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春梅++李玉萍++梁伟红++谢铮辉++秦小立++姚伟
海南省热带作物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海南儋州 571737)
摘 要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越发达,就代表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程度越高。贵州省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省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为推进贵州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首先需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介绍了贵州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现状,包括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产品流通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农村信息服务等,并阐述了几种典型的模式,针对贵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 贵州 ;社会化 ;服务体系 ;农业
分类号 F32
Pres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Countermeasures
DENG Chunmei LI Yuping LIANG Weihong XIE zhenghui QIN Xiaoli YAO wei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CATAS/Key Lab of Tropical Crop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Hainan Province, Danzhou,Hainan 571737)
Abstract The more advanced the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 represents the higher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Guizhou province belongs to the typical mountainous area of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s relatively backward. Fo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Guizhou, first need to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Guizhou province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includ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s, agricultural product circulation service,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afety supervision servic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expounds several kinds of typical mode. For Guizhou agricultur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Keywords Guizhou ; socialization ; service system ; agriculture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基础,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增加农业劳动收入的重要途径[1]。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指出“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可见,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2]。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农业生产“统”的层次不断弱化,“分”的层次不断加强,个体农户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3]。因此,贵州省需要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1 贵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1.1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贵州省以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以农业科研、教育和农技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以“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为技术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以省、地、县3级设置的各种领域的农经站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负责指导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在科技创新服务中有效地发挥了主导和带动作用。另外,加强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中心(站)的建设,截至2014年6月,贵州全省系统已建成村级综合服务站16 67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225个,庄稼医院1 126个,覆盖了全省100%的乡镇和93%的行政村[4],完善了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基础建设,有效地提升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能力。
1.2 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
近年来,贵州省多次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产品供求、价格发生了较大波动,严重影响了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5]。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确保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应:一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农村道路建设的修建和扩建,提高了农村运输能力以满足现代农产品运输和装卸需求,缩短农产品运输时间;二是贵州省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借鉴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理念,精心打造建成了“贵阳石板地利农产品物流园”[6];三是加大了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保障市场供给。endprint
1.3 农业金融信用服务体系建设
为更好地服务农村农业发展,贵州省委诚信办、省农信社自2006年开始在全省启动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经过8年探索实践,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4年6月底,全省已建成社员股金服务部43家,农民资金互助社20家,小额贷款公司8家,小额担保公司1家,资产投资公司2家[4]。截至2014年9月末,全省已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市)10个,信用乡镇528个,信用村8 406个,信用组60 137个。从2010年末至今,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 492亿元,惠及农户550万户。
