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舍小气候的营造

2015-12-07 01:44王道坤山东省沂水县职业学校
中国畜牧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牛舍噪音肉牛

文│王道坤(山东省沂水县职业学校)

牛舍小气候的营造

文│王道坤(山东省沂水县职业学校)

肉牛生活的舍内小环境,包含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舍内小气候系统。肉牛的生产性能及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与牛舍小气候密切相关。营造舒适的牛舍小气候,除了在建养牛场时需要充分考虑场址位置、牛舍结构、场内布局以外,关键环节在于日常管理,只要管理用心、措施到位,即使没有很高的设备投入,也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一、保持舍内温度舒适

肉牛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是相对耐寒而不耐热。牛舍温度控制在适宜温度范围内,肉牛的增重速度最快,饲料转化率最高,抗病力最强,饲养效益最好。超出适宜温度范围,会对肉牛的生产性能造成不良影响。温度过高,影响食欲,瘤胃微生物发酵能力下降,饲料转化率不高,对育肥极为不利;温度过低,一方面降低饲料转化率,另一方面,肉牛要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从而显著增加饲料的消耗。犊牛、病弱牛受低温、高温影响产生的负面效应更为严重。

当环境温度超过27℃时,肉牛采食量减少,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当环境温度低于8℃时,肉牛的维持需要增加,虽然采食量增加,但饲料消耗增多,增重速度减慢。过低的气温,对肉牛危害很大,如:成年肉牛长时间在零下8℃环境中,会浑身发抖,饮食欲受到严重影响;瘦弱肉牛在零下5℃环境中,会冻得站立不稳;低温对新生犊牛危害最大,若裸露在1℃环境中2小时,便可冻昏,时间再长可能会冻僵甚至冻死。

研究表明,肉牛适宜的环境温度为5~21℃。最适温度范围与肉牛的生长阶段有关,一般牛最适温度范围为10~20℃,育肥牛为10~15℃,哺乳犊牛为12~15℃,产期母牛为15℃。牛舍内温度应基本保持均衡一致,地面同天花板附近的温差以不超过2.5~3℃为宜,墙壁附近与牛舍中央的温差不能超过3℃。

不同的肉牛品种和个体,对环境温度要求不一样,地区温度差异也会给肉牛生产带来很大影响。要针对具体情况,在牛舍的建筑设计上进行合理调整,在生产实际中采取不同的管理控制措施。南方地区的特点是夏季高温高湿,因此,南方建造牛舍,应着重考虑防暑防湿功能,牛舍环境条件的控制重在降温,可使用风扇、排气扇及喷雾降温设备;北方冬季比较寒冷干燥且无霜期很长,因此,建造牛舍应重点考虑防寒功能,牛舍环境条件的控制重在保温,可使用暖棚、草帘等防寒设施和火炉、火炕、暖风机等取暖设备。

二、保持舍内湿度合适

保持舍内合适的相对湿度,是肉牛生产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空气湿度过小,舍内容易起灰尘,肉牛皮肤、黏膜防御能力降低,易得皮肤病和呼吸道疾病,对健康极为不利;空气湿度过大,有害微生物大量滋生,肉牛也容易发病。肉牛对舍内环境湿度要求为 55%~75%,一般情况下,舍内相对湿度以不超过80%为宜。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育肥公牛、繁殖母牛、青年牛舍内相对湿度不能高于85%,哺乳犊牛、产房牛舍内相对湿度不能高于75%。

现实生产中,湿度往往与温度共同影响肉牛的生产性能。无论是高温高湿,还是低温高湿,都不利于肉牛生产。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肉牛体表散热受阻,体温上升加快,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甚至会导致死亡;高温高湿环境使肉牛抵抗力减弱,肢蹄病发病率增加,传染病容易蔓延。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中,肉牛体热散发很快,导致体温下降,影响生长发育,降低饲料转化率,增加生产成本;低温高湿环境使肉牛易患感冒、风湿病、关节炎、肌肉炎等疾病。

在牛舍四周墙壁的阻挡下,牛舍内空气流通不畅,肉牛体内排出的水汽,堆积在牛舍内潮湿物体表面蒸发的水分,再加上阴雨天气的影响,往往使得牛舍内空气湿度远高于舍外,对肉牛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无论是在高温条件下,还是在低温条件下,养殖户都要高度关注肉牛舍内的湿度。

要保持肉牛舍内合适的湿度,重点在于加强通风管理、控制冲刷地面的次数、及时清理舍内粪便污水;在舍内地面上铺撒生石灰,使其吸水降湿,同时还可发挥消毒作用;低于20℃的水管通过潮湿的牛舍时,舍内的水蒸气会在水管上凝结为水珠,如果舍内多设几趟水管,同时做好排水设施,就可有效降低舍内潮湿的程度;对于犊牛,则需要勤换干净的垫草,必要时,可给予干燥的破布或地毯。

