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我国商业文化建设的使命与希望

2015-12-10 06:35吴兴杰
商业文化 2015年16期
关键词:商业建设文化

文/吴兴杰

新常态下我国商业文化建设的使命与希望

文/吴兴杰

如今,新常态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总趋势。新常态下如何稳健地、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全社会角度反思新动力、新机制。这里,商业文化应该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之一,承担起历史使命,成为新常态下的新动力、新希望。

一、新常态的新动力:经济与文化的大融合、大创新、大发展

1.西方市场经济典型现象: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

从300年市场经济史来看,经济与文化好比人的“两条腿”一样紧密协调,缺一不可,如果经济与文化分离,就会出现“单足前行”的困境。我国当下经济之所以陷入困境,根源之一就是文化与经济的“两张皮”现象。离开文化的经济怎么可能实现转型、升级呢?

例如,我国的神话故事孙悟空,本来名气十分响亮,但是,为什么西方的“唐老鸭”的品牌价值连城呢?因为“唐老鸭”作为一种西方文化,已经转化为一种世界知名品牌形象,“孙悟空”还只停留在民间故事、电视剧里面,没有文化的催化作用,根本没有走进商品大世界,也没有真正转化为知名的商品品牌,怎么可能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呢?

如今,美国靠三片打天下:薯片、芯片、大片。看似根本不起眼的“薯片”为什么成为美国进军世界市场的“重武器”呢?因为这些“薯片”融入了西方文化元素。“大片”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竞争工具,成为一种高级的文化商品,不仅赚足了利润,而且还输出了美国文化和价值观。“芯片”本身是一个高科技产品,但是也融入了西方文化元素,特别是我国信息化系统如果严重依赖美国的产品,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就会带来严峻的国家安全。

最近几年流行的“韩剧”,成为我国不少年轻人追捧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韩剧大面积地、持久地、广泛地渗透我国文化市场,带来的不仅是文化市场的冲击,而且是韩国价值观的直接渗透和深度影响,不少年轻人给自己小孩取名字都用韩剧中的明星名字。可见影响之深,多么巨大。文化渗透带来的问题绝对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国家、民族的价值导向与信仰问题,将从根本上影响着甚至主宰着这个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道路。

如今,世界商品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本质的变化,单纯的物质型商品比重正在下降,文化型商品尤其是文化与物质融合型商品的比重快速上升,粗约计算,单纯的物质型商品不到30%,主要是第一产业的农产品、第二产业的矿产品,并且处于低附加值、低利润率、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不利境地;文化型尤其是文化与物质融合型商品所占比重高达70%,况且附加值高、利润率高、处于全球产业链高端,成为主宰世界商品市场的主要工具。这一市场结构的大变化,正好反映了文化与经济的大融合规律性,也说明当今市场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的现代科技产品,科技、经济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源泉。

2.文化与经济的大融合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

过去我国长期实施计划经济体制,经济与文化“两张皮”的现象十分突出,经济发展脱离了文化的支撑,结果如何呢?粗放式、破坏型、浪费型、掠夺型、牺牲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本质上就是没有文化支撑的恶果,至于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更是没有文化的典型现象。无论是电商平台还是传统商业渠道均称为假冒伪劣产品的大通道,商业信用丧失,商业环境恶化,商业风气不正,商业氛围变坏,有的商人根本没有商业道德,被称为唯利是图的经济动物甚至“豺狼型商人”,主要根源是没有商业文化的内化作用,全社会充斥着浓厚的“铜臭味”,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十分艰难,没有诚信的商业交换,怎么可能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形象呢?广大消费者怎么可能放心消费呢?2015年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到日本抢购马桶事件,看似偶然,其实隐藏着严峻的市场信任危机,中国人自己不信任中国市场、中国制造,这一后果非常可怕。其实,不少抢购的日本产品是“中国制造”,这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和讽刺吗?!