1.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为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食品安全,贵州省农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合出台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意见》,明确了食用农产品监管环节和监管职责,进一步理清了监管职责,细化任务分工,有效地解决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职能交叉和监管空白等问题。另外,贵州省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按照农业标准化要求,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截至2013年,全省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 529个[6],培育出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建立并完善农产品检测站,从生产源头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1.5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从农户信息需求内容多样化、信息服务渠道多元化、信息服务手段现代化的实际出发,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信息服务,让农民即时获取相关的信息。2010年,贵州省建设了农家书屋并完成了农家书屋数字化平台的搭建,致力于提供适合农村用户信息需求和使用习惯的个性化服务[7]。建设了“贵州农经网”、“贵州省农业科学院12316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平台”、省级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等信息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6],采取在村级、产业基地建立信息服务点以及流动信息服务站等措施,向农户提供产品购销信息、生产技术信息和政策法规等,以便农户更好地利用信息做出生产计划,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农村信息化的发展。
2 贵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典型模式
2.1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模式
贵州供销社是以农民为主体组织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农资咨询、销售等一系列化服务,帮助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综合服务中心,是政府与农民密切联系的桥梁,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发挥了协调和指导作用。如贵州县供销社牵头开展“土地流转租赁使用”,由供销社投资规划使用,农民享受租金和盈利分红。修文县的茶山村供销社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创建“美丽乡村供销合作经济综合创新先导区”,调整村产业结构。
另外,合作社也是劳动群众自愿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生产、合作经营所建立的一种合作经济组织。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时,为农民最大限度节约了成本,达到合作社经营利润最大化,从根本上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2.2 农业协会模式
农村专业协会是将“小规模、分散化”的家庭经营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加强标准生产、产品销售、创办基地等方面的协作,让农民充分享受农产品加工增值与销售利润,提高农产品的高附加值。贵州省先后成立了茶叶、核桃产业、金银花产业等专业协会,截至2014年6月底,登记的各类行业协会255个[4]。这些协会以“党政部门+协会+基地+农户”、“企业+协会+基地+农户”、“农村能人(大户)+协会+基地+农户”和“农业服务机构+专业农户+协会+基地”4种形式开展技术信息的交流以及科技培训示范等工作,在科技服务中起着带动示范的作用。如贵州印江县新寨乡按照“政府扶持、部门服务、民办民管”的原则,成立了新寨乡茶叶协会,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市场秩序,同时为提高茶园效率,建立了“茶叶协会、村级茶技员、农户三位一体”的技术服务队伍,采取多形式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不断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落实技术人员加强现场技术指导,从园地规划到茶树栽植、茶园管理进行全程技术服务,大力提升茶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单产。
2.3 园区示范模式
按照“政府指导、市场引导、企业主导、科技支撑、农民受益”的理念[8],2013年贵州省在9个市州建设了27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黔西南和毕节两个农业科技园区正式获批成为国家级科技园区。园区依托园内龙头企业,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力量,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应用示范;成立技术服务中心13个,开展生产技术培训153期,培训达23 550人次[9],辐射带动了园区周边地区农民学习新技术新设备;黔西南园区利用示范区特色农业基地,以“农户+企业(基地)+市场”的模式,实现产业供销一条龙服务,构建了新型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
2.4 科技特派员模式
2013年贵州实施了“百千万科技特派员”下农村、进企业、驻园区技术创新专项行动计划[10],各级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各种技术服务,将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结合区域特色产业,推广农业新技术,辐射带动农户18.7万户增收致富。在创业带富、培养农民职业化、与农民利益链接共赢等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
2.5 公司+农户模式
以“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企业为主导,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的联合,为农民提供技术辅导,进行一体化经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2015年贵州省丹寨县某食品公司举行的辣椒订货会,向农户预定用于生产的农产品原料,形成了公司“点单”,农户“上菜”的采购模式[11]。在订货合同中最大限度给种植户保障,实现了公司发展,农户增收的双赢效应。
2.6 财政支农模式
贵州省农信社推进“诚者信合·村村通”工程建设,通过政府贴息、担保机构担保、银行执行优惠利率、龙头企业反担保承贷、农户使用资金运作等方式,率先建立了“政府+基金+担保+银行+企业+农户+保险”七位一体的金融服务新模式,实现了全省15 511个行政村100%的覆盖。endprint
3 贵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机构不够完善
从公益性服务组织来看,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推广方式难以适应现代的发展形势。主要体现在机构设置不合理导致管理分散、混乱;重视县级以上建设而忽视了乡、村级的服务建设;乡镇农技人员中农学专业人员比例偏低,且知识结构老化难以胜任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各服务组织和机构缺乏合作与联系。
从其他经营性组织来看,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规模小、带动农民参与能力不够。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大多数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会员之间仍然是一种松散的、简单的买卖或合同方式,没有完全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专业合作社在运行和决策机制上不够完善,内部体制不健全,人员缺乏竞争和市场意识及开拓创新精神,缺乏高知识层次的领导人参与管理和决策;协会多集中于产后的销售服务,不重视产前、产中的服务,另外,大部分协会的技术支撑力量不足,可持续发展力量不够。
3.2 服务不能完全满足农民需求
