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汉利,梁普兴,罗德涛
(广东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528000)
母本ML121-1是由佛山市南山镇农家品种迳口丝瓜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自交系,表现早熟、生长势较强、抗逆性中等、坐果能力强、分蘖能力中等,瓜形直、棱沟浅、绿色,肉质脆、味甜,长75 cm左右、横径4.2 cm左右。父本NY884-1是由农友丝瓜884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自交系,表现迟熟、生长势强、抗逆性强、头尾匀称、棱沟浅、瓜灰绿色、肉质脆甜,长55 cm左右、横径4.8 cm左右。2008年春配制组合,2008年秋季和2009年春季进行组合测定,组合ML121-1/NY884-1表现突出;2009年秋季进行简单比较和试种,田间表现比较好;2010年春、秋两季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该组合表现为早熟,生长势较强,抗逆性、抗病性强,坐果能力强,产量高,并于2011年1月定名为绿源2号丝瓜。2012年春、秋两季参加广东省区域试验,2013年进行生产示范,2014年1月28日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粤审菜2014012。
2010年春、秋两季,绿源2号丝瓜参加品种比较试验,以雅绿二号为对照。试验按《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方法》进行设计,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长方形,长边与肥力变化最大的方向平行,小区面积为20 m2。春季总产量为2 414.06 kg/667 m2,比对照增产23.83%;前期产量590.1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3.43%。秋季总产量为1 937.94 kg/667 m2,比对照增产23.94%;前期产量672.04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3.84%。
2012年春、秋两季参加广东省区域试验,平均总产量2 176.00 kg/667 m2,比对照雅绿二号增加23.88%,排名第一;平均前期产量631.11 kg/667 m2,比对照雅绿二号增产13.65%(表1)。
2013年,绿源2号丝瓜在佛山三水区大塘农业生态园和高明区农业生态园进行生产示范,前期产量在710 kg/667 m2左右,总产量3 800 kg/667 m2左右,比当地的地方品种高20%左右,得到当地农民的肯定。2014年在上述2个农业生态园的推广面积达到7 hm2,农民已经有意向继续扩大绿源2号丝瓜的种植面积。
其商品性佳,整齐度好,商品率高,口感脆甜,经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品质鉴定,富含VC和粗蛋白等(表2),符合市场和消费者要求。
在品种区域试验和大田试种中,绿源2号丝瓜田间耐寒性、耐热性、耐涝性和耐旱性均表现为强;抗枯萎病、白粉病和炭疽病,感霜霉病。经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抗病性鉴定为抗枯萎病。
绿源2号丝瓜适合春、秋两季种植,生长势较强,分蘖能力强,早熟,播种至初收,春植68 d左右、秋植34 d左右;第一雌花节位,春植8节左右、秋植13节左右;主、侧蔓均可结瓜,连续坐果能力强,长棍棒形,瓜形直,瓜色为青绿色,瓜纵径65 cm左右,横径4.2 cm左右,单果质量350~400 g。
表1 2012年春、秋两季广东省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表2 2012年广东省区试品质鉴定结果
绿源 2 号丝瓜适宜春(2~4 月)、秋(7~8 月)两季种植,春季可在温室大棚育苗后移栽,秋季可直播,每667 m2用种量为50~200 g。篱笆棚双行种植,每667 m2栽植1 200株左右;“人”字形架双行种植,每667 m2栽植 700株左右;平棚种植,每667 m2栽植300株左右。
绿源2号丝瓜丰产性好,宜选有机质丰富、前作为非瓜类的田块。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耕地时每667 m2施腐熟猪粪1 500 kg或鸡粪1 000 kg+粒满丰有机肥50 kg。植株长至30 cm时引蔓上棚,篱笆棚种植的以“之”字形引蔓,平棚直接引蔓上棚。未见雌花不追肥,初收期每667 m2施复合肥25 kg,盛收期每667 m2追施腐熟花生麸100 kg,配制成5%的水肥施用。采收期间及时追肥,每采收4~6次,追肥一次,667 m2施复合肥25 kg+硫酸钾5 kg。苗期保持土壤湿润,开花结果期需水量大,要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淋水。
丝瓜主要病害为霜霉病,虫害主要是瓜绢螟和瓜实蝇。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70%安泰生(丙森锌)600倍液或70%瑞毒霉500倍液交替喷洒,每隔7 d喷一次。瓜绢螟可用2.5%溴氰菊酯1 500倍液或2.5%美满(甲氧虫酰肼)2 000倍液交替喷洒。瓜实蝇可用带性诱剂的黄板或粘王进行物理防治。
丝瓜从开花到商品瓜采收一般需7~10 d,坐果期及时梳理小瓜,商品瓜要适时采摘上市,以免影响商品质量和坐果率,从而影响总产量和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