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苦正,陈汝琎,杨通云
(1.富宁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富宁 663400;2.富宁县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站,云南 富宁 663400)
富宁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东、北部与广西百色市相邻,南部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75 km,属“两国三省十县”的结合部,323国道线和广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云南省通往广西、广东和沿海地区的“东大门”。全县国土总面积5 352 km2,辖13个乡(镇)14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0万人。由于历史的原因,全县经济、文化和科技水平都还比较落后,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国家重点扶持县。由于有了党和国家发展经济的好政策,县委、县政府把畜牧业作为全县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进行培育,畜牧业生产取得了长足发展。2014年,全县大家畜存栏29.22万头(其中牛28.01万头)、生猪存栏41.97万头、羊存栏3.46万只、禽存栏183.47万羽,出栏肉猪62.55万头、肉牛12.83万头、肉羊2.76万只、肉禽263.35万羽,肉类总产量达6.18万t,实现畜牧业总产值99 86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2.2%。但一直以来,由于富宁县地理位置特殊、畜产品流通频繁、动物防疫基础设施薄弱、防疫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全县动物疫病防控形式仍然十分严峻。
多年来,富宁县按“预防为主、防检并重”的方针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全县畜牧业安全生产提供了基本保障。
一是已初步建立县、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县级设有畜牧兽医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剥隘、板仑设有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全县13个乡(镇)设有畜牧兽医站,145个村委会(社区)均配备有村级防疫员。全县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260人,其中:县级管理人员13人、工勤人员3人、专业技术人员25人、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员84人、村级兽医员146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近年来,陆续新建了田蓬、木央、者桑、剥隘、那能、花甲等乡(镇)畜牧兽医业务用房,大部分乡(镇)办公环境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三是冷链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县级修建了1个冷藏库,13个乡(镇)均配置有3台以上冰柜或冰箱等冷藏设施,145个行政村均配置了1台冷藏冰箱,每年还为各村防疫人员配备冷贮设施和免疫器械,基本确保了免疫时使用有效疫苗。
一是逐步规范免疫工作组织方式。全县13个乡(镇)都结合实际,把公路沿线、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村委会所在地及比较大的自然村作为重点,通过“整村推进”和集中免疫方式开展动物免疫工作。其中,全县平均每个村委会开展“整村推进”工作在4个自然村以上,其它零星和偏远自然村则由村防疫员及片区挂钩人员组成的小分队通过逐村推进的方式分别完成。二是免疫方式方法逐步改进和完善。随着“321”免疫新技术在全县13个乡(镇)市场检疫和农村散养户全面推广,免疫质量得到提高,免疫时间得以缩短,同时节约了免疫成本。三是应急预案得到进一步完善,科技人员素质逐步提高。根据省、州要求和富宁县实际,进一步完善了《富宁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富宁县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等,同时成立了以县长为指挥长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并下设办公室和技术指导组、应急预备组等机构,明确了各机构和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基本建立了物资、资金、通信、运输、技术、人员等保障体系。同时,积极开展科技人员培训,近两年来,富宁县有针对性地邀请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云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的专家对全县科技人员及村级防疫员进行新形势下畜禽常见疫病防治等知识和技能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县、乡、村三级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财政、农科、公安、边防武警、工商、司法、卫生、海关等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为全县动物防疫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已形成较为合理的运行机制。县农业科技局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直接受县委、县政府的管理,并受省、州业务部门的业务指导。乡(镇)畜牧兽医站主要受当地党委政府管理,县级业务部门业务指导的条块结合为管理方式的事业单位。三是拥有搭配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全系统共有125人,其中行政人员11人,技术人员114人。