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对东北地区发展历来高度重视。东北地区人口、资源、产业、人才、基础设施、区位等支撑能力很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10多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帮助、推动东北地区发展的专门措施,各级各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践证明,党中央作出的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是正确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前景是广阔的。
无论从东北地区来看,还是从全国发展来看,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辽宁经济发展遇到了一系列严峻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下滑;需求动力明显不足,钢材、成品油及轻工产品出口呈下降趋势,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财政趋紧风险加大,财政收入连续下降,收支矛盾加剧。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又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
认清形势,增强信心,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攻坚战,是摆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18.3万个基层党组织、345万名党员,以及4300万辽宁人民面前的历史性任务。
辽宁当前经济形势怎么看,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怎么干?
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发展全局,把握发展大势,纵览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辩证把握共性和个性、外因和内因,系统分析了东北地区存在问题的症结和根源,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和方向,提出了抓好振兴发展的重大原则、重点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充分体现了政治家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和强烈的历史责任与担当精神,为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赋予了新使命、确立了新坐标、指明了新方向,是全省战胜当前经济困难、不断取得振兴发展新突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于加快实现新一轮全面振兴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共辽宁省委召开十一届十次全会,深入分析当前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进一步明确振兴发展的目标方向和工作思路,总结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省委常委会主持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受省委常委会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扎实做好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做了具体安排。
这是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辽宁实际,对全省工作的一次新谋划、新部署、新要求,对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进一步谋划好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
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坚强毅力和攻坚克难的勇气,推动工作落实;
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不断取得振兴发展新突破,决不辜负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重托。
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出了郑重号召,向全省广大人民群众作出了庄严承诺。
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坚定发展信心、强化责任担当,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主动作为、久久为功,在发展思路和方向上有定力,在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上有信心,让“四个驱动”共同发力,加快培育和壮大“六个新的增长点”,辽宁必将迎来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新局面,必将取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新突破。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在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部分省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这是继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到辽宁视察、对东北地区振兴发展作出重要批示以来,又一次对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给予的亲切关怀和重要指导,是当前和今后做好辽宁工作的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对于加快实现新一轮全面振兴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上,李希同志强调,全省上下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精神实质,以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凝聚智慧和力量,坚定发展信心、增强责任担当,积极进取、主动作为,不断取得振兴发展新突破,决不辜负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重托。
李希对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四点要求。
——全面准确把握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十三五”时期的重要意义,高度概括了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基本要求,着重强调了“十三五”时期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许多新的重要思想和论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规划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用五年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方式。我们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丰富内涵,认真领会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理解“认识新常态有大智慧,把握新常态有大转变,引领新常态有大定力”这个总体要求,把发展环境和条件分析透,把奋斗目标和任务理清楚,把发展动力和路径搞明白,群策群力把我省“十三五”规划研究制定好,形成提神鼓劲的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凝聚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共同为辽宁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全面准确把握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老工业基地面临困难和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科学分析。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东北地区发展遇到的突出矛盾和严峻挑战,科学阐释了产生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深层次根源,再次强调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机制问题,但内涵、外延包括解决问题的程度、难度都发生了变化;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工业“一柱擎天”和结构单一的“二人转”产业体系没有发生根本改变,需求结构仍然是投资“一枝独秀”。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创新创业不足,也是制约东北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强调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滑坡的情况下,做好民生工作尤为重要。抓民生也是抓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地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作出的长期思考、系统思考、深刻思考。只有透过表象看本质,找准“问题症结”,才能有科学的“治本之策”。我们一定要联系辽宁实际,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分析和重要论述领会深、理解透,无论是分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要始终聚焦在体制机制上,聚焦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上,聚焦在创新创业上,聚焦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
——全面准确把握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目标方向与工作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工业基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振兴发展的要求,就是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四个着力”同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辽宁时提出的“四个着力”,都事关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治本之策、关键之举、决胜之要、稳定之基,既一脉相承,逻辑上具有很强的一致性、连贯性;又相辅相成,各有侧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都是辽宁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必须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提出的“四个着力”紧密结合起来,持之以恒抓落实,全面贯穿辽宁振兴发展的始终。
