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全玉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畜牧业逐渐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并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动物防疫、检疫法律法规,使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但由于山区农村地广人稀,且相关人员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动物防疫存在一些问题。对山区农村动物防疫密度不达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山区农村;动物防疫;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10-0060-01
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畜牧业不断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动物性食品的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山区农村地广人稀,且相关人员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动物防疫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促进山区农村畜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其动物防疫工作的有序开展,充分保障广大民众的食品安全。本文对山区农村动物防疫密度不达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旨在与同行交流。
1 山区农村动物防疫中存在的问题
1.1 防疫工作不受重视,防疫知识了解不够
在开展山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时,相关部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动物防疫宣传不到位,相关防疫部门也存在对动物防疫工作安排不合理的现象。部分村级防疫人员由村兽医兼任,由于其任务较为繁杂,很容易忽视动物防疫工作,造成防疫密度不达标。甚至有部分乡镇、村对动物防疫的认识还停留在相关文件上,根本没有在行动上得到落实[1]。一些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存在侥幸心理,不配合防疫人员的工作,造成山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难落实。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对动物防疫的整体认知度不够,对动物疫病及动物传染病的危害不了解,对动物防疫工作不支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动物防疫的密度。
1.2 村级动物防疫人员报酬低,综合素质不高
山区农村地处偏僻,各村之间距离较远,进行服务时比较困难,村级防疫人员收入较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很容易出现懈怠心理,对动物防疫工作不重视,在工作时出现失误、操作不当、用药剂量有误差、疫苗不合理存放等问题,为疫病的产生埋下了隐患[2]。同时,村级防疫员多子承父业,没有经过相关防疫知识的培训,且农村整体防疫技术及手段相对落后,动物防疫设备较为简陋,这些都会对动物防疫的效果产生影响,导致山区农村动物防疫密度较低。
2 应对措施
2.1 落实责任,加强宣传
相关部门应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该村、乡的年终工作考核中,建立责任制,明确分工,把山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做好,让整个社会一同参与其中,从保护公共安全卫生的角度来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村、乡两级的动物防疫员应加强向上级领导的汇报工作,可以利用好村干部或负责人的影响力,积极施行动物防疫预约制,要以乐于奉献、热情的心态去开展动物防疫工作。在责任落实到位后,需要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尤其要重视对危害较大的动物传染病的宣传,以提升农户的防范意识,转变其观念,尽可能将动物疫病的危害降到最低。
2.2 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素质
要加大对山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投入力度,完善基层动物防疫机构的相关基础设施和防疫设备建设。同时,要及时将国家赔偿给农户的补偿款足额发放到位,以降低农户的损失。应强化对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的培训,提升其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处理能力。通过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动物防疫团队的专业技术水平,以此构建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山区农村动物防疫队伍。
2.3 建立相关制度,因地制宜制定免疫措施
在开展山区农村畜禽及其产品检疫工作时,必须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动物检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要严格抓好流通环节的管理,不可懈怠,通过建立健全流通与防疫双向管理制度,在最大程度上杜绝动物疫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同时各地要合理制定具体的免疫程序,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可照搬硬套,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执行,不可擅自减少或更改免疫程序。
3 小结
为了促进我国山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防疫工作人员的培训;各级动物防疫部门也应加强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构建有效的联动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动物防疫工作的投入力度,以提高山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 琴,杨应川.基层动物防疫的改革措施及效果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9):124-125,143.
[2] 廖才智.关于乡镇基层的动物防疫检疫工作问题和对策[J].大科技,2015(3):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