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看似与文化没有什么必然联系,甚至出现了“先发展经济、后发展文化”这一错误观点,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际生活中,有一个总的观点就是“现在我们的经济水平还很低,没有必要发展文化,只有等到我们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才需要文化的支持。"这些错误的观点直接导致文化建设的滞后,也从根本上约束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例如,上海市政府投资了数百亿元引进了迪士尼项目,占地3000亩,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好玩的场所,这本来是好的。但它毕竟完全是美国文化。听说北京正着手引进环球影城,在中国首都做这样一个文化项目,值得商榷。如果中国两大都市的两大文化项目全是美国文化符号,搞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因为不是中国的东西。盲目花钱引进那些没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文化项目”,无异于饮鸩止渴。当然,我们也要深刻反思:为什么我们不能创造类似于“迪士尼”这样的文化品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单纯的拒绝不是良策,当今世界早已进入大融合时代,唯有我们自身的创造与创新,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

3.寻找文化与经济的最佳融合点,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难题,也是一项国家战略。

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长期依靠“资源高投入、生态大破坏”维持着,如今生态环境、主要资源的“硬约束”,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走到尽头,问题是出路在哪里?政府要求经济转型升级,但是为什么迟迟不能实现呢?其实,转型升级表面上看是经济层面的问题,其实是文化层面的问题。因为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是文化而不是资本。单纯的资本投入根本不可能建设工业4.0,也不能实现“中国制造2025”,当欧美国家全力加速建设工业4.0之际,我国应该在文化层面全面投入,主要办法是加强教育功能,培育一批先进的人才包括高水平的蓝领工人;加强商业文化建设,营造诚信经营、文明经商的环境和风气,建设国际水平的商业信用体系,提升中国市场的国际形象;加强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尤其是管理科学的重视和强化,让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些均是文化与经济的最佳融合点,也是我国实行转型升级的战略枢纽工程。

二、我国商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新常态提供新动力

1.诚信建设。

商业文化的本质就是诚信,要求所有的商业活动均要遵守最基本的商业职业道德,保证所有的商品货真价实。这个要求看似十分严格,很难做到。其实,从古至今,商人的本分就是承载文明的使命,要像儒商那样有仁爱之心,将浓浓的爱心融入商业活动之中,这样的商人才会真正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爱戴。凡是唯利是图的商人,一定会损人利己,结果就会伤害消费者的根本利益。这样的商人一定会遭到全社会的痛恨和敌视。因此,诚信建设作为商业文化建设的首要工程,一定要长期坚持,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商业道德建设。

道德调节作为第三种调节手段,发挥的作用远比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的功能强大。商业道德作为商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关键是从灵魂层面塑造商人的根本素质,要求所有商人在内心世界形成一种自律意识,自觉遵守商业道德规范,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主动力。

3.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现在,政府正在推进全社会的商业信用体系建设,不过,单纯的技术派、法律派也许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商业信用体系建设,硬件系统是严格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检测手段、处罚机制,软件系统是商业文化,也就是每个商人的自律意识、自觉行动。如果商业信用体系建设离开了商业文化建设,那么,等于一个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空架子”,单纯的“事后处罚”思路,被动地控制“问题出口”,也就等于说出现了大量的欺骗、欺诈、伤害、破坏的恶性事件后,被动地采用技术、法律等措施进行违规处理,结果是高社会成本、巨大社会伤害,根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商业信用难题。况且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商人的“换身术、隐藏术、隐蔽术、欺骗术”十分高明,单纯的被动防御没有多少价值,唯有商业文化建设,将每个商人的“血管里流淌着道德的血液”,那么,商业活动才会有诚信可言,才有可能控制好“问题入口”,我国的商业环境才有可能逐步净化,在此基础上的商业信用体系建设才有可能真正变为现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4.商业风气重塑。

现在,我国商业风气不正,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严重伤害了我国的商业风气,出现了“劣币驱除良币”的反常现象。其实,从现实来看,不是说每个商人都是这样贪婪无度的,其实不少商人也是有素质的、有良心的、有道德的优秀商人,问题是现在的商业风气不正,坚持诚信经营、文明经商的商人,反而吃亏了,失去了应有的市场份额,货真价实的商品反而竞争不过那些假冒伪劣产品。在这一不正之风的伤害下,不少商人也不得不加入假冒伪劣的行列。因此,一定要站在全社会的高度,通过加强商业文化建设来重新塑造我国的商业风气,正气压住邪气,才有可能营造良好的商业风气。

5.改善商业环境。

人是环境的产物。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好的环境让坏人变成好人,坏的环境让好人变成坏人。我国商业环境持续恶化,根源之一是商业文化建设长期滞后,优秀商人四面楚歌,劣质商人得意洋洋,知识产权侵害现象突出,创新者面临大量的模仿者(电商平台上也许头一天出现新产品,第二天就有模仿品),谁还愿意创新呢?单纯的价格战导致商品质量快速下滑,不少商品的直接成本已经突破底线,商家不得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节约成本。市场竞争进入“死胡同”,电商平台加快这一恶化进程,后果不堪设想!航空事故中有一种空难就是飞机出现“死循环”,飞机快速下坠,如果不能在短短几秒内解开这一“死循环”,就会机毁人亡。