——全面准确把握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前和今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科学判断。在正确把握发展的目标和现实条件、现实可能性的关系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不能脱离实际、提过高的目标和要求,也不能因一时的困难和问题而缩手缩脚。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的目标上既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保持定力,增强战略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又要奋发有为,全力以赴,力争上游,“跳起来摘桃子”。在应对经济发展中的风险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有矛盾有风险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有没有化解矛盾和排除风险的决心和办法。不能让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而突破底线,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风险,牢牢守住就业、民生、社会保障、社会大局稳定以及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只要对风险有准备、对困难估计充足,把底线守住了,经济增长产生一些起伏波动,我们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在把握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研究在注重质量和效益前提下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举措和办法。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既要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又要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正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不断坚定攻坚必胜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运行态势总体是好的,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深刻指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挑战,主要是发展速度在换挡、发展方式在转变、经济结构在调整、增长动力在转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些重要观点和科学判断,对我们全面、客观、历史、辩证地把握当前我省经济形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希同志强调,要全面准确透彻理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透过现象看本质,“不畏浮云遮望眼”,看清大局大势,把握本原本质,形成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
李希指出,辽宁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严峻复杂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问题、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问题。具体分析起来:一是体制机制弊端突出。辽宁经济发展遇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深层次原因大都有体制机制弊端的阻碍和束缚。虽然在十年振兴过程中逐步解决了一些,但仍存在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不够创新,重政府、轻市场,重审批、轻服务等问题,市场发育不完善,创新创业环境亟待改善。尤其是我省国有企业积累的问题多、负担重,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滞后,如果不从根子上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及历史遗留问题,包袱就会越背越重。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长期以来,我省产业结构偏“重”,原材料、重化工业比重高,布局不合理,产业链短且多处于价值链低端;服务业发展滞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对房地产依赖度过高,涉土税收占比一直处于高位。振兴以来虽然连续多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但产业结构单一和经济结构偏重的问题并没有根本性解决。现在总需求收缩,外部环境一改变,结构性矛盾集中爆发,抗风险、抗波动能力弱的问题更加凸显。三是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上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少数地方长期存在的“靠数字出政绩、出形象、出干部”的“不严不实”作风,至今尚未彻底根除。一些地方和单位发生的腐败案件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这些问题证明,良好的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否则健康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李希强调,形势越是复杂,越要有坚韧不拔的勇气;任务越是艰巨,越要有攻坚必胜的信心。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指示,既不能急躁蛮干,也不能束手无策、无所作为;既要看到困难和挑战,又要看到新的动力、新的亮点,看到我们的优势和潜力,坚定发展信心。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好于第一季度,出现了积极迹象,稳定经济运行的各种积极因素正在聚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是一块宝地,人口、资源、产业、人才、基础设施、区位等支撑能力都很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辽宁更是具备这块宝地中的各种要素和优势,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把辽宁发展得更好。少数干部不想作为、不愿作为,这只是暂时现象,只要把一个地区的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搞好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树立起来了,干部的精气神提振起来了,不想不愿作为的干部就会失去市场,这种现象就会逐渐减少。不会作为、不适应“新常态”,存在本领恐慌的干部,只要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加强实践锻炼,不断总结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就会逐步增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我们一定要充满信心。
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走对走实走好发展道路
当前老工业基地振兴不是前十年的简单延续,而是在新起点上的新征程。关于老工业基地当前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着力”,内涵十分丰富,思想十分深刻,针对性、指导性都很强,为新一轮全面振兴赋予了新使命、确立了新坐标、指明了新方向,是我们抓振兴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李希同志强调,要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新一轮全面振兴各项工作中去,统筹当前和长远,逐条逐项形成工作思路和方案,锲而不舍持续抓。
李希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四个着力”的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
——紧紧围绕“着力完善体制机制”,聚焦“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治本之策。完善体制机制,关键靠深化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市场导向,丰富市场主体,积极发现和培育市场,从放活市场中找办法、找台阶、找出路,努力放开市场、放活市场,培育市场内在活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施政、行政的要义在以为民敬民之心,行简政勤政之道。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切实转变职能,简政要简到位,放权要放到底,集中力量把该管的事管好,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遂民意、促发展。要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发挥好国有企业在全面振兴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要坚持问题导向,以实际效果为评判标准,集中力量、更加精准地清除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企业和群众办事的“痛点”、公共服务的“盲点”,除弊清障,让老工业基地增添内生的动力和活力。
——紧紧围绕“着力推进结构调整”,聚焦“加减乘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约东北地区发展的另一个突出因素是结构问题,工业结构比较单一,传统产品占大头、“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这种状况改变得越快越主动。要下大力气推动需求结构调整,加快形成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的经济发展混合动力,不能光靠投资“一枝独秀”。这就要求我们,推进结构调整要“加减乘除”一起做。做好加法,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做好减法,把一些本该淘汰、限制、转型的落后产能真正化解到位,当机立断,坚决不往后拖,坚决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做好乘法,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在科技创新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放手让科技人员和企业自主创新,放开让市场自主转化创新成果,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做好除法,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合理干预和对市场主体的不合理管制,赋予市场主体充分的经营自主权。
——紧紧围绕“着力鼓励创新创业”,聚焦“创新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创业不足,也是制约东北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内生发展动力的主要生成点,激发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激情,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创新体系、创新平台、创新能力建设,集聚创新人才,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实现自身价值提供广阔的舞台和空间;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改善金融服务,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管道,改善民营企业经营环境,打破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
——紧紧围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惠民富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生活水平是不是不断得到了提高,也就是要看人民群众是哭还是笑。只有把民生保障好,才有可能坚定不移进行转方式、调结构,进行体制机制改革。辽宁振兴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惠民富民,就是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积极而为,又量力而行,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保障民生链正常运转,确保不出现拖欠工资、拖欠养老金、拖欠医保费现象,防止经济下行压力传导到民生上面;要把握好发展和民生互相牵动、互为条件的关系,找准民生和发展的结合点,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文体服务、休闲服务,支持相关服务行业加快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