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企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途径探讨

2015-12-09 04:36蒲蓉蓉李丛菲杨丹杨舟洲马英恺钟健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年6期
关键词:能源技术油气田天然气

蒲蓉蓉 李丛菲 杨丹 杨舟洲 马英恺 钟健

(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51;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燃气分公司,四川成都 610017;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重庆 400021)

油气田企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途径探讨

蒲蓉蓉1李丛菲1杨丹1杨舟洲2马英恺1钟健3

(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51;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燃气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17;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重庆400021)

能源革命关于结构调整、绿色低碳的发展目标为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为例,分析了能源技术革命对天然气产业科技创新的要求,全面梳理了公司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从优化科技资源组合、强化科技与生产的有机结合、营造高效的开放式合作攻关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天然气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建议,包括:构建和完善“一个整体、两个层次”的研发组织体系,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和加快成果形成和转化应用效率,深化外部技术引进和对外技术合作交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以及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能源技术革命科技创新天然气产业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了能源技术革命的概念,提出“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并同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的战略目标。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能源技术革命,是实现高效、清洁、低碳和智能化的新能源系统、逐步实现现代能源体系的关键。在新形势下,能源技术革命对天然气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笔者拟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为例,就此话题展开分析和探讨。

1 能源技术革命对天然气产业科技创新的新要求

中国石油作为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供应企业,在推动能源革命中必须占据重要地位,起到重要作用。只有通过能源革命,大力推进煤炭“绿化”行动,加大油气勘探力度,不断提高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才能形成有序的能源接替、改善生态环境,满足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1-2]。天然气开发利用是推进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现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配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实施,需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

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已形成了一大批核心和特色技术,科技创新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能源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但总体上看我国能源技术水平仍处于跟随模仿阶段,缺乏原创性重大突破。特别是在常规天然气勘探方面,探明程度仅为18%,勘探水平亟待大幅提高,非常规油气、深海油气开发等领域的部分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水平仍较低[3]。从能源技术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研究薄弱,产业创新缺少技术支撑,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和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尖子人才缺乏,激励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知识产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科技创新尚未成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只有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才能有效攻克天然气领域的技术瓶颈,推动能源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形成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4]。

2 公司科技创新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1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组织机构,但部分职能定位界面不够清晰

公司通过持续优化和完善科技资源配置,初步建成较为高效的三级科技创新组织机构体系(图1)。

图1 公司科技创新组织体系结构图

根据目前公司发展对技术的需求,现有组织机构已不能完全满足,需加强短板查找,持续开展科技资源的优化。在项目设置上未完全根据生产需要和研究单位特点统筹安排,直属院所科技组织机构间存在重复研究、项目重叠的现象,影响了研发的效率和整体水平。特别是针对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各科技组织机构缺乏强有力的技术引导和推广应用,需进一步加强协作和沟通,明晰各机构职能定位,避免重复、低效研究,以适应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生产单位也存在研发机构不健全的情况,部分单位需新增地质或工艺技术研究所,以保证对生产的支撑。

2.2已建立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发展体系,但各项主体技术特别是非常规油气开采技术配套不足

公司科研领域涵盖油气勘探开发、钻完井工程、储运与计量、净化与化工、HSE与节能减排、信息技术、经济与管理等从上游到下游的7大专业技术方向。通过持续的攻关组织和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攻克各项瓶颈技术难题,在11个技术系列形成90多项特色技术,其中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图2)。

但随着勘探开发对象的日益复杂,安全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质量效益开发的更高要求,目前各项主体技术针对不同的勘探开发领域和对象,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配套,特别是在致密油气储量有效动用、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效益化开发等方面尚需全面提高技术水平,支撑油气开发效率的提升,更好支撑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

图2 公司技术系列示意图

2.3科研人员总体规模基本适应公司的快速发展,但科研骨干队伍的力量仍不足

通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和引进,公司目前科研人员总体规模基本适应公司的快速发展,目前已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约1 50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员工总数的70%以上。但围绕2020年建成300亿战略大气区将要开展的科技攻关项目,科研生产工作量逐年增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规模尚不能满足新任务与新要求;新增员工的数量相对较少,部分专业领域仍然存在结构性缺员。专业结构尚不能适应面临的形势任务要求,有待进一步优化;能承担项目和重点工作的技术骨干偏少,能创新思维和攻关克难的领军人才数量仍然不足;集团公司专家聘任数量不够,公司专家近两年未开展聘任,院级专家队伍尚不完整。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占比较高,队伍年轻、有活力和激情,但缺乏经验;实验室技术人才缺乏,缺少在行业领域内有重大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物。