例如,我国空调界出现一个怪现象:空调按斤出售。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空调价格战年年打,打到最后演变为残酷的“绞肉机”,空调质量大幅度下降,根本不能保证正常的功能,唯有保证一定重量的空调,才有可能保证质量,商家不得不采用称空调的重量来衡量质量了。

这是一个商界笑话,也反映了我国商业环境的恶化多么严峻,市场竞争演变为没有质量保证的“价格红海”,其实就是典型的“饮鸩止渴”,我国商业环境不得不进入持久的恶性循环。如何打破这一僵局呢?主要办法之一就是加强我国商业文化建设,从商业道德规范入手,塑造一批先进的榜样,在榜样的力量带领下,全社会的商人朝着商业道德轨道前进,就会逐步形成一股正能量,慢慢扭转我国商业环境恶化的困境,走出一条光明大道。这里,好比植树造林一样,先培育一棵棵树苗,慢慢长成一棵棵大树,当树木多了,森林自然也就建成了,环境也就逐步改善了。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也是我国商业环境改善的正确道路,商业文化建设成为其中的一个战略枢纽。

三、如何创新我国商业文化建设的动力体系,形成多维度、多动力源泉的良好格局

我国商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国家战略,也是一项世纪难题,必然涉及到全社会的相关方面、环节、系统、要素,其中,最关键因素是商业文化建设的动力系统,才有可能实实在在地推动我国商业文化建设,结出丰硕的果实。

1.商业文化应该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

商业这一来自近代工业文明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商业的外延与内涵均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当今社会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商业社会,商品成为现代社会一切活动的基石,也是一切社会运动、政治运动、经济运动、文化运动的主要力量源泉,现代人高度依赖商品而生存发展,离开商品将不可能进行各项社会活动,也不可能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现代社会,商业已经广泛地延伸到第一、二、三、四产业,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轴心和枢纽,也是一切经济力量的主要源泉,正因为商业的外延全面延伸,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载体和运动方式,那么,商业这一概念的内涵也随之升华,成为全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主要领域和活动平台。这里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链条:有商品就有交换,有交换就是典型的商业活动,有商业活动就有商业文化,而商业文化也就自然构成全社会的主流文化,成为直接影响和作用人们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并且从根本上反映着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2.国家、政府和社会层面的商业文化动力体系建设。

商业文化作为社会主流文化之一,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时代意义。从大量的事例可以看出,商业文化建设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时代意义、民族意义、国家意义。正因为商业文化的性质和功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那么,建设商业文化这一历史重任,就应该由国家、政府和社会来承担。这是商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新性质。过去,商业文化建设并没有明确第一责任人,如果某个社会、某个市场、某个产业的商业文化建设滞后,谁来承担第一责任呢?显然没有。在此我们强烈呼吁:商业文化建设的国家责任、政府责任和社会责任,就是希望商业文化建设能够纳入国家战略、政府工作报告、社会使命之中,商业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商业文化建设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主要文化建设工程,就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政策支持、经费保障、队伍建设,强化宣传载体,目标明确,使命必达。这是我国商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动力系统之一。

3.行业、产业、企业层面的商业文化动力体系建设。

商业文化的主战场是各个行业、产业和企业,这是商业文化的主要来源,也是主要作用领域,各个行业、产业和企业均要承担起应有的历史责任,将商业文化建设纳入行业战略设计、产业发展计划和企业实施计划。

这里,需要正确处理商业文化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关系。商业文化从社会角度看具有统一性,因为每个时代的商业文化包含着这个时代的特殊环境、特殊要素、特殊内涵,从时代维度看均有统一的规定性。

近代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此基础上的商业文化,反映了工业1.0时代的商业性质,当时的商业仅仅是生产环节辅助手段,商业文化无论从性质、功能还是社会价值、社会影响力来看,均处于十分弱小状态,商业文化还不能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工业2.0、3.0时代,均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商业文化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功能。如今全社会的财富制造方式正在进入工业4.0时代,商业的性质和功能将发生一次质的飞跃,在此基础上的商业文化也就自然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之一,商业文化建设也就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特别是行业文化、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创新与融合,成为当今商业文化建设的主战场。这里,每个行业文化、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均是构成商业文化的一个个支流、小溪、源泉,加强行业文化、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好比涓涓泉水汇聚成为浩浩荡荡的江河,奔腾不息,爆发出强大的社会力量。这是商业文化建设的落地工程,也是今后十分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

