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立庆
(东北烈士纪念馆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抗联教导旅的发展过程及历史作用
贾立庆
(东北烈士纪念馆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针对抗联教导旅的发展过程及历史作用,介绍了抗联各部队转移苏境和伯力会议,探讨了抗联野营建立和部队进行整训,在困难的条件下,组建了抗联教导旅成立,为解放东北做准备,使抗联教导旅配合苏军向日本鬼子作战,取得了胜利。
抗联野营;抗联教导旅;配合苏军作战;完成使命
1940年冬,东北抗日联军各部遭遇巨大困难和挫折。根据“伯力会议”,“逐渐收缩,保存实力”的方针,抗联部队除一少部分留在东北坚持游击活动外,大部分退入苏联境内进行整训,相继建立了南北两个营。1942年8月,编成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在苏联境内整训的3年多时间里,教导旅一边整训,一边从营地陆续派出小部队返回祖国东北,进行敌情侦察和各种游击活动,收集大量情报,对抗联部队配合苏军进军中国东北,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0年初,分布在东满、南满和北满的四个抗日游击区原有的根据地普遍被破坏,抗联第一路军、第二路军、第三路军。许多重要的军事指挥员相继牺牲。
为了保存抗战的实力,坚持斗争到底,自1940年开始,抗联第二路军、第三路军的主力部队陆续撤入苏联境内。被日伪军隔离在南满地区的抗联第一路军处境极为险恶,所属第一方面军基本解体,第二方面军、第三方面军所余不多三四百人,最后也转入苏联境内。在苏联远东红军的帮助下,经过中共吉东省委、中共北满省委和抗联第二路军、第三路军领导人的共同努力,1940年1月24日至2月5日,在苏联远东哈巴罗夫斯克召开了中共吉东省委和北满省委的党的联席会议(第一次伯力会议)。
会议由中共吉东省委执委会主席、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主持,经过与会者的认真讨论,通过了《吉东、北满党内斗争问题的讨论总结提纲》和《关于东北抗日救国运动的新提纲(草案)》。
从1940年末到1941年初,先后过境入苏的抗联部队总数大约近600人。为加强对越境抗联部队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在苏联远东设立了南北两个临时驻屯所,为了称呼上的方便,又把临时驻屯所称之为“野营”。北野营,也称A野营,位于伯力东北75公里处的苏联境内黑龙江南岸费·雅斯克村附近。南野营,也称B野营,位于海参崴和双城子之间的一个小火车站附近。
从1940年冬到1941年初,集中在野营的抗联部队,主要进行思想、组织整顿和一般军事操练。1941年2月到3月,吉东、北满省委的代表周保中、金策、李兆麟野营等到野营视察工作,并召开了野营领导干部会议,对部队整编,还决定由吉东,南满联合成立中共道南特委,季青任书记,委员有金日成,柴世荣、安吉、朴德山,崔贤、金润浩。营建期间,野营战士除了劳动之外,还进行军事训练和政治,文化学习,并加强了小部队的派遣以及东北境内的有机活动的开展。
野营的建立,不仅为抗联部队提供了临时整训的场所,也为集中整训和派遣小部队进行游击与侦察活动提供了可靠的后方基地。并为后来抗联教导旅的成立打下了基础。
由于广大共产党员和指战员身受分散作战、缺乏统一领导之苦,强烈要求实现整个东北党组织和部队的集中统一领导,结束各路军的分散状态。1942年8月1日,在苏联远东红军司令部的支持和帮助下,东北抗联教导旅正式成立。周保中任旅长,张寿任政治副旅长。旅下设四个教导营,两个直属连。1944年又增设自动枪教导营。
1942年9月13日,正式成立“独立步兵旅中共东北党组织特别支部局”(亦称东北党委员会)。特别支部书记为崔石泉(崔庸健)。特别支部局作为中共抗联教导旅委员会,是在东北党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全东北党组织统一的领导机关。
抗联教导旅和党委会成立后,教导旅的干部战士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和训练条件。当时苏联的条件也十分困难,野营的部队积极主动修建营房、开荒种地,实行粮菜自给,以减轻苏方的负担。野营整训的主要科目是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周保中、冯仲云和张寿篯等领导,经常给干部战士讲课。通过苏联电台和报纸,学习中共中央会议的精神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绩报道。1942年,野营部队集中学习了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以及《论持久战》和《联共历史简明教程》等著作。东北抗联教导旅的军事、政治整训,在较短的时间里提高了指战员的全面素质,使经过多年苦战幸存下来的抗联将士更加坚强,为解放东北做好了应有的准备。
1945年7月,抗联教导旅派出340名指战员作为先遣支队到苏军,进行统一军事训练,其中160人分到第一方面军,80人分到第二方面军,100人分到后贝加尔方面军。他们作为先头部队的向导执行特种作战任务。7月底,又派遣290名指战员,组成20多支特遣队,秘密伞降牡丹江、佳木斯、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沈阳等地进行战前侦察,将关东军的17个战略地堡及中苏边境上的3道边防线情况,将它们标注成空袭目标。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抗联教导旅派遣的340多名先遣支队,从黑龙江流域到小兴安岭引领地面部队,与苏联空军进行地空导航电讯联络。苏联空军在抗联教导旅侦察员电讯信号引导下,准确摧垮了日本关东军军事目标,日本关东军经营的东北防线顷刻瓦解。8月14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联人员随同苏军迅速占领东北各战略要点,接收东北。抗联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苏军驻该城市的卫戍副司令的职务,协助苏军占领和管理各该城市,维持革命秩序,搜剿敌人武装,肃清敌伪和一切反革命分子。并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同国民党在东北反动残余作坚决斗争,迎接党中央,与八路军、新四军会师。
东北抗联教导旅是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的一种延续,这种延续体现了抗联百折不挠、坚持到底的抗战精神。这种精神是东北人民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强大动力。
[1]王惠宇.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的国际性及其历史意义[J].兰台世界.2014-11
[2]徐静,王芳.不熄的火种——东北抗联教导旅[J].黑龙江档案.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