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渐进式培养模式研究

2015-12-09 15:02陈文祥
中国大学教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

陈文祥

摘 要:当前国内高校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主要有四种惯常模式,这四种模式存在诸多不利于提升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因素。笔者认为,可以在高校确立和推广一种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提升的渐进式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为“学术论文”准确定性、引导学生阅读高水平学术论文,实现论文指导的渐进性和连贯性,完善学生论文写作激励机制等步骤来实现的。实施这一模式还需要关注和反思几个相关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惯常模式;渐进式培养模式

论文写作是大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训练环节,也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论文写作能使校方有效了解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理解水平,因为论文写作不仅需要坚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更需要对专业理论系统、完整的掌握,没有丰富的本专业学科知识和对各项前沿成果的了解,是写不出质量较好的论文的。另一方面,论文写作能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论文写作不再是对所学知识的重复和照搬,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创新,提升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论文写作还是培养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通过这一训练能让本科生初步了解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和原则,提前接触和进入学术研究领域,达到学、研相长的目的,同时还能够推动高校学生形成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的良性模式,对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鲜明的意义。所以,提升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能力、让他们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培养学生对论文写作的兴趣,在大学教育中是极其必要的。

为此,我们在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中进行了深入调研,先后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回收率为97.5%。同时,我们还对三个班级学生的课程论文以渐进式培养模式进行了全程指导,效果非常显著,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从当前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的惯常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针对这一问题的一种渐进式培养模式,以期为提升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尽绵薄之力。

一、当前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惯常模式及其问题

当前,国内高校对学生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普遍重视不够,能注重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高校屈指可数,绝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是课程论文或学年论文的要求,要求本科学生每年写一篇专业学年论文,并将其中的一些优秀论文汇集成册,甚至在相关院系组织优秀论文评奖活动等,这些都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学术论文写作的兴趣。但这些总体上是以“奖优”为原则,对大部分学生并无严格训练和要求,可以说,大部分高校对学生论文写作的重视程度是极欠缺的。高校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是,论文写作泛滥化,几乎每门课都要求写课程论文。学生每学期要写的课程论文数量很多,但获得的指导却极为欠缺,造成论文写作形式化、随意化,学生提交的论文也缺乏规范性和学术性,其中甚至不乏抄袭。

1. 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惯常模式

根据笔者的观察和总结,当前高校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主要有以下四种惯常模式:

其一,随意模式。所谓“随意模式”,是指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无论在论文选题上还是具体内容上都缺乏教师的明确指导,只需学生随意提交一篇论文作为教师评分依据;论文题目只要同课程内容相关就可以,教师也不与学生就此论文内容进行二次沟通和交流,其唯一的功用就是要借此给学生打个成绩。这种模式通常在高校公选课中比较常见,一方面因公选课学生人数较多,常常超过百人,教师认真批阅每一篇论文有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高校通常对公选课的考核要求较为灵活,管理相对较松,所以渐渐形成这种随意模式。当然,这也反映了授课教师的责任心。

其二,规范模式。教师对学生的论文写作多着眼于基本学术规范,而对论文选题、论证框架、主要观点、写作技巧等具体内容关注不多,只要学生写出的论文符合基本的学术论文规范(如不抄袭、遵守引文注释规范等)、不出大问题就可以了。这种模式是当前高校学生论文写作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状况,很多教师在布置课程论文的时候最强调的就是一定不能抄袭,至于其学术性和创新性则多不被重视。

其三,择优指导模式。在规范模式基础上,教师对个别论文选题较好或写作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的论文进行专门指导,让这部分学生尽可能写出一篇较为优秀的论文。这种模式在专业课程的学年论文或课程论文写作中比较常见,教师通常比较钟爱这些已然具备较好论文写作能力与素养的学生,非常乐意尽心指导此类学生,但能接受此种写作指导的学生凤毛麟角。