行业文化是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影响力大的行业,往往就是商业文化的主要来源和主要方向。例如,汽车行业、建筑行业、电器行业、通讯行业、电子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化工行业等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构成了当今社会的主要成分,也是商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对象。行业文化作为商业文化的一个主要载体,反映该行业的社会责任、社会价值、社会使命、社会意义,从行业发展的高度创新文化的品位、文化的内涵、文化的正能量,成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精神力量。从大量的事例可以看出,一个健康的行业,一定有优秀的行业文化,在行业战略发展设计、行业规则设计、市场规范运作、行业竞争与协同格局、行业理性发展道路等方面表现出来,从文化的高度规避行业的恶性竞争、自相残杀的悲剧发生。优秀的行业文化成为行业发展的“定海神针”。

产业文化是商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将行业文化下沉到产业层面,例如电器行业的空调产业,有电器行业的统一特征,也有空调产业的特殊性。每个产业均有自身的市场规范、产业标准、理性发展范围、市场竞争规则、适度的利润率。凡是健康发展的产业,均保持着一个规范的市场秩序、理性的竞争规则和合理发展的产业空间,也有最基本的利润率。当然,如果产业文化出现了“市场怪胎”,就会出现产业自相残杀的悲剧,产业竞争没有最基本的规范,也就没有最基本的规则,一个混乱的产业最终的结局一定是悲惨的。为了从根本上保持产业的健康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建设良好的产业文化,从文化高度规范产业发展的规则和价值导向。

企业文化是商业文化的“细胞”和“毛细血管”。如今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我国目前注册的企业有1300万个(今后个体户将改制为企业化,我国4000多万个体户将演变为企业),未来我国的企业(大型、中型、小型、微小型等类别)总量将突破5000万个,这是极其庞大复杂的经济群体,涉及的人群将超过8亿人(我国在职员工总量突破5亿人,包括家属将突破8亿人)。这么庞大的群体必然诞生了自己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风格、文化特征、文化特质,具有高度的差异性,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满园香“、”万紫千红总是春“。当然,企业文化需要有高度的个性化与差异性,从哲学层面上看,企业文化无论多么复杂微妙,均反映当代商业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市场竞争规则,也反映企业的生存发展之路,企业文化就有共同的本质规定性,也就有共同的原则、思路、规则可遵循。

“商业文化--行业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文化”构成一个严密的逻辑圈,也形成一个天然的文化生态系统,从普遍性到特殊性、从个别到一般,遵循着文化哲学的基本原理,商业文化建设遵循着“层级协同、圈子融合、跨界整合、系统演化、相互影响”的规则,形成商业文化建设的逻辑链条和动力源泉,产生了功能不同的文化效应。

4.市场层面的商业文化动力体系建设。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市场竞争,商业文化建设也必然纳入市场竞争范畴,借助市场竞争产生的强大力量,推动我国商业文化建设。

如今,我国市场环节出现了严峻的文化危机,突出表现为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商业信用大面积下降,商业道德直线下滑,无论是电商平台还是传统商业渠道均出现了大量的商业欺诈、商业陷阱,一个个商业欺诈、商业陷阱侵害着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也伤害着行业生命力、产业发展力、国家信用力。因此,市场环节的商业文化建设,成为我国商业文化建设的最大薄弱环节。在市场竞争中如何彰显文化的无穷魅力,关键是将商业文化的力量转化为一种特殊的竞争力量。如果不能将商业文化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市场竞争力,那么,商业文化建设必将陷入刻舟求剑的困境。这是目前我国商业文化建设的现实反映。

如何让商业文化成为每个商家的秘密武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从大量的成功案例可以得知:优秀的商业文化一定可以转化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这里,转化的制度与机制就是商业文化内化为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企业家的指导思想、企业经营思想、企业品牌含金量、企业塑造社会形象的元素,让广大消费者感受到商家的仁爱之心、社会责任、服务品质,商家也就有了广泛的顾客群体,依靠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就可以获得可靠的发展。

