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毅
(肇庆市技师学院,广东肇庆 526040)
关于提升技师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之探索
赵毅
(肇庆市技师学院,广东肇庆 526040)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劳动力供求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劳动力供求之间存在的矛盾正在弱化,但是其结构性矛盾却越来越明显。技师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尽管较之以往有所提升,但还是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社会更看重学历,导致技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待遇不高以及技师的发展空间有限等。这一系列问题都要加以解决,以突出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提升技师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技师学院 毕业生 就业率 探索
“职业教育说到底就是以就业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育”“职业教育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并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因此,不管是技师学院,还是其他普通院校,就业率的高低已经成为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从劳动力市场中看,其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一边是从事一线生产的技能人才比较少,一边又有相当一部分普通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率不高。与大学生“就业难”呈鲜明对比的是,技师学院的毕业生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然而,即便如此,技师院校毕业生仍然无法在市场中找到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这一点足以说明职业教育未能得到社会的重视,在社会中实用型人才较少。
2.1对口就业率不高,学非所用的现象比较严重
职业教育培养那些可以从事生产一线操作或管理技术工作的人员,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专业的特长。然而,根据技师学院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未能从事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在“学”与“用”不一致的情况下,使得技师学院的毕业生难以在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2劳动关系不明确,工资等福利待遇偏低
从就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的技师学院毕业生与企业都未能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更多的技师学院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只存在着一个口头协议。有少数的毕业生虽然签订了相应的合同,但也只限于劳务合同。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毕业生无法享受到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障金。除此之外,技师学院毕业生的学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确认,受这一因素的影响,部分技师学院毕业生的工资比其他学历偏高的员工的工资更低(这些学历偏高的员工的技能根本无法与技师学院毕业生相比),且无法获得相应的发展空间。
2.3就业稳定性差“,跳槽”比较频繁
大多数的技师院校的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跳槽现象十分普遍。据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网站的数据显示,有一半以上的毕业生在就业以后,半个月之内就更换了就业岗位,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没有完成试用期,就开始考虑跳槽。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单位都发现技师学院的毕业生无法安心工作。从毕业生的自身情况来看,技师学院毕业生能够在第一个就业单位长期工作的可能性极低。
3.1社会环境和政策措施方面的因素
虽然国家对职业教育工作问题十分重视,而且职业教育较之过去有明显的发展。然而,这种发展与经济社会特别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更好地保护好人才的根本利益的宗旨发生较大的冲突。就当前来看,社会上存在着过于重视学历教育,而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从薪资水平来看,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认可度并不高,体现出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偏低。尽管社会都普遍认为技工教育是社会需求的一大行业,但在技工的薪资与发展空间上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3.2生源素质的因素
上世纪90年代末,大学的扩招,使高中毕业生获得了更多的进入大专或以上院校就读的机会。高中毕业后,尽管成绩不理想,但不少家长还是宁愿花更多的钱送小孩读普通大专,也不愿意报读技师学院。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技师学院的生源面临着短缺的压力,技师学院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即使选择了报读技师学院的高中毕业生,相当部分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甚至本身就无心向学。根据用人单位的调查情况来看,相当部分的技师学院毕业生并没有相应的素质和动手能力。
3.3技师学院自身的因素
在学生就业以前,其职业理想,以及职业发展意识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空白。而技师学院却未能指导学生对未来制定一个科学的规划,甚至在教学中,专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及技能的培养还有可能会与市场的需求脱节。技师学院未能形成较为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发展策略,甚至未能与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保持一致。技工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还可以从我们以往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反映出来,教学中一直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发展,却未能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求。
4.1提高技师人才的社会地位
建立相对合理的质量人才薪酬评价标准是提高技师人才的社会地位,以及调整社会对人才评判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要达到了这目标,首先就要去除长期以来对技师人才存在的偏见。所以,可以借助于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引导企业调整人才评定观念,并调整技师人才的待遇。与此同时,政府还可以借助于网络,新闻机构的作用,大力宣传技师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切实提出一系列可实施的技师人才在培养、使用、待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使全社会意识到技师人才的重要性。
4.2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学习、晋升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首先,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准入制度,在对职业技能人才进行培养时,一定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需要保持一致,并以本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服务为中心;通过进一步建立相对完善的资格证书制度,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都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改变重学历、轻技能的情况。其次,还要调整职业教育观念,也就是对中职、高职和各类社会教育与培训等工作加强管理,从而为两类证书的融通奠定重要的基础。考虑到目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状况,可以采用分步发展战略,也就是说逐步实现中、高职教育与培训的统筹,技师人才教育培训的协调合作。为了更好地提升4.3创业知识的学习
技师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要进一步满足在岗员工的学习需求,积极探索多种多样的培养模式。
现代社会发展给技师学院提出了“创业教育”的要求,也回应了高等教育带来的巨大的就业压力。一些技师学院已经认识到创业教育至关重要,让一些教师去学习中国举办的KAB创业项目教育,在经过培训后进行创业课程的开设,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素质,提高创业能力。除了对创业实践课程的培训外,学院还可以提高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把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创设有助于学生进行创业的实习基地,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即“产、学、研”结合起来,从而最终把合格的学生推向就业市场。
4.4加快职业教育自身建设的步伐
政府必须要强化宏观调控,并控制好普职分流比例。通过相应的准入措施,引导那些无法考上大学的学生进入职业化的学习轨道。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地采取各种策略,拓展生源渠道,并进一步打破地域和身份界限,以促进各类人员都通过一个公平的平台,采取各类措施和优惠政策,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并进一步打破教学垄断的局面。除此之外,还要进行技师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特别是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建设,以对接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根本目标,并更好地达到企业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对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科学的规划。
4.5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前面我们已经阐述过职业院校的学生最大的不足就是应用能力差。尽管不少职业院校的学生经历了2到3年的学习,但是有不少学生在学校采取放羊式的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提高。为此,要进一步采取与市场接轨的教育模式,以工作实效得到市场的认可。如学机电专业的学生,就至少要掌握机电的一些原理,会维修一些机电设备,以及会基本的车、铣、刨等机械加工的相关知识以及实践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对他们的实际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并视条件的允许举办相应的比赛,争取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综上所述,可以肯定的是社会对人才的培养可以有多种途径,对人才的评价也有多个思路。在现代社会高度发展以及多元化发展的形势下,无论是技师学院也好,普通高等学校也罢,都必须要来到市场中接受市场的检验。只有经得起市场检验,并能在市场中发挥其作用,为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的人,才可以称作人才。因此,技师学院作为一类社会需求较强的院校,必须要与时俱进地搞好各项教学工作,真正地与企业的需求接轨,才能促进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1]何奇彦.从现行酒店管理制度角度看高职毕业生就业流失的问题[J].企业家天地,2012(11).
[2]赖晓琴.基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8).
[3]赵精兵,同勤学.高职高专毕业生市场供需均衡对策创新研究[J].价值工程,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