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志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2010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首次面向省内招收六年制免费师范生,这是我国小学师范教育的一次崭新尝试。这批初中起点,六年学制(采用二·四分段制)几乎全部来自农村,将来也将回去服务于当地小学教育事业。他们大部分认真好学,积极向上;但也有一些学生因为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巨变,表现出适应困难等症状。其中,有一些学生在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迷失了自己,沉溺于网络,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有些甚至出现了严重了心理障碍,呈现出明显的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 IAD)。查阅当前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资料,尚缺乏关于这批特殊的群体——六年制免费师范生的网络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的资料。
对象来自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1级、2012级和2013级六年制免费师范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有效问卷352份,其中男82份,女270份。
1.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由台湾学者陈淑惠于2003年编制。该量表采用四级评分,含五个因子,即时间管理、戒断症状、耐受性、强迫症状以及人际和健康,五个因子之和即为网络成瘾总分,根据该量表编制原理,各因子和总分得分越高,则网络成瘾程度也越高[1]。
2.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SMHS),由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等人于2005编制,为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四个分量表之一。该量表采用五级评分制,共有12个因子,即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退缩、攻击、性心理、偏执、强迫、依赖、冲动和精神病倾向,各因子得分之和即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总分[2]。
调查所得到的全部数据采用Spss Statistics 15.0英文版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统计与分析。
1.网络使用基本情况
在所调查的六年制免费师范生中,他们的网龄普遍在三年以上(占69.9%);每次上网时长均值为2.64小时,但极个别学生的最长上网时长达10小时(占0.7%);每周上网总时长均值为13.7小时,同样,也有极个别学生每周上网总时长高达70个小时以上。所有学生中拥有自己电脑的学生比例为72.1%。网络成瘾量表总分在7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体学生的4.35%,这个结果略高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据王立皓等人的研究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为3.6%[3]。
对不同性别免费师范生进行网络使用基本情况差异检验(t检验),结果发现:在“是否拥有自己计算机”和“网龄”上,女生稍高于男生,但未达到显著差异;而在“每次上网时间”和“周上网总时长”上,男生稍高于女生,但也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对不同年级免费师范生的网络使用基本情况进行单因素ANOVA检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事后检验(LSD法),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年级网络使用行为的方差分析及事后检验
由表1可知,在“是否拥有自己的电脑”方面,三个年级均呈现出显著差异,大三、大二学生的电脑拥有量高于大一学生,差异均达到极其显著水平。在“网龄”上,三个年级的差异并不显著。在“每次上网时长”方面,方差检验结果显示三个年级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事后检验发现,大三学生高于大一学生并达到显著水平。但在“周上网总时长”这方面,大三学生高于大二、大一学生,均达到极其显著水平,而大二和大一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2.网络使用成瘾情况
(1)网络成瘾各因子及总分上的性别差异检验(t检验),见表 2。
表2 学生网络成瘾各因子及总分的性别差异情况
由表2可知,在网络成瘾各因子及总分得分上,尽管男、女学生的均值都存在一定差异,但经过检验,除了在“时间管理”这一因子上达到显著差异外,在其他四个因子和总分上并不存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
(2)网络成瘾各因子及总分的年级差异
对不同年级免费师范生的网络成瘾情况进行单因素ANOVA检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事后检验(LSD法),结果发现,各年级在网络成瘾各因子得分及总分上,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并不存在明显差异,事后的两两检验也表明三个年级之间彼此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六年制免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进行描述统计发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十二个因子以及总分上,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好,没有明显的偏移常态的情况。
1.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性别差异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发现,除了在“冲动”因子上,男生高于女生并达到极其显著水平外,在其他11个因子以及总分上,男、女学生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2.年级差异
对六年制免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年级差异的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并进行事后检验(LSD法),见表3。
表3 六年制免费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年级差异检验
由表3可知,不同年级免费师范生在焦虑、偏执、依赖、冲动、精神病以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焦虑、偏执、依赖、冲动、精神病等因子和总分上,大一均显著高于大三,都达到非常显著甚至极其显著水平。另外,在冲动、精神病这两个因子得分上,大一显著高于大二,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按照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的编制规则,将学生量表总得分在70分以上的学生(成瘾者)与量表得分在60以下(非成瘾者)的学生做一个对比研究,见表4。
表4 网络成瘾度高、低学生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比较
从表4对比中可以明显看出,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心理健康的各个维度以及总体水平都存在显著相关。尤其在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退缩攻击、偏执、依赖、冲动这八个维度上,差异都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
在这次调查中,因为网络成瘾学生数量相对较少,样本的代表性程度偏低,没有再对这批学生进行性别以及年级上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在网络使用基本情况调查中,我们发现,近年来,大学生电脑的拥有率及其网龄较5年前都要较大幅度增长。很明显,家庭经济能力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电子产品成本的不断下降导致了这一结果。
对免费师范生进行网络使用基本情况性别差异检验(t检验)结果尽管在“是否拥有自己计算机”、“网龄”、“每次上网时间”和“周上网总时长”上,略有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这情况与以往的研究不太一样。很多研究都表明,男生在各项指标上,都要高于女生[4]。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源自被试的代表性不足。我院属于师范类院校,女生比例偏多,而在这次调查中,女生在二、三年级的比例更是占优。
