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
鹤壁市鹤煤总医院消化内科,河南鹤壁 458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动脉硬化、胃血流量不足、嗜好烟酒等因素对胃黏膜屏障功能构成损伤所致,属消化内科胃部疾病常见类型[1]。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被肠的上皮细胞取代,即肠化生形成,临床以上腹饱胀、嗳气、胃纳减退等为主要表现,随病情进属,癌变比率明显增加,故对患者生命安全及生存质量构成了严重影响[2]。为探讨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该研究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选取相关病例,就养胃冲剂单用,与加用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效果展开比较,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的慢性萎缩性胃炎80 例,均经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活检证实,患者均自愿签署该实验知情同意书,排除沟通障碍、意识障碍、其它严重疾病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划分,研究组中男31 例,女9 例,年龄25~61 岁,平均(38.2±2.4)岁,疾病类型:非化生型20 例,肠型化生11 例,假幽门腺化生9 例;对照组中男32 例,女8 例,年龄24~63 岁,平均(38.4±2.1)岁,疾病类型:非化生型19 例,肠型化生12 例,假幽门腺化生9 例。
对照组病例取养胃冲剂冲服,1 包/次,3 次/d。观察组病例在上述方案应用的同时,取枸橼酸铋钾480 mg/d,阿莫西林2 000 mg/d,克拉霉素1 000 mg/d 三联疗法加用,共服14 d。
显效:临床症状如上腹部疼痛等消失,黏膜经胃镜检查示转成红白相间、血管显露的浅表性胃炎,或观察颗粒呈消失表现;胃粘膜幽门腺或泌酯腺数量上升;经组织学检查黏膜化生程度或异型增生减退或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经胃镜检查黏膜颗粒状萎缩现象减退,黏膜异型化生或增生组织学检查呈减退表现。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胃镜及组织学检查无变化[3]。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经统计示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4,P=0.017<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中发生1 例呕吐、1 例恶心及1 例消化不良,对照组患者中发生2 例呕吐、3 例恶心以及3 例消化不良,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3 9,P=0.284 0<0.05)。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治疗比较[n(%)]
慢性消化道常见炎症疾病类型中,慢性胃炎占较高病发比例,经胃镜检查,患者中约80%~90%有慢性胃炎病变出现,其中萎缩性改变的患者约占1/3,临床以上腹部烧灼感、胀痛、恶心呕吐、反酸等为主要表现,胃黏膜在胃镜检查下有萎缩样改变,有颗粒状,大小不等,皱襞可变平,也有病例可见化生结节,对患者生存质量构成了严重影响,明确诊断并规范治疗为改善预后的关键[4-5]。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类型,包括非化生萎缩和化生萎缩两种,化生型病例在化生过程中,可有异型增生出现。总结其病理机制,病理过程为萎缩、炎症反应、组织化生,是胃黏膜损伤与修复交替的慢性过程。局部存在于胃黏膜的因素,是诱导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情进展、发病的主要原因,以黏膜屏障功能因幽门杆菌感染大幅降低,诱导胃酸侵袭,进而引发局部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损伤与修复交替进行,故采用胃镜检查,以颗粒状和结节状为主要表现。
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根除幽门杆菌为重要环节,在幽门杆菌的作用下,胃黏膜自身防护能力明显减弱,黏膜血流在代谢产物的影响下,有减少显示,可诱导幽门腺和胃黏膜泌酸腺凋亡[6]。养胃冲剂为滋阴养胃、活血化瘀的中成药。该观察组在应用养胃冲剂的基础上,加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应用,枸橼酸铋钾主要成分为三钾二枸橼酸铋,有弥散性保护层形成,在胃酸性环境中覆盖溃疡面,对胃酸、酶、食物对溃疡的侵袭加以保护,使胃蛋白酶活性降低,增加粘蛋白分泌,促进前列腺素在黏膜的释放,防护胃黏膜,此外,对幽门杆菌有杀灭作用;阿莫西林具较强杀菌效果,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克拉霉素对革兰阳性菌抗菌作用较强,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抑制蛋白质合成,进而发挥抑菌作用[7]。3 种药物联用,可使抗生素利用度及活性增加,对胃酸分泌加以抑制,同时,与养胃冲剂闻用,对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有预防效果。张建新等人[8]研究可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给予积极诊断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其临床总有效率(90.34%)显著高于仅使用常规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75%)。该研究显示,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经统计示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3 9,P=0.284 0<0.05),研究结果与张建新等人[8]相符。
综上,依据慢性萎缩性炎患者临床特点,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取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应用,可使临床效果显著增强,安全性居较高水平,显著改善疾病预后,使患者生存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在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1]王玲玲,贾玉聪.化瘀消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6 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6):342-344.
[2]于佳宁,林海燕.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9):781-782.
[3]唐春丽,赵冰,田学英,等.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7):437-440.
[4]林海燕,赵岩,于佳宁,等.萎胃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拆方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3):139-142.
[5]孔岩君,李勇,李文林,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的Meta 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0):1982-1986.
[6]蒋时红,蔡小平,张文娴,等.胃康舒宁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96-197.
[7]王蕾,朱薇,陈楚弟,等.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准确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3):1464-1468.
[8]张建新,董卫国,吕晓光,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循证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11(23):2655-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