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勇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中心医院骨科,黑龙江双鸭山 155811
近年来,由于交通安全事故及意外而导致的下肢创伤患者日益增多。对其伤口若不进行及时治疗处理,则会引发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者会导致死亡[1]。该研究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取旨在研究探讨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6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其中5例为单侧胫腓骨开放骨折、9例为足部骨折,其余62例患者为多发性创伤。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2 组,每组各38例,实验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15~76 岁,平均年龄为(35.56±5.23)岁;对照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16~77 岁,平均年龄为(34.75±5.8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创伤治疗,首先为患者清除坏死腐肉及组织,之后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浸泡,之后以解剖性修复为主,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病情进展给予支持性治疗,治疗结束后,给予患者抗生素药物治疗,以预防感染现象。
实验组则根据损伤控制理念,对患者分3 个阶段治疗。第一阶段:对出血伤口进行止血处理,及时清理开放性骨折患者创伤;对于出血性休克患者要及时进行血容量补偿;对于闭合性骨折患者,采用石膏、固定架等进行临时固定;对于肢体严重损坏患者果断进行截肢。第二阶段:对患者损伤严重程度评分[2]来确定送诊方案,评分<20 分的患者应送往骨科重症病房进行急救,评分≥20 分患者应及时送往ICU 病房进行救治,纠正患者凝血紊乱、代谢酸中毒以及低温症状,保持患者通气顺畅,预防“致死三联症”。第三阶段: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稳定后再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从而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X 线片检查结果、骨折愈合程度、关节灵活度、负重功能等进行疗效评定。患者X 线片检查显示对位良好,骨折愈合正常、关节活动、负重功能正常为优;患者X 线片检查显示下移轻微,骨折愈合稍有延缓、关节活动、负重功能基本正常位良;骨折未愈合、关节活动、负重功能差为差[3]。
该研究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详见表1。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1.4±4.3)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48.7±5.4)d,实验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下肢创伤,尤其是多发性创伤并发出血性休克后,对患者机体的代谢功能、生理平衡都造成严重损害,患者容易出现凝血障碍、酸中毒以及低温三联症,若出现上述三联症状况,即会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4]。
凝血障碍是指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会导致下肢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其中体温是一大因素。低温条件下容易影响患者血小板功能[5],导致患者凝血因子减少。
代谢性酸中毒是指患者在长时间低灌注状态下,细胞能量代谢从需氧代谢状况转化为乏氧代谢,从而引发患者体内乳酸堆积,造成酸中毒。有研究表明,若患者乳酸在受创伤24 h 内清除,其存活率为100%; 若患者机体内乳酸在受创伤后48 h 内清除,其存活率低至14%,由此可见,乳酸水平直接关乎患者存活率。
患者机体温度低于35℃称为低温,患者受创伤后降低了机体周围血管收缩反应,影响机体微循环功能,而且连续关注冷液体使得患者低温状况加重,其作为患者受严重创伤后无法避免的一项生理改变,容易增加患者全身血管阻力、破坏患者凝血功能、引发患者心率失常等严重症状。
因此,应及早对下肢创伤患者进行合理有效治疗,做好致死三联症的防治工作。损伤控制的主要目标在于对手术方案确定之前对患者危急严重的损伤进行合理控制处理,提高患者耐受力,降低患者死亡率。有研究表明及时控制患者出血对于手术成功率较为关键[6]。
该研究中采用损伤控制理念对骨科下肢创伤患者治疗的实验组治疗优良率为94.74%,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73.68%的优良率,且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为13.16%,对照组却高达52.63%。损伤控制注意对患者出血的及时控制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7]。
然而,进行损伤控制外科治疗对医疗资源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先进的医疗器械,而且对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这与我国医疗资源现状有一定的矛盾,亟待解决。但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是不容置疑的[8]。
[1]曾贤梁.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10):102-103.
[2]唐良华,宋应梅.损伤控制与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5):643-644.
[3]郑世成,高宗强,樊立宏,等.损伤控制骨科理论指导一体化救治模式在骨科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43-47.
[4]Tiansheng S,Xiaobin C,Zhi L,et al.Is 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 essential for the management of bilateral femoral fractures associated or complicated with shock An animal study [J].The Journal of trauma,2009,67(6):1402-1411.
[5]章银灿,严世贵,楼才俊等.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在骨盆骨折院前急救及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5):420-423.
[6]徐欣.损伤控制在创伤急救骨科的应用护理分析[J].健康必读,2012,11(12 中旬刊):523-524.
[7]罗育.应用伤害控制骨科学原则诊治骨科严重多发创伤10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5):134-135.
[8]余阶洋,王三亨,黎辉,等.运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33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3908-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