市场体系的商业文化动力系统建设,关键是高标准地规范我国各类市场的秩序,塑造市场的商业文化建设典范,将文化软实力建设与规则硬实力建设结合起来,依靠道德与法治双管齐下,跨界形成合力,就可以将市场文化建设转变为市场经济高级化的动力源泉。这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商业文化建设的瓶颈工程。

例如,电商平台的文化建设十分重要,电商平台之所以出现大量的假货现象,根源在于电商平台的设计思想出现了“裂缝”,从“入口”环节没有建立大数据分析系统和云计算系统,没有产业链上下游的大数据追溯系统,怎么可能建立每个商品的“身份证”呢?本来从技术层面完全可以做到,但是,电商平台的设计者没有周密设计,也不愿意投入开发成本和管控成本,等于为进入电商平台的商人留了一条“裂缝”,假货也就像一阵风一样渗透进来了。因此,电商平台的商业文化建设十分紧迫而艰巨,需要提升电商平台设计者、所有者、经营者的商业素质和道德伦理,才有可能提高电商平台的文明程度。

我国城乡之间市场建设差距明显,不少农村市场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重灾区”。假农药、假种子的社会危害性极大,不少农民辛苦一年,也许颗粒无收。农村市场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商业文化建设和市场法治建设。这里,农村市场组织建设成为一个国家基础工程,谁来承担农村市场建设的第一责任者,谁就应该成为农村市场商业文化建设和法治建设的第一责任者。从目前我国政府组织体系设计来看,乡镇级政府成为最基础的也是最直接的承担者,县级政府作为第二承担者,将我国农村市场建设成为新农村的发展动力源泉。这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一个基础工程。文明的市场才会带来商业繁荣,城镇化才会有滚滚财源。

5.消费者层面的商业文化动力体系建设。

商业文化建设涉及到每个消费者。商业活动需要每个消费者的参与,况且消费者还直接主导着每个商业活动。

其实,现在不少商家的竞争办法,是被有的消费者逼迫的。比如,有的消费者单纯看重价格,根本不顾及产品质量,完全以价格作为唯一导向,商家为了讨好这些不理智的消费者,也就根本不顾最基本的质量标准,生产了大量的劣质商品。“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其实,离开质量的任何低价格,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从市场经济发育程度来看,单纯的价格导向属于初级水平,从根本上约束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问题是这些不理智的消费者,怎么教育呢?谁来教育呢?

因此,商业文化建设的一个艰巨任务就是如何教育消费者,正确地、理性地处理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质量与价格的关系。这是一个新的社会课题,也是我国商业文化建设的新任务,今后将教育消费者也纳入我国商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和社区的力量,举办形式多样的社区宣传活动,让广大消费者提升消费文化水平,成为推动我国商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四、我国商业文化建设的“十三五”设计与战略设想

1.商业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战略。

2015年4月18日,在北京举行了“21世纪商业文化论坛”,商业部原部长胡平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如何迎接21世纪商业文化新高峰。今后应该将商业文化作为社会主流文化,引导着全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胡平部长是我国商业文化建设的缔造者和开拓者,早在1989年2月就在《中国商报》上首次提出商业文化学,先后出版了《论商业文化》等专著,1991年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成立,建立了商业文化学的基本框架,包括商品文化、商品营销文化、商业环境文化、商业伦理文化、新商人文化、商业精神等方面,涵盖了商业整个过程。20多年来,胡平老部长为了我国商业文化建设,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杰出的智慧,一直在强烈地呼吁着,希望商业文化早日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商业文化是依法治国、以德服务、以文育人的统一体,时代造就了商业文化学,商业文化学又推动着时代的发展。构成一个内在的逻辑链条,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国商业文化建设应该纳入国家战略之中,成为一项基本国策,从政策上得到大力支持,在舆论上得到正能量,在推进过程中得到全社会的响应。

2.我国商业文化建设的战略设计与战略推进思路。

商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文化工程,绝对不能停留在书面上、口头上、报告里、形式上,而是要变成一项“全民参与、政府支持、政策扶持、商家主力、新闻媒体配合、执法部门协同”的超大社会工程。这里,首先需要制定一个长期的、周密的、科学的、系统的战略设计方案,才有可能将我国商业文化建设实实在在地推进,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是全民的商业文化教育活动。

我国有“全民普法教育”的成功先例,我国商业文化建设也可以借鉴这一经验,在全民开展一场商业文化教育活动,从思想上提高全民的文化意识,建立正确的商业消费观,理性消费,合理选购,让科学的消费文化成为商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动力源泉。这里需要纳入政府设计,在政策创新、实施策略、推进思路、执行力、经费保障、组织落实、效果监测等方面,形成一个设计系统和执行系统,认真开展好全民商业文化教育活动。

