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
全球供应链重组,每个经济体在新一轮制造业洗牌中,重新为自己定位。中国在洗牌后的全球供应链中地位如何,取决于改革能否成功。
近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中国现代化报告2015》暨《中国现代化报告2015》专家座谈会,称完成世界131个国家1970年至2010年的工业现代化定量评价。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水平比德国、英国大约落后一百多年,比日本落后约六十多年。
无论落后多少,现实是,中国必须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并且找到除低端制造外的精准定位。《金融时报》报道,全球供应链(来自不同地方的中间产品和服务经由它进入成品生产)已改变世界,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接近80%,其中包括约12万亿美元的中间产品和服务贸易。
渣打全球题材研究主管祈文礼(JohnCalverley)把中国制造业工资水平上升视为一种颠覆性趋势,全球供应链因为中国传统的制造业低价优势的丧失而重新整合。
渣打银行的研究显示,未来10年里,全球供应链性质的改变将重塑全球贸易格局。身为世界最大全球供应链源头的中国,将剥离很大一部分低成本制造业。印度和东盟可能从此次低成本制造业迁移中获益,孟加拉国和非洲也将分得一杯羹。一项对华南制造业中心所做的调查显示,华南制造业中心11%的工厂计划迁往海外。最后一点,中国围绕“新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计划建设基础设施的战略,预示着全球供应链将扩张至相对较新的地区。中国在新地理空间中重新获得基础设施空间,同时成为东盟等经济体的装备、器材供应方。
从手机供应链来看,全球最有活力的手机企业基本上以亚洲为主,其中最主要的两股势力是中国和韩国。截至2014年,中国的小米、华为、联想、酷派、中兴、TCL、Vivo、Oppo、金立等9家公司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1.3%。韩国仅靠三星和LG两家就占到30.1%的份额,接近上述中国9家公司的总和。
此前,中韩两国举办了“2015世界知识论坛·中韩企业家高峰论坛”,论坛前期调查提及,韩国厂商在手机制造上实现了全球化布局:其中三星约有50%的手机是在越南生产;而在中国,三星就有两家年生产能力达到1.5亿台的手机工厂。
由于技术优势,三星、LG等韩国企业不仅占有部分终端市场,还是手机零部件最重要的供应商,手机液晶屏、闪存、处理器、摄像头等关键零件,中国手机厂商需要大量从韩国企业采购,苹果iPhone6所采用的屏幕就来自LG供应的液晶屏幕,苹果iPhone6系列卖得越好,LG的产品也就卖得越好,并从中分享一部分利润。
中国内地手机企业具备学习与营销能力,具有平台资源整合能力,但基本上不具备芯片级的技术与制造能力,核心零件依赖进口,比如手机芯片要么采购高通的蛟龙系列,要么从三星购买,实在低端的产品就用MTK的解决方案。手机的液晶屏也主要来自LG、三星或者夏普等供应商。中国因此成为韩国手机零件最大的出口市场。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最新数据显示:由于韩国手机海外生产规模的扩大,韩国对中国的手机零件出口额增长了1.7%,达到75.1亿美元;对东盟国家的出口额为21.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9%。
以苹果公司的数以百计的供应商为例,位居前200名的供应商能满足苹果公司所需要材料的97%,包括流水线制作,装配和原材料等,范围遍及美国本土、日本、台湾地区、内地等。
中国不仅需要从全球采购原材料保障经济安全,更需要制订中国智造2025计划,以及时填补低端产业转移后的市场空缺。与日、韩等国的供应链条整合,瞄准德国工业4.0的目标,中国工业既有中端制造的需求,也希望弯道超车赶上智能时代。这并不容易,中国有智能商业平台,但在智能制造上没有明显优势,没有训练有素的工程师,缺乏天马行空的实践氛围。
在享受完低价优势后,中国需要新的不可取代的比较优势:训练有素的庞大劳动力,庞大而低廉的工程师队伍,便捷的基础设施物流网络。谁能掌握智能制造的密钥,谁就能够在供应链中占据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