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六产业”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2015-12-09 08:35李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农村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产品农业

文|李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第六产业”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文|李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 0世纪90年代,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农业专家今村奈良臣,针对日本农业面临的发展窘境,首先提出了“第六产业”的概念:通过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即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因为按行业分类,农林水产业属于第一产业,加工制造业则是第二产业,销售、服务等为第三产业。“1+2+3”等于6,“1×2×3”也等于6——这就是“第六产业”的内涵。例如,法国每年接待因葡萄酒而来的游客约700万人次,葡萄种植属第一产业,葡萄酒加工属于第二产业,葡萄园观光属第三产业,其模式就是将种植、采摘、酿酒、售卖、观光等融合成新型的第六产业,从而产生叠加乃至乘数效应。

源起:摆脱农业困境、增加农业活力

第六产业首先是在日本大力发展起来的,这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随着日本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和农业“过疏化”现象。日本农村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人到2005年就已经占到了24%;农业从业者由1965年的894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191万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占到60%。日本耕地面积,在1961年曾达到600万公顷的顶峰,但2009年减少到461万公顷;同时,放弃耕作的耕地面积还在逐年增加。日本农产品自给率也持续下降,1965年自给率曾达到73%,但目前降至40%左右。日本的农业收入,在2007年也比1990年减少了一半。为摆脱农业困境,日本政府开始采取各种措施为农业增加活力,其中发展“第六产业”是最主要的一项举措。这项举措已经取得一些成效,如促使部分年轻人从城市回流到农村,增加农业劳动人口。

现代葡萄园观光采摘。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第六产业”。2009年11月,日本农林水产省专门制定了题为《农业六次产业化》的白皮书,就如何推进“第六产业”提出诸多措施,包括增加农产品在产地的附加值、帮助农户实现经营多元化、促进销售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发展农工商合作、扩大出口、缩减农业成本等。日本内阁会议2010年3月30日通过了新的《食品、农业和农村基本计划》,提出通过发展“第六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活跃以农林水产业为核心的地区产业,通过技术革新以及农工商合作,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开拓潜在需求,开发新材料和新商品,开发农产品在其他产业的全新利用方法,创造新的商业模式等。该计划还将发展“第六产业”与环境保护和发展低碳经济结合起来,特别提出要开展“绿色与水的环境技术革命”,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农村、山区和渔村等创造出6万亿日元规模的新产业。由此可见,“第六产业”的本质是将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使原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使农产品增值,让农民和农业产业化企业增收。

我国发展“第六产业”的必要性和机遇

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品牌竞争开始从大宗生活必需品向小宗生活用品和类生活用品领域蔓延,从主流常规产品领域向冷僻偏门领域扩展,从原有品类向创新品类发展。在洗手液都拥有品牌的时代,品牌竞争已经从客厅、浴室转向

厨房、餐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的参与体验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使“第六产业”的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第六产业”的内涵。

目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向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方向发展,这是国家级战略。在这个过程中,大批农业劳动力转向工业和服务业,大批农村消费者转变为城镇消费者(中国的城镇化每年将产生上千万的新消费群体)。同时,我们又遇到了出口增长趋缓的问题,这就迫使农业产业化企业、传统区域的老字号企业、出口食品企业,将目光转向国内,调整和升级产业,刺激扩大内需,提高就业,这是与国家战略相吻合的战略商机。

在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日趋放缓的今天,内需消费作为保证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国家经济政策中的分量与日俱增。这不仅是克服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于依赖投资和进口。扩大内需,使中国经济增长建立在自我拉动良性循环基础上,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和行动。与其他产业相比,以农业为基础的食品产业具有受众基数巨大,反复购买、刚性消费等特征,年产值数以万亿计,食品产业的每一次进步和升级,都会带来消费的巨额增长,都会带来巨大的发展商机。现在,是让农产品走出区域,做大市场,做出品牌,走向高端的最好时机。每当一个大的商业机遇来临的时候,最初进入行业者,只要比别人多付出一点点努力,就能形成优势,这种优势会随着历史发展产生新的优势,新的优势继而产生更新的优势,如此循环,最终优势富集起来,先者的业绩和效应就凸显出来,成为行业“巨无霸”。用同济大学王健教授的话说,叫做“先者生存”。如此强大的内需拉动,必将催生我国“第六产业”发展壮大。