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43人、助理级37人、技术员级7人、未评聘14人;文凭方面,具有本科20人、大专75人、中专29人、高中以下1人;年龄结构方面,35岁以下71人、36~40岁17人、41~45岁14人、46~50岁15人、51~54岁6人、55岁以上1人。四是有一定的经费保障。除正常安排全县146名防疫员补助经费外,县委、县政府每年还安排动物疫病防控专项经费10万元,确保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总之,近年来富宁县动物防疫工作逐年加强,不断提高了家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密度,有效降低了动物疫病死亡率,并有力堵截了境外、省外的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传入,确保了全县畜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一是目前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缺乏必要的办公条件、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动物疫病化验检验设备设施。二是全县13个乡(镇)目前尚有新华镇无业务用房,现有业务用房仍为20世纪60-70年代遗留下来的土木结构危房,工作环境恶劣。三是目前富宁县145个村委会均设立了村兽医室,但均无办公地点及相关设备。四是乡(镇)一线疫病化验、诊断的设施设备缺乏,动物疫病监测手段落后。五是动物冷藏设备落后致使疫苗质量得不到保证。富宁县虽有专门贮藏疫苗的小型冷库,但容积小,且疫苗运输到乡(镇)基本上靠客车和农用车,疫苗往往由于出库及运输时间过长,到达乡(镇)后,经一段时间的防疫筹备才能分发到村防疫员手中。疫苗出库后,经过运输到乡(镇)站,再到防疫员手中,加上少数防疫员临时变动更换等,使疫苗长时间处于常温或高温保存的状况,加之在运输和防疫过程中疫苗还有可能直接受到阳光照射,一些疫苗往往到注射时效价大大降低或根本没有效价。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防疫效果,使动物防疫质量和效果很难保证。六是富宁县动物防疫应急车辆和卫生监督所执法车辆陈旧,且无经费保障,造成应急反应和执法机动反应能力不足。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近年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富宁县为提升动物疫情反应能力和控制能力,已相继筹建了田蓬、木央、剥隘、者桑、谷拉、花甲、那能等乡(镇)业务用房。虽然近年来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和重视,但由于上级安排房屋建设资金有限,加之缺乏资金来源,故出现了近300万元畜牧兽医业务用房工程建设款未能结算造成的政府性债务。二是免疫副反应治疗和反应死亡补助标准低。近年来,上级均未安排富宁县反应治疗和反应死亡资金专项费用,故能执行的补偿标准过低,造成群众不愿意免疫、防疫员不敢免疫,甚至部分群众对强制免疫工作反对比较强烈,对免疫不支持、不配合,免疫密度得不到保证。三是“整村推进”、边境免疫带建设和疫情防堵经费缺乏。富宁县地理位置特殊,国境线长,故在“整村推进”、免疫带建设中不仅工作困难,还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方能开展。
村级防疫员由春秋两季免疫变成长年免疫、佩戴免疫标识、记录免疫档案等工作,同时免疫种类不断增加,工作任务量不断加大,虽然2014年县政府将防疫员补助从每月的200元提高到300元。但随着物价上涨、外出务工收入较高等原因,300元的月补助仍属较低,大部分乡(镇)的村防疫员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每年全县均会有20~30名的防疫员流失,补充极其困难。另外,由于经费缺乏,对新补充的防疫员缺乏培训,业务技能得不到保证。
富宁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目前仅有编制29人,工作人员过少(与州内其他县相比属最少),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后,岗位分工和职责进一步细化明确,富宁县事业单位由于人员编制过少而无法按改革要求安排人员分工,给全县动物疫病防制等工作带来极大隐患。
富宁县地处“两国三省十县”结合部,与越南、广西接壤和交界线长,国境线75 km,大小通道21条,与广西交界400多km,通道更多,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故疫情防堵工作难度极大。此外,广昆高速公路全线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增加了动物及产品防疫监督工作的难度,部分商贩通过高速公路直接入境或出境,逃避防疫监督,对全县乃至全省的畜牧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
动物防疫工作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基础工作。2003年和2007年,富宁县暴发的狂犬病造成十余人死亡。可见,动物疫病不仅给养殖业及相关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人畜共患病还直接威胁人类健康,打乱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并按照国务院提出的“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建立行政和技术双轨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将防控任务落实到乡、到村、到组、到户和职能部门。强化督促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一是完善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乡(镇)畜牧兽医站、村兽医室即县、乡、村的业务用房等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二是建立县级疫苗配置、贮藏、运输及实验室疫病检疫、监测等设备以及疫苗注射器械等,同时配备显微镜等畜产品检疫设备设施,建立疫病监测和防疫保障。