一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理念不够创新,手段单一,与农民需求脱节,不能很好满足农民农业生产需求。二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处于一个较低水平,难以接受新观念和新技术,而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量增大,导致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同时,大部分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条件不够完善、自身服务能力不足,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不能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和市场发展的需求。
3.3 农业社会化服务投入资金不足
贵州经济相对于其他省份发展较落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的投入不足,导致基本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还未满足社会化服务体系所需,特别是技术推广经费缺乏更是直接影响科技成果转化速度[12]。
3.4 金融政策服务体制不完善
尽管贵州加快了农村金融信用体系的建设,加大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但是金融政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存在明显的县域差异,农村信贷政策不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贵州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处于较低层次,贷款条件不完全适应农业活动需要。
4 贵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对策
4.1 培育壮大多元化集体服务组织
发展壮大多元化集体服务组织,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工作。支持村集体牵头兴办各类村集体服务组织,充分利用集体土地,通过集体自办、招商引资、入股联营等形式,因地制宜发展贵州区域特色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对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等服务组织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提高龙头企业的服务能力,鼓励龙头企业通过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13],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强化合作社组织的作用,规范其运行机制。
4.2 发展与农业需求相适应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首先,政府部门应根据贵州农业生产需求合理确定主导产业和助推技术,紧贴农民和市场需求,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等推广力度,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其次,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应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民需求,围绕当前农业生产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开展相对应的课题、成果研究,为农民提供相对应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农民掌握先进适用的技术。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作用,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最后是各类集体经济组织应明确服务的标准和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等综合性服务,扩大服务类型以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4.3 加强金融支持“三农”的力度
首先,应建立竞争性立体型的农村金融体系,拓展业务范围。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中的主力军作用,严格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合理安排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大力发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引导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或设立单纯的贷款性机构,与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公平有序的竞争,更大地激发县域金融支农的活力;充分发挥政策性信贷杠杆作用。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扩大包括对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等的服务范围,强化政策支农的作用。其次,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风险规避机制。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适合农业生产经营需求的新险种,开办涉农保险,尝试建立政府补贴和农户自缴保费相结合的农业保险模式;鼓励政府出资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探索开展农村房屋、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进一步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解决好抵押担保难问题[14]。
4.4 完善农业投入机制
在政策和财政上,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进一步扶持农业发展,强化完善支农惠农措施。保证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发展的比例和额度,科学规划指导支农资金整合和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业的投入上,整合资金,并将每年的新增财力进行集中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支农资金的整体效益。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直接补贴农民和项目主体,确保资金和各项政策落实到农业生产当中,落实到基层农村中。
参考文献
[1] 周 珺. 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 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0.
[2] 关锐捷. 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探[J]. 农业经济问题,2012(4):6-12.
[3] 李 俏,王建华. 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政府角色:转型与优化[J]. 贵州社会科学,2013(1):109-113
[4]贵州省供销合作社[J]. 中国合作经济,2014(Z1):140-143
[5]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 生态贵州 现代物流[J]. 农产品市场周刊,2012(15):24-25
[6] 贵州科技支撑生态农业发展十大亮点[EB/OL].[2014-07-21]http://news.hexun.com/2014-07-21/166
811311.html.
[7] 张 宁,杨 帆. 农业书目资源的网络化研究—以贵州农家书屋为例[J]. 中国农机化,2012(5):84186.
[8] 辅宏璞.贵州年鉴[M]. 贵州:《贵州年鉴》编辑部.2014:360.
[9] 归 然. 贵州年鉴[M].贵州:《贵州年鉴》编辑部.2014:42.
[10] 贵州:科技特派员送技术下乡带动村民致富[EB/OL].人民网[2014-08-22]http://gz.people.com.cn/n/2014
/0822/c222152-22076761.html
[11] 杨九红,肖 伟,潘冬冬. 公司订单式采购 农户吃上“定心丸”[EB/OL].[2015-03-04]http://www.qdnrbs.cn/danzhai/77944.htm
[12] 王建增.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 796-20 797,20860.
[13] 高 祥,孔祥智. 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演进轨迹与政策匹配:1978~2013年[J]. 改革,2013(4):05-18.
[14] 吴 越,吕 姗. 福建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5):877-8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