其四,全面指导模式。个别极富责任心的教师对学生的论文写作不是听之任之或有限指导,而是对授课班级所有学生的论文展开全面指导,对每一位学生都根据其写作水平及其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全面指导,让学生尽可能在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都有所进步。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通常会对一个班级学生的论文写作制定选题、开题、框架构建、指导查阅资料、写作和答辩等一整套程序,按部就班地完成,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目的。但是,这种模式极耗时间和精力,而一门课的课时是有限的,要在正常授课之余完成这几个程序通常是困难的,需占用教师大量课余时间。所以,只有极个别教师能做得到。

2. 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惯常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我们总结了当前国内高校学生较为普遍的四种学术论文写作惯常模式,每一种模式的存在都同高校的教学、管理现状密切相关。但必须看到,这些学术论文写作惯常模式中都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其一,有效指导缺失。当前高校大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方面大多处在一种“放任”状态,尽管绝大部分高校都开设有论文写作课,但此类课程课时少,且以理论学习为主,通常脱离具体的课程论文和知识背景,无法发挥其充分指导的效能,从而多流于形式。而具体课程的授课教师却通常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全面指导每个学生的论文写作,使得学生学术论文写作中有效指导缺失。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83%的学生对自己在论文中大量复制、粘贴他人论文乃至抄袭的原因解释为“不知道怎么写论文”。也就是说,他们不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甚至很多学生的论文写作还停留在高中层次上。上述第一种模式中教师的指导基本缺失,第二种也只是提出一些规范要求,算不上指导,第三种模式尽管有教师的认真指导,但也仅限于极个别人。只有第四种模式才能算得上是“指导学生学术论文写作”,但能实施此指导模式的教师太少。可以想象,在没有充分学术论文写作训练情况下,学生论文的写作水平难以令人满意。endprint

其二,指导缺乏循序渐进性。尽管在第三、第四两种惯常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论文写作有所指导,但这种指导也是存在问题的。在这两种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直接切入式的,通常不具有持续性和循序渐进性。因为论文的写作方法、技巧需要在不断写作尝试中积累,需要教师持续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来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能,一步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两种模式恐怕只有对论文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能起到一些帮助作用,而对绝大多数学生发挥不了太大的效用。

其三,论文指导中缺乏奖优惩怠机制。当前高校学生学术论文写作之所以存在这四种惯常模式(尤其是前两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缺乏教师指导学生论文的奖优惩怠机制。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课程论文采取什么样的指导态度,完全取决于教师个人的决断,这就导致了大部分教师为减少麻烦而采纳前两种论文写作惯常模式。因为用心指导学生论文并不能给教师带来什么好处,而不用心指导也没有什么惩罚。个别教师能对学生的课程论文做到全面指导,根本上靠的是教师自身的责任心,而非教学管理机制使然,所以常常无法持续和长久。

二、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提升的渐进式培养模式

针对当前大学生论文写作的这种现状,有没有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能提升其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模式或途径呢?通过笔者的调研、分析和具体实践,我们认为可以在高校确立和推广一种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提升的渐进式培养模式。对于这种模式,主要特点就是循序渐进,从学生进入高校后就开始实施,一直延续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为“学术论文”准确定性,让学生正确认识学术论文写作同一般写作的差异。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规定,学术论文是指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可见,学术论文写作是一种不同于一般性文学创作的写作形式,它通常要求文字表述精炼、准确,术语运用恰当、规范,文章结构完整、逻辑关系紧密,主要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索与分析。但事实上,绝大部分学生对学术论文的这些特点及要求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在我们的论文指导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尚未从高中写作状态中脱离出来,他们或将学术论文写成中学生式的散文或记叙文,或者提交的学术论文类似于考试中的论述题,或者像课堂笔记,根本达不到学术论文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要求。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学生对学术论文的定性不明确以及书写方式不了解、不熟悉不无关系。只有让学生明白学术论文同其他写作类型的差异,才有可能让学生写好学术论文。所以,渐进式培养模式的第一步就强调,学生至少要在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就必须了解什么样的论文才是学术论文,实现准确定性和定位,这是实施这一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2)引导学生阅读高水平学术论文,熟悉并学习高水平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对大学新生来说,学术论文写作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绝大多数学生通常难以迅速掌握其要旨。要想培养并提升大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引导学生阅读已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熟悉并学习高水平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并尝试模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很多他人的写作技巧是可以有效模仿的,如论文选题角度、框架布局等技巧,而这些恰恰是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学生们的短板。在我们的论文指导过程中,大学生普遍出现选题过大、过泛、过空的问题,还存在标题语病、标题歧义、标题冗长、标题不能有效传达论点信息等问题。

