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文体辨析与《晋书》比较

2015-12-06 11:16:43李亚君
黑龙江史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晋书世说新语魏晋

李亚君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2)

《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是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作。该书由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编撰,大多是关于汉末至东晋期间一些士大夫的言行轶事。全书分“德行第一、言语第二、政事第三”等全书共36篇1130则,共收353个故事,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直至刘宋初年近300年间的人物故事,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学、思想、习俗、民生等诸多方面,保存了大量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晋书》作为二十四史之一,反映的是晋朝的整个社会状况。两本著作中都涉及有符合历史存在的真人真事,因此在一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一、在选材方式上的特色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世说新语》分类系事的特点是篇幅短小,取材灵活,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如同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物特征。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如同口语,但是意味隽永,记录事件清晰明了,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故事选材精彩有趣。《世说新语》可称得上是一部中古社会文化的百科全书。而《晋书》是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反映晋朝社会生活的官修史书,主要记载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并且是按顺序全面记载,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因此选材上是选取具有重要价值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记载,选材上较宏大和深远,较《世说新语》选材上的随意,灵活,有很大的差异。

二、在叙事方式上的特色

《世说新语》在叙事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创造了玄远空明叙事意境的倾向,这与同时代的玄谈之风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主要通过运用语言的形式、白描等写意手法创造了这一意境,这也是文人小说的典型特征,注重审美效果。《世说新语》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它写人记事的最大特点在于抓住个性化的言行举止,写出人物的神韵,追求“形似”与“神似”的结合,通过人物的一言一行,写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和精神风貌。

《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比如“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同时《世说新语》中有些事不必交待清楚,可以叙述得比较模糊,穷本溯源不是其本旨,较多的是叙述真实生活中的灵动片段。而《晋书》因其史书的性质,叙述力求严谨,准确,清晰,透明,尽量避免或然之解。《世说新语》“或曰”、“诸人”等不定所指,在《晋书》中大部分都给予解决,进行了补充和修正。《世说新语》是强调民间性的文学技巧,而《晋书》是重视官方性的史书策略。

三、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特色

语言是创作作品的最重要的要素,作品只有通过语言来刻画事物,描写人物的性格,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从而呈现生活的多元之美。因此,作品语言的表达方式便成了决定作品质量的关键点。《世说新语》之所以能成为六朝笔记小说的代表之作,同时又兼具重要的史学文献价值,其主要还是在于其独特的语言艺术美感,《世说新语》的语言较为随意简单,没有抽象的道理,而是用具体和形象化的语言来呈现事物的本来面目。

《世说新语》的语言言简旨丰,在语言上继承了春秋笔法,语言极其简练,用几句话便刻画了人物的形象,用最简单通俗的语言来表达文本所要传达的意思。《世说新语》属于微型小说,因此受题材的限制,用语方面讲究简洁明了,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当时的时代流行“世说体”,因此《世说新语》每一则只写一个故事,多则十来句,少则一两句,语言都是很简练。举一反三,以一当十,字字重金。例如第十五则记祖士少和阮遥集二人各有嗜好,虽然同时为外物所累,可是前者处置失当,被人看见而“意未能平”,后者处置得当,在人前仍然“神色闲畅”,对比之下人们就认为后者有气量。犹如第29则记桓温欲诛谢安,王坦之两人,王坦之胆战心惊,“转见于色”,而“谢之宽容,愈表于貌”,两人对比显示出了谢安不凡的气度。因此可见《世说新语》语言是较简洁明朗的,同时还具有随意,口语化等特点,且对话的语气带有明显的个人情绪倾向,而《晋书》属于官方史书,里面几乎很少有随意的口语成分,用语讲求大气而正统,语调中和,有着史官所应有的秉公执笔和严谨精到的态度。

四、《世说新语》的定性

(一)《世说新语》是史料,而不是历史书

《世说新语》这本书可说是魏晋黑暗政治之下的贵族哲学,是当时名士的自由赞歌,是知识分子脱离儒教的笼罩所产生的自我觉醒。因为有《世说新语》这部书,使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种种风貌,在许多故事的背后,展现的是魏晋时代所有政治、社会与人文的整个缩影,《世说新语》不像其它史书那样长篇大论,而是以清利、简约、潇洒的短文形式做画龙点睛式的描绘,往往在简约的文字背后,有余味无穷的空白。《世说新语》基本上是客观地描绘人物、事件,刘义庆把握住历史素材,将当时的社会风貌,做了最真实的呈现。因此我们可以说《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极好的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任诞,简傲,种种人格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如《德行》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通过与华歆的对比,赞扬管宁淡泊名利,由此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虽然书中含有大量的事实是可以肯定的,是符合当时的历史存在的,但其中也不乏有一些虚构的故事,因此我们认为《世说新语》是一部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史料,但是并非纯粹的历史书。

(二)《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但不是我们今天抽象意义上的“小说”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虽然书中所记载的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完全符合史实。此书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记载。一些晋宋间人物的故事也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世说新语》不完全是一般的人物传记,其中也有一些虚构的故事,因此我们认为它是一本志人小说书,这里的“志人小说”中的“小说”不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小说”。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小说即“琐屑之言”的意思)。班固认为小说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简单的说,小说的“小”就是无关重要。这里的小说不是大说的对应词,而是正史的对应词,官方写的、刊发的正史。从《史记》、《汉书》,一直到南北朝、隋唐……官方的史官撰写,然后刊刻、发布,这是合法的、标准的。而民间的某个人或者说一部分人,也对那些历史事情、人物有兴趣,也要写写,这就是小说。因此小说另外的名字就叫外史、野史。

五、结语

《世说新语》和《晋书》作比较后,我们发现《世说新语》是一部具有独特文体特征的古代文学名著,因此我们认为它是史料,而不是历史书;是志人小说,但不是我们今天抽象意义上的小说。

[1]唐翼明.《魏晋清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猜你喜欢
晋书世说新语魏晋
嵇绍重礼
闻鸡起舞
没落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艺术品鉴(2020年6期)2020-08-11 09:36:28
论李白诗中《世说新语》典故
从《世说新语》看士族女性的魏晋风度
枕戈
《世说新语》中的名士品格
文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5 18:55:15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魏晋风流,纵是静坐也繁华……
火花(2015年7期)2015-02-27 07:44:01
美人骨——回到魏晋
火花(2015年7期)2015-02-27 07: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