三、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通风可使肉牛舍内的空气与外界气体对流交换,带走牛体产生的热量,调节牛体温度和舍内温度。肉牛舍内气流速度以0.2~0.3米/秒为宜。在气温超过30℃的酷热天气,气流速度可提高到0.9~1米/秒,以加快降温速度、排除污浊气体。当舍外温度为-20℃时,为保证舍内温度在5~10℃、湿度在70%~90%,牛舍的通风量应达到2.64~4.35立方米/秒。

通风是保持肉牛舍内空气清新的重要措施。在敞棚、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牛舍内,空气流动性大,牛舍中的空气成分与外界大气相差不大。但在封闭式牛舍中,空气流动不畅,如果设计不当(墙壁没有透气孔、过于封闭)或管理不善,肉牛排出的粪尿、呼出的气体以及排泄物和饲槽内剩余残渣发生腐败分解,会导致牛舍内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增多,引发中毒和呼吸道疾病,继发多种疾病,严重影响肉牛生产。一般要求牛舍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超过1500毫克/立方米,硫化氢不超过8毫克/立方米,氨气不超过20毫克/立方米。

消毒和清理粪便是保持肉牛舍内空气清新的辅助措施。喷雾消毒不但能杀灭病原微生物,还能起到沉降灰尘的作用,使肉牛舍内空气清新;干燥天气配合喷雾消毒,还可提高肉牛舍内的相对湿度。牛舍每月应至少消毒1次,转饲、转舍时必须消毒牛舍,产房在每次产犊时都要消毒。及时清理舍内粪便,可大幅度降低有害气体的产生和聚集。炎热的夏季,粪便容易发酵,寒冷的冬季,通风减少,有害气体容易聚集,及时清理粪便显得非常重要。

四、保证舍内光照充足

太阳光的辐射,具有光热效应、光电效应和光化学效应,保持舍内一定的直射阳光和充足的散射阳光,对肉牛生长发育和保持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阳光照射能提高舍内温度,还可刺激并扩张肉牛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新陈代谢;紫外线能杀灭病原微生物,促进日粮中钙、磷的吸收,有利于骨骼的正常生长和代谢;阳光照射的强度与每天照射的时间变化,还可使肉牛脑神经中枢发生相应的反射,对提高肉牛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有一定作用。试验证明,采用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可使育肥肉牛采食量增加,日增重明显改善。

肉牛舍内光线是否充足,可通过“采光系数”客观反映。采光系数实际上就是窗户采光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的比值。肉牛舍的采光系数要求为1∶(12~16),犊牛舍为 1∶(10~14),同时还要求入射角(窗户上沿至牛舍跨度中央一点连线与地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不小于25°,透光角(窗户上、下沿分别至牛舍跨度中央一点连线之间的夹角)不小于5°,应保证冬季牛床上每天有6小时的光照。简略地说,为了保持采光效果,牛舍窗户面积应接近于墙壁面积的1/4,以稍大些为佳。生产实际中,开放式和半敞开式牛舍采光效果较理想,还有利于通风和清理粪便,冬季架设塑料暖棚取暖效果也很好;采用钟楼式或半钟楼式设计,调整牛舍后墙高度和钟楼的高低,可达到采光的最优效果。

五、控制舍外环境噪音

噪音影响肉牛的采食、反刍、休息等行为习惯,最终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强烈的噪音会使肉牛受到惊吓而变得烦躁不安,出现噪声应激等不良现象,导致肉牛休息不好、食欲下降,从而抑制增重、降低生长速度,影响养殖效益。公牛处于噪声环境中,繁殖力将会受到影响。因此,牛舍应远离噪音源,场内保持安静。一般要求肉牛舍内的噪声水平,白天不能超过90分贝,夜间不超过50分贝。

肉牛舍内的噪声分为两类。一类噪声来自舍内,主要是牛群生活的叫声和排气扇产生的噪音。监测结果表明,牛舍排气扇的噪音大约为75~85分贝,牛群叫声则为50~60分贝,这些噪音对肉牛的影响相对较小。另一类噪声来自舍外环境,包括刹车声、机器轰鸣声、爆炸声等,这些噪音强度高、危害大,需要重点管控。

减少噪声污染,关键在于建筑规划与设计。养牛场应远离公路、铁路、工矿企业等噪声污染区域;场内规划要合理,汽车、拖拉机等不能靠近牛舍。牛舍内墙面装饰泡沫塑料或微孔板消声器,削弱噪音的效果特别好,缺点是前期投入较大。养牛场周围大量植树,既有利于降低风速,又能减少养殖场有害气体,还可使外来噪音降低10分贝以上。平时饲养管理人员在养牛场内活动时,要避免产生大的声响;清理舍内粪便和垫草时,应将肉牛赶出牛舍。

猜你喜欢
牛舍噪音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牛红眼病如何预防
肉牛口炎咋防治
噪音,总是有噪音!
发酵床牛舍与散放式牛舍对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无法逃避的噪音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潮湿环境对肉牛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噪音的小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