对免费师范生的网络使用基本情况的年级差异单因素检验(ANOVA)表明,在“是否拥有自己的计算机”上,大三显著高于大二、大一,而大二也显著高于大一。这表明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电脑的拥有率有明显增加。在“周上网总时长”上,大三也明显高于大一、大二,都达到极其显著水平。上述情况表明,在六年制免费师范生当中,随着年级的递增,其电脑的拥有率和上网总时长都有明显增长。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大一新生刚刚初中毕业进入大学,环境相对陌生,各方面都处于熟悉阶段,还没有精力将大量时间花在网络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院管理部门对这些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采用了相对严格和封闭的管理制度有关。我院对这批学生采用的“二·四分段制”,到了大三,学生由我院城南校区转入东方红校区,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此时,随着环境的熟悉和系部管理的相对宽松化,学生有了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与此相应,很多学生就会花更多的时间在网络上。
在网络成瘾各因子及总分得分上,尽管男、女学生的均值都存在一定差异,但经过检验,除了在“时间管理”这一因子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外,在其他四个因子和总分上并不存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这一点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这说明,男生在上网的平均时间花费上要高于女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对前面网络使用基本情况中结论的修正。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可能源自男、女生上网的内容差别所导致。据相关研究,在上网时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上,男大学生对下载服务、网络游戏的使用显著多于女大学生,但网上购物女大学生使用多于男大学生。一般地,男生在网络游戏上花的时间相对其他上网内容而言是比较长的[5]。
对不同年级免费师范生的网络成瘾情况进行单因素ANOVA检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事后检验(LSD法),结果发现,各年级在网络成瘾各因子得分及总分上,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并不存在明显差异,事后的两两检验也表明三个年级之间彼此都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原来预料的结果不太一致。原来预想的结果是大三与大一、大二应该会有比较显著的年级差异。因为到了大三,相对自由和宽松,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但结果显示没有显著差异,这当中的原因比较复杂。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就已经有很多同学开始网上生活并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网络行为。只是在进入到大学一二年级时,由于环境的相对陌生,学习任务的相对繁重以及学校管理体制的相对严苛,让他们对网络的这种依赖和迷恋相对收敛。所以尽管大一、大二学生的网络使用时间相对较少,并不能说明他们的上网的冲动和欲望也较少。
六年制免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情况良好,绝大部分同学的心理健康得分没有偏离常态,但也有极个别的学生得分偏高。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性别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在心理健康量表的12个因子中,除了在“冲动”因子上,男生高于女生并达到极其显著水平外,在其他11个因子以及总分上,男、女学生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在免费师范生中,男、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差异不大,但男生往往比女生更容易冲动,这与学校的实际情况也比较吻合,在学校发生的几起心理危机干预事件中,男生发生率高于女生。
对六年制免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年级差异的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并进行事后检验(LSD法)后发现,在焦虑、偏执、依赖、冲动、精神病等因子和总分上,大一均显著高于大三,都达到非常显著甚至极其显著水平。另外,在冲动、精神病这两个因子得分上,大一显著高于大二,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论与在普通大学生身上所做的调查结果比较吻合[6]。但出现在这批六年制免费师范生身上却有着深刻的根源,与学校的实际情况也相当吻合。这批学生由初中直接进入大学校园,第一次远离故土和亲人,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导致了严重的适应危机。很多学生都来自偏僻的乡村或边陲小镇,现在却到了一个到处充满现代气息的大都市,在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中,很多学生茫然失措,完全迷失了方向。贫穷与繁华、现实与理想、前途与宿命的强烈碰撞,让很多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但经过学校的耐心、细致的入学教育以及一至两年时间的艰难磨合,绝大部分同学开始认同“免费师范生”这一角色与身份,逐渐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平稳度过了这个阶段。
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心理健康的各个维度以及总分上都存在显著相关。尤其在躯体化、焦虑等八个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显而易见,网络成瘾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密切相关,网络成瘾程度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相反,网络成瘾程度越低,其心理健康水平则越高。这一点,与现实情况相当吻合。据我院相关辅导员、班主任老师的观察,个别六年制免费师范生从刚迈入大学校门开始,就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耗费在网络上,其学习、生活以及人际活动等方面都受到了严重影响。总体而言,网络成瘾程度确实可以作为这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
经过调查和分析,能得到的基本结论有:
1.在网络使用基本情况上,在“是否拥有自己计算机”、“网龄”、“每次上网时间”和“周上网总时长”等方面都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年级差异方面,经检验,大二和大三学生的“电脑拥有量”和“上网时长”普遍要高于大一学生。
2.调查表明大多数同学心理健康水平良好,并能有效控制自己上网时间及方式,协调好学习、娱乐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但也有极少数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网络依赖和成瘾症状。
3.在网络成瘾程度上,男、女生在总体上并不存性别上的显著差异,但在“时间管理”因子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同时在网络成瘾程度上,也不存在年级之间的显著差异。
4.网络成瘾成瘾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相关。网络成瘾程度高者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偏低。
针对六年制免费师范生出现的上述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1.要加强对六年制免费师范生的入学教育及其日常生活、学习作息的管理和引导,让刚入校的新生能快速适应大学环境,顺利度过新生迷茫期。
2.建议用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量表对刚入学的六年制免费师范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筛查和初步诊断,摸清其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3.对免费师范生的上网方式和内容进行跟踪,及时了解并迅速掌握他们的上网心态和心理需求,因势利导,预防各类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
4.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学习、生活以及休闲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文艺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丰富学生的心理世界,以减轻其对网络的依赖。
[1]陈淑惠.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计量特性研究[J].中华心理学刊.2003(3):279-294.
[2]郑日昌,邓丽芳,张忠华,郭召良.《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102-108.
[3]王立皓,童辉杰.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交往焦虑、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2).
[4]李飞,孙侠.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5).
[5]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 IC),http://www.cnnic.net.cn/,2010.1.
[6]张海钟.师专学生心理健康调查[J].健康心理学,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