二是商人的商业文化教育活动。

商业文化建设的最基础环节也是最直接的要素就是商人的教育活动。我国目前有1300万个企业(如果加上4000万个体户专制,我国企业总量超过5000万个),按照每年1000万个企业推进计划,其中,以大型企业为重点、中型企业为骨干、小型和微型企业为支撑,形成一个系统的、长周期的教育工程,预计5年时间可以进行一次全面的商业文化教育。这是我国商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枢纽,也是最直接有效的建设工程。

三是高校商业文化教育工程。

我国有2100多所高校,其中文科类高校有1200多所,文科类大学生有2500多万人,这是商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理论阵地。在此希望财政支持,《商业文化》杂志社全力配合,针对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策划、编辑、出版高质量的《商业文化》杂志,成为我国高校商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在理论上探索商业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思路、新举措,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商业文化意识,为社会培育一批优秀的人才。

四是市场的商业文化教育工程。

我国目前的市场分为电商平台、传统商业渠道、商品集散地市场、传统批发市场等类型,总的来看,我国市场发育偏低,商业文化建设处于薄弱状况,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文明水平差异明显。这是我国商业文化建设的最大问题。在此,市场的商业文化教育工程,需要政府统一设计、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将市场建设与文化建设协同推进,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从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角度,既要加强市场规则建设,增强法治的执行力度;又要加强商业文化建设,采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办法,商业文化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将商业道德转化为一种社会力量,让市场参与者感受到商业道德的正能量,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自觉塑造商业道德的标杆,成为广大消费者喜欢的优秀商人,商业文化建设也就有了落脚点和支撑点,从而规避文化建设与市场建设的“两张皮”现象。

五是商业文明街道建设工程。

城市是现代经济的枢纽,都市商业文明程度反映了区域商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在此,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作为国家级权威组织,应该承担起这一使命,将按照严格的、标准化的、高水平的商业文明街道,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活动,让我国优秀的商业文明街道脱引而出,成为区域商业文化建设的典范,在文化建设方面形成一个无形的“引力中心”,形成我国商业文化建设的区域化效应。

六是商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工程。

企业是商业文化建设的“细胞”,也是一个个“毛细血管”,如何增强企业的积极性,成为我国商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早已在2014年就提出这一工程,正在全国择优选拔一批优秀的企业,作为我国商业文化建设的示范基地,本着“科学、系统、周密、多维度、可量化、可操作、可检验”的原则,紧紧围绕“诚信、公平、责任”这三大主题,采用综合KPI指标考核法进行,一是商业文化的社会认可度;二是商业文化的社会检验度,例如当年度顾客满意度、顾客投诉率、重大恶性服务事件率等关键数据,进行综合评价;三是商业文化的价值贡献度,例如当年度的员工离职率、员工薪资待遇提升率、企业劳动生产率、企业利润率、企业违法违规案例率等核心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四是企业价值取向,例如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度、企业价值与国家、民族、消费者利益的结合度、企业创新度、企业员工培训度、企业内部和谐度等基础数据,进行大数据综合评价。根据以上的大数据分析,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标准,并从每个行业进行国家层面排名中得出结论,由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命名为“中国商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商业文化建设优秀企业的示范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和文化力量,推动我国商业文化建设进入新高潮。

五、我国商业文化建设的新希望

5月23日,在长沙举行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第五届会员大会,这是一次换届大会,每五年一届,第四届理事会在五年中积极推动我国商业文化建设,采取了不少新措施、好举措,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如今完成了自身的历史使命。现在,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诞生了,这一届理事会组成一个高水平、专业化、协同型的领导班子,引入了大量的新鲜活力,特别是一批知名企业家的加入,给新一届的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注入强大的力量,新一任会长张桂平先生是苏宁环球集团的创始人,也是我国最知名的企业家,在企业界、新闻界、政界均有相当好的评价和影响力。我们相信,在张会长的领导下,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在未来的五年里,一定会抓住时代的机遇,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翼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中,全面、系统、专业地加强我国商业文化建设,将文化融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全面提升我国商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

新班子,新征程,新希望!我们期盼着新一届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在新时期,创造更加优秀的文化成果。

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领导成员合影

猜你喜欢
商业建设文化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