论文整体分析框架是在论文选题设计基础上对整个论文写作思路的全面规划,是对选题如何展开论证的逻辑安排。良好的分析框架能让论文写作事半功倍,使论题的论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逻辑关系紧密。但在我们的调研中,能有效安排论文分析框架的学生不多,绝大部分学生不懂得如何规划适当的分析论证框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完全可以在教师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大量阅读高水平学术论文来实现。因为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即便不见得都能写出高水平学术论文,但至少能对如何谋篇布局、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能够对一篇论文在形式上的优劣进行初步判断。在此基础上,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对已发表高水平论文进行不断模写,最终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在渐进式培养模式中,这一步骤应当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周期。

(3)实现论文指导的渐进性和连贯性,是渐进式培养模式的核心。通常,我们对大学生学术论文的指导是缺乏渐进性和连贯性的。当下在绝大部分高校,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学生每上完一门课,授课教师都会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论文,而对学生所提交论文的要求却多是“一刀切”式的,很少考虑不同年级学生写作能力和层次上的差异性,更遑论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因为授课教师在上完这门课后可能不会再给这个班的学生上课了。所以,绝大部分学生所写的大部分课程论文对他们的写作能力提升没有多大效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年级83%学生普遍表示自己不知道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三年级学生的这种状态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因为他们的学术论文写作缺乏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过程。

此外,即便部分教师对一部分学生的论文能予以认真指导,但通常也缺乏指导的连贯性。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通常同学生在某一阶段达到的水平相关,在不同阶段指导的重点各有不同,所以学生只有持续地得到指导,水平才能不断提升。但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高校授课教师在上完一门课后可能再不会给这个班的学生上课了,而以后给这个班上课的教师由于课程差异,要求学生写的学术论文在选题上也多不相同。这就导致教师对学生学术论文的指导出现断裂,缺乏连贯性。很多学生大学四年提交了不下20篇论文,但具有一定水平、能拿得出手的却一篇也没有。所以,在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中强调论文指导的渐进性和连贯性是非常必要的。

其一,精简学生学术论文写作的数量,重视质量。要解决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实现其论文从数量向质量转变。为此,我们可以考虑取消非专业课的课程论文要求,而性质相近课程的课程论文亦可合并,如“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两门课程的论文就完全可以合并,要求学生只提交一篇论文,但对论文质量的要求也要相应提高。endprint

其二,可合并的课程论文,由前后两门课程教师进行持续指导。这样就能让指导的连贯性增强,更有利于学生写出高质量学术论文,还能让学生在接受多位教师的持续指导中真正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

其三,制定能体现渐进性、阶段性的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和要求。高校要明确大一、大二、大三以至大四毕业论文等不同阶段论文写作要求和达成目标,如大一学生的论文主要强调选题及写作规范性,大二可偏重论文框架设计和资料搜集方法,大三可重点要求论文观点的创新性,大四毕业论文则全面提升写作要求。

其四,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必须从课程论文中产出。在我们的调研中,80%大四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都是临时选择,只有不到20%学生的论文来源于课程论文。可见,绝大部分学生的课程论文并没有对他们的毕业论文写作产生重要影响,毕业论文选题同课程论文没有太大关系。若我们明确规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必须从课程论文中产生,就可以促使学生在完成课程论文时认真应对,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从而保证了毕业论文的质量上。