3 公司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途径

3.1优化科技资源组合,构建和完善“一个整体、两个层次”的研发组织体系

按照“一个整体、两个层次”的总体架构,积极推进科技资源整合,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一个整体”就是公司的科技工作是一个整体,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管理。“两个层次”的内容为首先以公司5个直属科研院所为一个层面,主要围绕制约公司主营业务发展的瓶颈技术和关键难题进行科技攻关,重点在于应用基础、特色技术、共性和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支撑和引领公司主营业务发展。通过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步构建和完善专业配套、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并与主营业务发展相适应,精简高效的公司直属科研院所。第二个层次是公司五矿一处一厂所属的直接面向生产一线的研究所,在已有的二级单位研究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地质研究所和工艺研究所的设置,重点在于结合生产实际和需要开展地质、开发及工艺等应用技术研究及推广,为现场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3.2强化科技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提升科技成果的应用效益

立足勘探开发需求,着力组织和实施好已获攻关成果和引进工艺技术的生产应用、推广和科技现场试验工作,在破解生产难题、突破技术瓶颈的同时,加速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①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以提高应用效果、实现应用效益为目标,同时通过应用和试验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成果技术水平,在生产上发挥更大作用。②在成果转化中注重集成配套技术,发挥整体技术优势。③积极推进技术有形化集成,加快先进成熟技术大规模推广。④公司自主创新成果在生产中应优先采用,着力培育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技术和拳头产品,建立并完善自主创新产品形成机制,加大专家把关和业务处室指导力度,形成和落实激励机制。⑤加强外部先进技术的引进和筛选,针对龙王庙、震旦系、盆地下二叠以及页岩气开发,筛选当前成熟技术,加强技术应用引导,切实提高公司油气开发效益。

3.3营造高效的开放式合作攻关环境,深化外部技术引进和对外技术合作交流

加强公司内部科技人员的交流,坚持推进公司内部两年一度的科技学术交流活动和“科研杯”运动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紧跟技术发展前沿,推动公司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提升;加强交流沟通和组织协调,建立起系列例会制度,以保证多个单位参加、分散办公的研发中心整体实力发挥;深化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合作机制,加大国际交流和技术开发的力度;加强天然气净化、能量计量等方面与国外的合作交流,提高公司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3.4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完善科技创新激励及人才培养机制

加大专业人才的吸引、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力度,努力构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各展其能的平台,分层次、分专业开展科技人员专业培训,积极组织各类学术、技术交流活动,提升科技队伍整体素质,着力建设国际国内一流的高素质科技创新队伍。不断调整优化队伍结构,大力培养领军型人才、国际化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公司发展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激发创新动力,探索实施“双序列”人才机制,推行专业技术序列与管理序列薪酬福利待遇横向对等管理模式,提高技术人才在技术攻关和决策支撑方面的支撑作用。针对制约公司重点领域的技术瓶颈,加强对外合作,引入外部优势科技力量,拓展人才培养模式;优先选择优秀拔尖人才承担高级别重大科技项目,组织优秀拔尖人才参加国内外高端论坛和学术研讨会,为拔尖人才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完善以能力与业绩为导向的不同类别人才评价和考核机制,形成有利于各类科研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5]。

4 结束语

天然气产业科技创新问题的研究适应了国家能源技术革命的要求,使天然气产业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公司通过科技创新体系的应用和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益。公司尚需进一步加强开放式科研环境的构建,特别是与海外科技研发力量要加强合作,在天然气科技创新理论问题上,特别是在科技绩效评估方面需进行持续地研究。

[1]任东明.能源革命辨析[N].中国能源报,2013-12-11(4).

[2]严绪朝.中国能源结构优化和天然气的战略地位与作用[J].国际石油经济,2010(3):62-67.

[3]张抗.对非常规油气某些术语的讨论[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3,7(4):3-7.

[4]姜子昂,付斌.中石油适应国家推动能源革命的思路和路径研究[R].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14.

[5]曲浩,杨珂,朱江,等.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系统模型研究[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3,7(3):51-53.

(编辑:蒋龙)

B

2095-1132(2015)06-0071-03

10.3969/j.issn.2095-1132.2015.06.021

修订回稿日期:2015-11-30

蒲蓉蓉(1972-),女,高级工程师,从事油气企业科研管理工作。E-mail:purr@petrochina.com.cn。

猜你喜欢
能源技术油气田天然气
油气田工程造价控制要点及其管理模式
新能源技术在专用汽车底盘上的应用分析
基于新能源技术的高速公路ETC门架供电系统
智能油气田生产管理系统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光伏新能源技术在建筑电气节能中的运用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