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概述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颁发,使得高校体育教学出现了新的局面,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体育选修课,为体育教学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纲要》明确指出:“学校体育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主要特点:以全体学生为对象,满足学生兴趣、要求、意向和身体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自由选择项目、教师、上课时间。综上所述,这一模式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着巨大影响,是高校体教深化改革的发展趋势,因此,应对其进行系统化科学分析研究,使体育教学进一步提高。
二、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特点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由校体育部或体育教研室直接管理,学生自己组织,并在实践和探索中逐渐成为规模较大的学生体育运动专门组织机构。
(一) 以人为本,实现“三自主”原则。
俱乐部教学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教师、课程、时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能促进培养学生浓厚的体育兴趣和强烈的体育意识,实现体育教学的时空拓展,也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二)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在内容上,要开展学生感兴趣、有利于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有利于今后进行自我锻炼、有实用价值的项目;在教材上,要以理论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在方法上,创新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发展个性,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设不同运动项目的专项俱乐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对体育教师的专长以及学生个性的培养都有很大帮助。学校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还必须提高高校竞技体育水平,从而有利于形成有较高层次的、多元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实施
(一)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运作方法。
体育俱乐部教学要在正常开展体育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学期初,就应当根据教师的情况和学校自身条件来确定开设的项目。并把任课教师的个人简历、基本情况、专业特点等公布,以便学生能全面的了解情况,更合理的选择项目及教师。在课内体育俱乐部学习过程中,学生允许享有“三自主”的权利,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这样学校体育教学更能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要,更便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同时有助于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体育俱乐部教学手段应当灵活进行,在课内俱乐部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会体育部、学生体育运动协会共同组建学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由俱乐部成员自主经营,组织同学进行体育锻炼和比赛,体育教学部统筹场地器材,提供指导教师,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安排时间参加俱乐部学习。
(二)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的教学内容。
体育俱乐部的教学内容根据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大纲》制定,基本的教学可分解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彼此相互联系。按教学周每天学习不同内容或者分阶断安排教学内容贯穿学期始终均可,教学内容既相衔接,也不因为缺席中间课程而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学生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有助于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的运动素养和体育欣赏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
(三)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考核与评价。
成绩考核采取课内外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根据学生到课率情况,课堂学习态度,组织活动状态,技战术掌握情况,学习前后的进步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充分利于考核的手段,引导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的兴趣,塑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
四、总结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仍是多种教学模式共存。体育俱乐部教学是一种相对先进的教学模式,集时代性、实用性、运动性、健身性为一体。无论是从政策、学校现在体育设施现状,师生需求上,还是从具体实施办法、制定教学内容、课程考核与评上,顺应了高职体育教育发展趋势,打破原有的传统教育模式,为高职体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对学校体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促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