近年来,农业受到业外产业资本和投资资本的追逐,已经形成潮流。他们来自房地产、矿产能源、金融、IT、建材等。无疑,是众多企业家发现并看好其中的机会。在国家重视“三农”、扶持“三农”政策的导引下,将会有更多的资本涌入农业领域。但很多投资者在投资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小看了农业产业,甚至错误理解了现代农业,低估了现代农业的门槛和未来竞争的难度。产业链条长是最大难点,同样是投资农业,有些公司做的是现代农业,有些公司做的也许还是传统农业,可能只是上了点规模,本质特征并

没有改变。农业确实是传统和落后的,这也正是它成为机会的原因。但是,未来现代农业的发展,不是改良,而是革命,其变化之大和“革命”之难,是工业和信息产业也不能相比的。农业产业越发展,其产业链条越长,产业链节点的相关度越高,而不是越独立。同时,现代农业是个信息、技术、管理和资本高度集约、全球布局的行业,规模起点高,投资周期长,风险点多,管理难度大,这些都是我国“第六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发展“第六产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振兴农业农村,改变农业发展前景,所以要坚持以农业为主体。基本做法是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基本趋势是让第二、第三产业附着其上,逐步使原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第六产业”的核心在于“一体化”和“融合”。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一体化,使得在产地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成为现实,使得农业从业者与不同产业、不同领域,如食品加工业、旅游业、高科技产业开展合作成为现实。可以说“第六产业”找到了现代农业的真谛,与我国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发展目的和目标不谋而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可以预测,我国第六产业将呈现爆发式发展。

推进我国“第六产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国内外的探索与实践证明,“第六产业”能有效激发农业活力,通过实现农户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及农业与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融合等,把农林水产品、生物能源、农村风光等各种资源同食品、观光等现有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地方产业和新行业的发展,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动力。根据“第六产业”的发展要素和目标,对我国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背景下,推动“第六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措施建议。

做好“第六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现代农业,资源禀赋是基础,在进行区域现代农业——第六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时,必须首先进行该区域资源禀赋的调查研究,然后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优势特色产业,并提出产业发展定位和方向。以葡萄酒产业为例:应该包括目标消费群体定位、葡萄酒产品定位、葡萄品种选择、栽培模式选择、酿造方式选择、葡萄庄园设计、营销活动策划等全产业链规划布局。此外还应该包括配套政策体系、服务保障体系、产业推进模式等方面的规划布局内容。

中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城镇化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一次城镇化历程,应该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高碳、后低碳的老路。中国中小城镇建设应以第六产业进行产业布局,重点依托当地传统农业,延伸发展产业链条上的农产品深加工和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旅游、村镇经济服务业,将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实现科学的产业配置,避免“千城一面”。同时也使广大农村人口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市民化。

积极开展“第六产业”试点

如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其难点、重点和切入点在于与工业、商业、旅游业等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由于农业是受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双重压力的弱质基础产业,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充分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旅游价值、文化价值等。

一是从食品行业入手,释放农业资源,推动农产品增值,促进一二三产同步协调发展和推动城镇化进程。通过发展“第六产业”带动城镇化、旅游业、商业和工业化同步发展,实现“一带多”的成效。

二是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契机,建设现代农业引领区。发挥区位、资源、农业产业优势,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为本区域“第六产业”树立典型样板。

三是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先行区建设。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过渡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总量是这个时期的首要任务。推进区域“第六产业”发展,必须把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首先放在调整投资结构上,使投资进一步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倾斜,要通过夯实第一产业的基础,对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培育和吸引“第六产业”人才

农民的职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除要继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外,必须有目标有重点地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代代相传的传统农业技术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农民更需要从技术上武装自己。同时,加强城乡联系,发挥城市非政府组织、企业、大学等积极性,培养发展“第六产业”的人才,鼓励他们去发掘和利用农村资源,进而主动送技术、送经验下乡,与农民形成合力,共同打造“第六产业”。

建立“第六产业”资金保障

深化涉农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通过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等多种形式,有效拓宽涉农资金的融资渠道。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工商业资本进入“第六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农业产业离不开地域性特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地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具有显明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各地可利用已有的特色农产品研究开发附加值更高的深加工产品,并投放市场,探索式发展第六产业。但要避免区域间或区域内同质化产品的恶性竞争,坚持走规模化、集约、专业化发展道路。

总之,让农业获取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部分增值价值,使农村和农业摆脱日益衰落的现状,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发展现代农业即“第六产业”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