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生 唐春芳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滇黔两省在讨袁护国战争中的表现
刘文生 唐春芳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辛亥革命后不久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控制了“中华民国”,中国进入军阀统治时期。1915年以后袁世凯加紧复兴帝制,逆历史潮流而动,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原云南都督蔡锷发起护国运动(兴义系军阀中以王伯群、戴戡为代表的一派,积极参与筹划护国运动),在贵州省以刘显世为首的兴义系军阀由最初的首鼠两端到最后积极参与护国运动,出兵川东、湘西,给予北洋军和川军、湘军以沉重打击。在护国战争中,除在军事上派兵支持护国之外,兴义系军阀还多次在滇军给养匮乏时给予极大的帮助。由于黔省的参与,壮大了护国军阵营,影响到周边省份纷纷响应护国。正所谓:“滇黔首义,天下景从”,位居华夏西南的贵州,“一举足而形势顿殊”,中华大地护国形势一片大好。
滇黔两省;护国战争;蔡锷;刘显世
讨袁护国前,袁世凯的称帝阴谋早已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以梁启超、蔡锷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本来是拥护袁世凯的,但袁的称帝行为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更是大呼“上当”,要把袁世凯赶下台,重建民国;而各地地方实力派则在观望。
兴义系军阀刘显世对袁世凯的作为却喜忧参半,一方面北洋政府的党羽龙建章任贵州巡按使,其所作所为刘显世是看在眼里,恨在心头。因龙建章是北洋政府委派之人,在袁世凯的权势下,刘显世是敢怒不敢言。另一方面,黔军六个团组建后,刘显世由中将晋升为上将军衔,而黔军六个团的团长,袁世凯北洋政府却以种种原因不予授衔。
滇黔两省向来一家,特别是辛亥革命前后,蔡锷曾派唐继尧率领滇军入主贵州,间接帮助刘显世获得了贵州的军政大权,之后,滇系唐继尧回滇,蔡锷调入京城,刘显世在唐继尧的推荐下任贵州护军使。原本在袁世凯称帝前,刘显世、戴戡就与蔡锷有着频繁的密电往来,但刘显世始终因惧怕袁世凯势力,常常首鼠两端。然而,黔系势力中戴戡、王伯群等则坚决反袁,1915年11月7日,在梁启超、蔡锷的邀请下,黔籍人士戴戡、王伯群、陈国祥、蹇念益与梁启超、蔡锷、汤觉顿在天津召开秘密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滇黔武装起义的方案,史称“天津会议七君子”,而本次会议7人中有4人来自贵州,可见讨袁护国运动贵州所占的分量。
天津会议最后决定:一是云南于袁世凯下令称帝时立即独立,贵州则越一月响应,广西则两月后响应;二是以云贵之力于四川,以广西之力于广东,约三月后会师湖北,底定中原。从之后发生的历史来看,天津会议为整个护国运动制定了总的蓝图。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登极”,14日王伯群到达昆明,把蔡锷的亲笔信面交唐继尧,唐继尧犹豫不决,但表示“待蔡锷到滇即起义”。
蔡锷离开天津的同时,发秋电一封通知贵州,说自己已经脱离险境将立即返回云南,并将返滇意图明确告诉贵州方面。刘显世得电后,立即在护军使署主持召开秘密会议,会议分析以后无论出兵与否都将使贵州陷入被动。反复商议后,遂决定派张彭年赴兴义,会同刘显潜整编一团的兵力,赶速训练,以防万一。此举目的在于减轻滇军在发起护国时对贵州的种种不利。
1915年12月19日,蔡锷到达昆明后,连续召开两次军事会议,王伯群、戴戡、李雁宾等均代表贵州出席,并参加歃血为盟的宣誓。12月23日,按照天津会议的决议,以云贵两省军政领导人名义向北京政府发出警告电,敦促袁世凯取消帝制,恢复民国。署名有蔡锷、唐继尧、任可澄、刘显世、戴戡。刘显世的名字是王伯群、戴戡等人代写。
刘显世看到通电上有自己的名字,非常着急,遂通电声明:“所有滇省通电列有显世衔名者,均系由滇省冒列,显世均不负责。”之后,刘显世力劝云南不要反袁,更在省议会召开千人欢送大会,派出严仲琳等人星夜兼程赴昆明,劝阻护国军进入贵州,以求得皇帝袁世凯免罪。刘显世的反复举止使得蔡锷迅速做出反应,派王伯群返回贵州,劝说刘显世。
