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计算题常见病例剖析

2015-12-08 07:27尹蒂
中学化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列式方程式氧气

尹蒂

“审题严密,运算正确,步骤规范,结果准确”是化学计算的基本要求。对初学化学的初中学生来说,要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还需要下一番苦功夫。不过,教学实践证明,把易犯的“病例”列举出来加以“诊断”剖析,让学生“错中悟理”,是强化“计算功底”的省力措施。现举出几例,以供参考。

1.“定律”理解不透

对“质量守恒定律”不理解是造成计算错误的常见原因之一。如在计算“2.4 g镁在10 g氧气中燃烧,可生成氧化镁多少克?”时,学生解答是: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4 g镁在10 g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为2.4 g+10 g=12.4 g。计算过程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学生只注重了“相等”这一宏观条件,而忽视了“参加反应(即实际消耗)的量”这一微观条件。因此依据错了,算得再有理也无济于事。

2.丢三漏四,考虑不周

如求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把算式列为:

Ar(N)Mr(NH4NO3)×100%,漏掉了一个氮原子。

3.没有配平化学方程式

初中学生在计算时,顾此失彼,未配平化学方程式就直接运算的现象极为普遍,如电解18 g水可得氧气多少克的错解:

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x,依题意,有

H2O通电H2↑+O2↑

1832

18 gx

解得:x=32 g

结果氧气的质量竟比水的质量还大,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但是有一些学生却不知道“病”在何处。

4.不乘系数,马虎大意

分子式前面的系数不乘,也是学生在计算时常犯的错误。如计算122.5 g KClO3受热分解可生成多少克氧气?错解如下:

设能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则有

2KClO3△2KCl+3O2↑

122.532

122.5 gx

解之得:x=32 g

5.单位不统一

在化学计算中,因所用量的单位不统一而造成的错误也是常见之病。如,要制取标准状况下的CO2 4.4 L,需要多少克CaCO3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错解设需用CaCO3的质量为x,则有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x4.4 L

不问青红皂白,只要见数就套用,这是解化学计算题之大忌。

6.化学方程式不对,单位又不标,列式爱倒置

如计算50 g CaCO3与多少克10%的盐酸恰好反应一题时,竟写出了下列化学方程式并依此列式计算:

CaCO3+2HClCaCl2+H2CO3

50x·10%

10073

虽然计算结果正确,但书写的化学方程式不规范也是错误的。

7.纯杂混淆,设解错位

在化学计算时,设是前提,纯是根本,遇混变纯是关键。但学生往往在关键和根本问题上出现错误。如解与40 g 14.6%的盐酸完全反应,需要含杂质(杂质不参与反应)10%的石灰石多少克时,错误地按下列步骤进行:

设需要含杂质10%石灰石的质量x,依题意有: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73

x40×14.6% g

余解略。还有一些学生以x×10%作为CaCO3的量而代入计算;再有一些学生虽然设参加反应的纯物质CaCO3的质量为y,但在列式时却又给y×10%。此题作为高一新生入学测试题,结果出现了纯与杂混淆,设与解错位的典型失误,不能不引起重视。

8.忽视反应,直接计算

如解12.4 g Na2O溶解于87.6 g水中,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类题,常常将已知物看成溶质,直接列式为12.4 g87.6 g+12.6 g×100%,这显然是错误的。

9.概念不清,阴差阳错

如对用水多少克和一定量的60%的硫酸(d=1.50 g/cm3)混合,能配制成1 L 20%(d=1.14 g/cm3)的硫酸溶液一题,学生进行如下的错误运算:

设所用60%的硫酸溶液的体积为x,依题意有

x×60%=1×20%

解之,得x=0.33 L

所加水的量为

1000 mL×1.14 g/cm3-330 mL×1.50 g/cm3=64.5 L

这是由于概念不清,将质量分数按体积分数计算。阴差阳错,值得注意。

初中学生在化学计算中常犯的毛病很多,本文只列举以上几种。在教学中必须抓住要害,对症下药,才能防患于未然。

(收稿日期:2015-08-10)

猜你喜欢
列式方程式氧气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化合价归零法配平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初 春
每筐多装多少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GREEN WORLD
让课堂焕发创造活力
二年级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自测题
离子方程式设错方式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