三是建立边境和公路疫情防疫和监督体系。将田蓬边境疫情防堵工作站和板仑、剥隘两个公路临时检查站纳入县政府重点工作项目规划进行建设,堵住越南和省外疫情不流入富宁县。四是加强防疫队伍建设。首先,通过调整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等方式,适当增加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人员编制,同时将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纳入参公管理单位管理。其次,稳定村防疫员队伍。县人民政府在保证村防疫员每月不低于600元补助的同时,逐步建立起村防疫员补助保障和村防疫员养老、医疗和意外保险等机制,从而调动村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并稳定村防疫员队伍。最后,建立系统的科技人员培训机制,每年有针对性地通过邀请省、州专家实地培训和外出培训等形式对全县畜牧科技人员及村级防疫员进行轮训,提高畜牧兽医科技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动物免疫是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也是动物防疫工作的关键,故要抓实抓牢,在全县13个乡(镇)抓实抓牢“四五”工作措施。一是“五到位”抓牢防控工作,即防疫物资到位、人员到位、密度质量到位、责任到位、监督到位。二是实施“五个一”促进免疫工作开展,即春、秋防疫免疫工作实施前县、乡政府各召开一次动员会议、组织一次村级防疫人员业务培训、深入村组农户做一次宣传、工作中开展一次集中时段的“整村推进”、工作后建立一套准确完善的动物免疫档案。三是“五统一”规范免疫工作,即统一组织形式、统一技术操作规范、统一疫苗运输管理、统一培训、统一查缺补漏。四是免疫实现“五不漏”目标,即对畜禽的免疫达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的目标。
由县、乡、村三级兽医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边防武警、国保大队按职责要求,严密关注境内外疫情动态,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工作。加强边境防堵,及时安排工商、卫生、海关等工作人员配合边防武警、边防军和当地民兵,在乡(镇)集市日时到越南边境线设立临时防堵卡点值班,严防境外畜禽及其产品进入富宁县。
一是完善突发应急预案,及时完善《富宁县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及《富宁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起周密的物资、资金、通信、运输、技术、人员等保障体系。二是积极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强化工作人员处置重大动物疫情的意识,提升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疫情的反应能力和控制能力。三是储备应急物资,购买充足的防护服、消毒药品及器械、动物扑杀器械等防疫应急物资,并随时做好维护工作,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在最短时间内,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将群众损失降到最低点。
一是狠抓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及时健全《富宁县动物产地检疫报检制度》、《富宁县动物卫生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进一步加强产地、屠宰、市场和流通等各个环节监管,防止疫源扩散。二是强化市场检疫监督,畜牧兽医、经济商务、工商、城管等部门联合行动,继续对县、乡大牲畜及畜产品市场加强监管,对上市交易的畜产品实行查证验物,进一步加强市场管理。建立健全活禽交易市场卫生、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制度,确保动物疫情不传播扩散。三是积极开展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示范建设,通过选准示范点、完善管理制度、及时录入和报送信息等措施,积极开展县规模养殖场(小区)试点建设,积极开展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以便动物疫病追溯。
落实国务院、省、州、县政府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政策和要求,全县各级有关部门要将畜牧兽医工作的发展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全县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和动物疫病的监测、防控、扑灭经费以及动物产品安全检测等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一是安排动物防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购买疫苗、疫苗冷藏和运输工具、配置防疫和监测设备和试剂,开展动物疫病检测、动物防疫督查、动物防疫宣传、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等,确保动物防疫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设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备金,主要用于更新应急物资、应急演练和科技人员技术培训等,确保应急准备充分。三是设立牲畜口蹄疫、禽流感、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强制免疫反应补助基金,主要用于村防疫员的强制免疫激励、免疫副反应动物的治疗或死亡补偿,确保强制免疫顺利开展。四是设立重大动物疫病扑杀预备金,主要用于染疫动物的扑杀补助、赔偿及相关工作经费,确保能及时扑灭重大动物疫情,防止大面积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