贵州新派力量王文华在贵州是否参加护国之事上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16年1月25日,刘显世在贵州护军使署梅园召开军事会议,史称“梅园会议”。在会上王伯群、戴戡相继发言后,反战最力的耆老会会长郭重光道:“袁世凯练兵几十年,兵多将广,他把全国都统一了,我们区区贵州,要和他抗衡,无异以卵击石。故我们决不能轻举妄动,招来灭门之祸。”他主张“事楚事齐皆非良策,只有自保才是上策”。王文华听了郭重光的话后,气氛难忍,他估计会议上此等想法的人会有很多,若用会议表决的形式,出兵一事必将搁浅。若用道理说服,更是不可能。遂毅然拔出手枪,往桌子上一拍,慷慨激言道:“目前袁贼妄自称帝,推翻共和,背叛民国,这是国贼,决难相容!实属国人皆曰可杀,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云南业已出兵讨袁,贵州亦不例外,如有附逆者,便是国贼走狗,就是我们的敌人!”说到此处,他激动地以手指枪道:“就以此对付!”面对王文华的坚决态度,反战派皆服,不敢再有异言,因为王文华掌握着军中实权,兵权在握,最后会议决定,即日宣布发兵讨袁。
1916年1月27日,贵州宣布独立,发布《黔滇共同讨袁通电》,贵州当局改贵州护军使署为贵州都督署,刘显世任贵州都督,同时发布《云贵檄告全国文》,宣布袁世凯叛国罪行,出兵护国。
云贵两省组建的中华护国军共有3个军:其中蔡锷率第一军入川,兼图两湖;李烈钧率第二军入桂,兼图粤、赣、闽;唐继尧第三军则留守云南。刘显世任贵州都督后,将黔军并入蔡锷护国第一军序列。任命戴戡为护国第一军右翼总司令,率北路总指挥熊其勋第五、和继圣第六团北上经遵义援川,第一团团长王文华兼任为护国第一军右翼东路总指挥,率第一、二、三团往东经镇远向湖南进发。黔军的六个团除留下张云汉第四团驻守兴义外,其余五个团全部出动。在此,刘显世的护国决心可见一斑。
北京政府方面,袁世凯既然敢称帝,自然已经做了准备,云南贵州相继起义后,袁世凯派北洋军行营总司令曹锟指挥三路大军夹击西南:中路及第一路军以北洋军马继增为司令,率3万人入湖南取贵州;北翼第二路以北洋军张敬尧为司令,率5万人入四川取云南;南翼第三路以粤军龙觐光为司令,率1万余人入广西取云南。开战前敌强我弱的形势是明了的。北洋军马继增第一路官兵认为黔军弱小,不堪一击,狂妄异常。认为王文华乃一文人,根本不会统兵,黔军指日便可荡平。就连贵州的耆老也不看好王文华,认为他是以卵击石,不自量力。但王文华、吴传声等人则认为北洋军骄兵必败,必须给予迎头痛击。
1916年2月2日,在北洋军欢度农历除夕之际,王文华令第一团第二营胡瑛部突袭晃州,大败北洋军,次日晨,占领晃州全境;与此同时,吴传声第三团也一举消灭北洋军驻湖南前哨部队,攻克了黔阳、洪江两县。之后,王文华统一命令,分两路夹击湘西重镇芷江,战斗中,第三团团长吴传声身先士卒率部冲锋,不幸中弹身亡,而此事并没有影响到第三团官兵的作战士气,他们发誓为团长报仇,奋勇杀敌,2月15日黔军攻下芷江。2月16日,王文华调集一、二、三团精锐进攻北洋军马继增部老巢麻阳,并迅速占领了麻阳。在蔡锷2月17日致护国军左翼梯团长刘云峰函中提到:“王文华已攻克晃州、黔阳、洪江等处,昨竟占领沅州。电轮非军学出身,而能奏此伟绩,盖其豪气万丈,志趣不落凡近,有足多也。”
北路入川护国军在蔡锷的统帅下亦有进展。不过,在1916年2月中下旬,北路护国军军饷吃紧,蔡锷几次致电留守云南的唐继尧,要求补充军饷,但未获答复。刘显世获知后,接济蔡锷军饷10万,弹药20万发,此举让蔡锷十分感激,称:“如周兄竟然推食我食,此情实可感激。”
护国战争初期,滇黔军在双线作战均进展神速,捷报频传。士兵作战英勇,袁军溃败,使川军、湘军和北洋军不敢正视。黔军东路自晃州开战以来,王文华更是率军“迭克险要,破北洋军第三混成团,歼卢金山全旅,马继增屡蹶不振,愧而自杀。湘西底定,已无袁世凯之势力矣”。
黔军在湘西打败了北洋军马继增第一路大军,引发了连锁反应,即是湖南反袁浪潮乘势兴起,两广独立反袁亦是风起云涌。护国军的节节胜利,推动了全国讨袁风暴不断扩大,陕西、浙江、四川等省相继宣布独立。1916年3月22日,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同时取消洪宪年号。6月6日,袁世凯暴毙身亡,护国战争失去讨伐的目标,讨袁护国宣告胜利。
[1]周春元,何长凤,张祥光.贵州近代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贵州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贵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二十五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