视野
叶圣陶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
一方面,要多引导,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观察这个人的外貌、行为、习惯、与众不同的特征等,比如,我班郝瑞星在《我的老师》中写道:我们的数学王老师,一头浓密的自然卷发,戴一副高度近视镜,长脸,地包天大嘴,最引人注目的是牙齿长得错落有致。我们私下里打趣说,王老师吃苹果时,肯定一口咬个花儿,嘻嘻……
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海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等,慢慢培养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习惯。我班霍秋霞在一篇日记里写道:“水面就像一面镜子,太阳照在上面。反射出点点金光,天上的云影在水面上浮动。我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
六、创设展示机会,品尝成功喜悦
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赞许、羡慕,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笔者每周安排一次佳作欣赏课,请本周习作写得好的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并且利用“学习园地”展出学生的优秀作品。每当看到自己的习作前站满了欣赏的同学时,学生的内心有说不出的喜悦。开展这一活动时,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优秀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困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这样,学生会信心百倍,写作兴趣会更加浓厚。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