(4)明确教师指导职责,完善学生论文写作激励机制。正如前文所述,当前高校对教师的论文指导缺乏有效的奖优惩怠机制。只有明确教师在论文指导方面的基本职责,制定完善的奖优惩怠机制,才能推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到学生论文的指导中。

此外,还需完善学生论文写作激励机制。在教学层面,可以规定本科生所撰写优秀课程论文可由教师、院系推荐发表,所发表学术论文可作为毕业论文并免于答辩等。在学校层面,可以组织优秀论文(不仅限于毕业论文)评选、奖励活动。在社会层面,各级项目、基金及论文评选活动也可对本科生限制性开放。

在渐进式培养模式下,学生才能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而不是到毕业时,在实习、就业或考研等众多压力之下,匆匆忙忙完成一篇无论从选题、框架构思,还是具体资料方面都是临时确定的论文。这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价值。

三、对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的反思

笔者在调研、分析和指导学生论文写作的具体实践中深切感受到,想要打破当下已形成的高校学生论文写作惯习,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稳步推进、渐次变革的过程,因为这不是单纯一个学术论文写作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的变革,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关键点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

其一,必须明确对学术论文抄袭的概念界定。论文抄袭是当下高校学生论文写作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也是推进渐进式学术论文写作培养模式的最大障碍。这一问题的存在同当前国内高校的教学管理现状以及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想要肃清论文抄袭现象,其前提之一就是先要明确对学术论文抄袭的概念界定。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尽管“论文抄袭”这个词早已耳熟能详,但很多学生对于怎样算论文抄袭并不是很清楚,甚至对教师作出的论文抄袭判定进行质疑。在对“你觉得以下哪些项符合你认识中的抄袭”这一问题的回答中,78%学生都选择了“将别人的论文完全复制过来”和“将多篇论文的内容复制后重新组合”这两项,而选择“使用他人论文中的数据、图表而未注明出处”“成段落引用他人论文内容”和“将外文文章翻译成中文”三项的比例分别只有11%、20%和8%,在绝大部分学生眼中这三项并不算抄袭。当前,国内很多高校先后出台了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各类规范,明确界定了学术论文抄袭的概念,但也有部分高校尚未出台相应规范;即便在已制定此类规范的学校中,绝大部分都是着眼于教师的学术不端行为,而对学生学术论文写作中不端行为的关注尚不足,或者说很多高校尚不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所以,对学生学术论文抄袭适用规范的制定和出台已势在必行。

其二,应当反思高校学生学术论文写作的实际意义。高校要求大学生写学术论文的初衷是要在论文写作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创新,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初步尝试开展科学研究,让本科生初步了解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和原则,提前接触和进入学术研究领域,达到学、研相长的目的,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实践中,学术论文写作非但没有充分发挥这样的积极作用,相反,当前这种存在缺陷的学术论文写作模式的推行,在学生中滋养了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气,即对学术论文写作没有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学术研究缺乏严肃、正面理解,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学术研究,“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是他们对学术论文写作的普遍看法,这从根本上颠覆了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的应有之意,助长了学生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心理。所以,我们有必要反思高校学生学术论文写作的实际意义。

其三,应当反思社会学术环境对高校学生学术论文写作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学术界在学术论文写作、发表及评价机制等方面乱象丛生,除了论文抄袭之外,数据造假、人情关系、代写论文等问题也愈加突出。这些问题引发的一些负面影响越来越多地扩展到高校内,而且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现在更是影响到高校大学生。在各部门关注这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言献策的时候通常都忽略了高校大学生这一层面,因为他们对学术界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这仍然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需要在高校学生中提前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的矫正。因为这样的心态和行为一旦形成,通常很难去除。更何况,当前的高校大学生必将成为将来中国学术界的中流砥柱和希望。 (下转第16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