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红,刘世恩,董双波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石油工程系,河北 承德 067000)
油井及地面管线结垢是油气田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严重问题之一,常导致油气层伤害、油气井井筒和地面管线阻流、设备损坏等问题,严重影响油气正常生产和油气田开发效益。为了保证油田的稳产、增产,合理有效地针对油田进行防垢已成为石油工业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工业合成乙二胺四甲叉膦酸通常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利用乙二胺、甲醛、三氯化磷合成法;二是用乙二醇为中间介质,三氯化磷和乙二醇反应生成氯化磷酸酯,再与乙二胺和甲醛反应生成乙二胺四甲叉膦酸;三是乙二胺四乙酸与三氯化磷或亚磷酸合成法。生成的乙二胺四甲叉膦酸再用氢氧化钠中和即得乙二胺四甲叉膦酸(S)。第一种方法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被普遍采用,反应式如下:
反应机理是三氯化磷与水生成亚磷酸,同时在酸性条件下,乙二胺与甲醛作用生成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再与与亚磷酸作用生成膦酸得到乙二胺四甲叉膦酸,结构如下:
在水浴加热的500 mL四口圆底烧瓶上配备有回流冷凝器、搅拌器、滴液漏斗、盐酸吸收瓶及温度计,加入乙二胺和水,再加入甲醛水溶液,后加入三氯化磷,待稳定后(约10 min),缓慢升高温度至预定值,再稳定一段时间,吹除反应释放的盐酸气体。冷却降温,加入40%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pH 9.5~10.5,通过加入不同比例的三氯化磷,合成乙二胺四甲叉膦酸及其衍生物,共有四种不同的产物,用代号FFA、FFB、FFC和 FFD 表示。
污水样中主要含有Ca2+、Mg2+、Na+、Cl-、HCO2-3及少量SO2-4、Fe3+等离子,成分如表1所示。
表1 东辛采油厂现场污水离子浓度
将FFA、FFB、FFC和 FFD等四个阻垢剂样品加入到东辛油田现场污水中,实验温度为70℃,实验时间为48 h,测定了其阻垢效果,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四种样品阻垢剂均有较好的阻垢效果。当加量达到8 mg/L时,阻垢率均超过85%。FFD在加量超过8 mg/L时,阻垢率迅速下降,所以该产品不适合现场应用。综合经济性,FFA的加量10 mg/L、FFC的加量为8 mg/L都是较好的选择。
将液体阻垢剂制成固体状,使其缓慢均匀的溶解或释放(解吸)出来,是研制长效阻垢剂的关键。主要方法有高温合成法、吸附浸渍法、胶囊包敷法和胶结粘合法[1-3]。本次评价实验主要采用的是胶结粘合法。
将粘合剂、阻垢剂FFA、增效剂及填充剂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放入模具内,加压制成棒状或球状,然后脱水干燥,即可得缓慢释放型阻垢剂。
固体阻垢剂的溶解或释放(解吸)速度关系到其有效期的长短,过快不能起到长效的作用,太慢不能保证其效果[4]。为此,在室内考察了在不同介质和温度下的溶解或释放(解吸)情况。将一个直径为20 mm的球状阻垢剂悬浮于1 000 mL的不同介质中,待其完全溶解后测定了在不同温度下平均溶解(释放)速度。实验结果如表2、表3所示(N1、N2、N3、N4代表不同的粘合剂)。
表2 固体阻垢剂的静态平均溶解或释放速度(室温)
表3 阻垢剂的静态平均溶解或释放速度(60℃)
由上表可以看出,当FFA∶N3∶N4为1∶3∶6时,用有机物、无机物、活性剂和粘合剂复配,胶结粘合法制成的缓慢释放型固体阻垢剂,用CDFF表示,在水中具有较小的溶解或释放速度。
3.3.1 静态阻垢性能
在24 h内对广利站污水、辛一站污水、102站污水的阻垢效果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CDFF的阻垢率呈上升趋势。在80℃时,其阻垢效果最好,对102站污水的阻垢率达到96.5%,对广利站污水的阻垢率达到90%,满足油井高温作业条件。
3.3.2 动态阻垢性能
将球状CDFF阻垢剂投入广利站污水、辛一站污水、102站污水中,测定了其在不同时间下的阻垢率,实验结果如图3示。
从图3中可以看出,10 h之内,阻垢效果可达到现场要求,10 h之后,阻垢效果逐渐降低。
综上所述,CDFF具有较好的阻垢效果,高温的静态阻垢率能到96.5%,动态阻垢率能达到82%,基本上可以满足东辛油田污水系统阻垢的要求,但要选择合理的投加量,并定期进行检测。从现阶段实验结果来看,CDFF用于储罐和锅炉水的阻垢更好。固体阻垢剂的溶解或释放速度,对其阻垢效果影响很大,必须在充分考虑其溶解或释放速度、水质性质、水量和温度等综合因素的条件下,通过室内实验合理确定其有效期和投加量,以确保其效果和有效期。
通过阻垢剂的合成和评价优选实验,选出了阻垢效果和经济成本均较为理想的阻垢剂样品FFA;利用胶结粘合法制作的缓溶型长效阻垢剂在室内实验和现场实验均取得了较好的阻垢效果。
[1]梁涛.固体缓释型防腐阻垢剂的研究及应用[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06.
[2]王育琳,刘振法,牛吉相,等.乙二胺四甲叉膦酸的合成及应用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1999(1):43-46.
[3]黄敏.东辛油田注水系统新型固体缓蚀阻垢剂的开发与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3.
[4]广敏,赵修太,贾红霞,等.固体阻垢剂ZGJ-1的室内研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8(2):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