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闫昆仑
小米VS乐视,消费者如何选择互联网电视?
|文/闫昆仑
一个成熟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生态圈,不应该强势裹挟消费者,而要给予他们充分的选择权。
互联网营销手法多,小米和乐视这两家互联网新贵又打起来了,关于互联网电视生态模式的口水大战上演正酣。
与此同时,2015年6月1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这对互联网电视的行业生态和格局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面对风波诡谲的互联网电视市场,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
2015年6月9日,乐视宣布和中国联通合作,建立全球首个生态运营商,将联通的管道优势与乐视的内容、终端、商城等结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完整的使用体验,提升用户粘性。
小米则在6月10日举行的“海纳百川”发布会上,宣布投资10亿美元与多个视频网站合作创建百川视频网站大联盟。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小米旗下电视、盒子等产品上观看到大多数主流视频网站的内容。同时,雷军在展示小米今年上半年取得的成绩时,也不忘揶揄“友商”乐视。
次日,乐视董事长贾跃亭表示,小米的视频内容并非自有,而是松散联盟的,与乐视直接对比没有意义。乐视正在积极打造“以产业链垂直整合为基础的闭环生态系统”。随后双方的口水仗进一步升级。
就在双方隔空对撕的同时,6月1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申请从事网络广播电视服务的单位,必须“以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为申请主体”。这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提升了准入门槛,尤其是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从事视频服务更加困难。
贾跃亭认为,广电总局的新政实际上是排斥了民营公司在互联网电视上的布局。与乐视不同的是,小米多次强调自己的产品采用了银河播控平台(GITV),播放牌照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乐视和小米的模式之争,本质是封闭的内容闭环与开放的内容联盟之争。
小米意图打造一个覆盖全部视频网站的开放平台,多家视频网站将其版权内容注入到小米电视的播控平台上,播控平台对内容进行审核与集成,用户通过平台进行点播。小米把流量导流给各视频网站,双方分成。
按照目前小米的布局,可知其目标是借助手机、平板、电视及盒子等产品的庞大用户基数,通过合作的方式成为国内最大的内容分发平台。而对于拥有庞大自有版权库的乐视而言,尽管合作方不多,不过通过版权分销和技术手段也可使用户在其平台上搜索到主要视频网站的内容。所以,普通用户在实际体验过程中,并不一定能判断到底谁的内容更丰富。
小米选择内容开放平台模式,有三点好处:第一,破局政策困境。视频网站内容经过有牌照的播控平台播放时合法合规;第二,用户体验丰富。用户在播控平台上能够拥有更广范围的内容选择权;第三,从长期来看,节省了大量内容成本。
反观乐视的闭环模式,实质是“平台+终端+内容+应用”的链式结构。其好处是可以对独家内容进行运营和调配,单一渠道更能确保用户粘性和付费行为,但是需要海量资金支撑。
对消费者来说,乐视的捆绑销售能力非常强。如果一名普通的消费者购买了乐视TV,那么他选择购买每年490元的会员服务的概率会非常高——因为几乎所有点播功能均需付费。有消费者表示,尽管自己缴纳了会员年费,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却仍然有不少内容需要额外付费,而自己付费的绝大部分内容未必会收看。因此,大多数用户一般第二年不会选择续交会费。一些爱好体育的消费者则认为,乐视的体育赛事直播节目非常棒,自己愿意为这部分内容埋单。
迄今为止,乐视尚未公开会员付费的相关数据,但不难判断,如果没有绝对的内容优势,想通过会员模式支撑版权内容变现的做法无疑乏善可陈。
反观小米的内容开放平台模式,虽然不收取年费,但其平台上的视频内容也并非完全免费,一些热门电影和剧集需要用户单独付费。
然而,盗版资源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压缩了小米的盈利空间。在第三方App充斥网络的时代,尽管我们不提倡盗版,但不得不面对大量消费者选择用脚投票的现实:只需在智能机顶盒上安装一个第三方视频App,就可以“免费”看到最新的热门影视资源。
“起码我每年不用交年费。”一名资深网友如是说,他选择小米产品的理由也是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共同理由。
对消费者来说,随着行业的规范,“免费的午餐”会越来越少。对互联网电视企业来说,提供较好的用户体验,以及培养用户正确合理的消费习惯,或许将成为这些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路径。
一个成熟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生态圈,不应该强势裹挟消费者,而要给予他们充分的选择权,在抱紧广电“大腿”的同时,不断强化内容产品的质量,同时做好服务,从用户刚需出发,让他们能够通过这个平台找到自己需要的一切内容,并且心甘情愿为之付费,这才是可持续的内容生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