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二胎政策引发的当代生育观念变化

2015-12-05 09:10
决策与信息 2015年26期



单独二胎政策引发的当代生育观念变化

张天梅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101101

[摘要]在当前生育政策的引导下,从单独二胎政策的视角,分析生育政策与生育观念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关系,探讨当代女性生育观念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生育政策的启发。

[关键词]生育政策;生育观念;单独二胎政策

一、问题的提出

自单独二胎政策在各地实施以来,已一年有余,虽然各地对单独二胎政策有极高的关注度,但是此次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出现生育徘徊。自单独二胎政策开始实施,至2014年12月,符合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中,只有106万对单独夫妇提出生育二孩申请,而生育的不足47万对。从数据上来看,这与计划实施之初所预计的每年新增200万人口的数据有较大出入,远未达到预期的生育目标。这种生育政策与政策实施效果的差异行为表明生育政策对生育观念的引导效果并不明显。

二、政策应然效果

(一)理性政策模型。该模型又称科学决策模型,其基本出发点是基于决策主体的“经济人”和“理性人”假设。生育政策的制定者都面对着一个既定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通过人口政策来缓解当前的人口压力。显然,理性政策模型认为生育政策的调整,必然会给原有的生育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

(二)满意政策模型。满意政策模型又称有限理性模型。满意模式要求政策目标基于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在单独二胎政策中,尽管符合政策要求的有1100万对夫妇,但是最后提出申请生育的仅有106万对,未占一成。许多人以此数据来断定单独二胎政策“遇冷”,这是对人口数据的一种误解。生育观念转化为具体的生育行为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风险与不确定性情况过多,生育观念本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概念,其构建效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当代孕育子女的主力军:80后,90后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经济因素必然成为其优先考虑因素。政策放开与否与其生育观念的转变并无直接必然的关系。人们选择生育或者不生育也是基于满意模型,即追求生育效益的最优化。

(三)渐进政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把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看做对

以往政策行为不断修正的过程,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公共政策是对过失的修正。单独二胎政策是我国人口政策中的一个环节,是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修正。在申请的106万对夫妇中,只有47万夫妇选择生育二胎,这充分体现了渐进模型按部就班,积少成多,稳中求变的三大原则。在当前稳定的发展社会形势之下,单独二胎政策所带来的“增量效果”着实体现了渐进的效果。“1100万--106万--47万”这个数据是充分体现渐进分析政策的模型的。渐进主义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强调巨大的跨度。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意味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巨大跨越,很有可能造成人口问题的失控。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在政策制定方面显得不够稳定与连续,这是不符合渐进政策模型的理论基础的。

三、单独二胎政策的实际操作效果

(一)生育意愿。

生育意愿是一种主观期望,主要包含生育子女的数量,子女的生育质量,子女性别偏好,生育时间要求等几个指标。

子女生育数量。在生育数量层面,我国传统生育计划生育政策的导向性功能与制约性功能在子女生育数量上的表现为一个,在特别条件下可以生育二胎。

子女生育质量。子女的生育质量体现在生与育两个阶段,主要是指在孕育子女阶段与培养阶段中的品质与质量,生育质量包含了子女的整个成长过程。在过去,子女的成长质量要求基础的生理需求,但伴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的巨大进步,子女的生育质量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们更加注重子女全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不管是一孩还是二孩,父母都会竭尽所能进行培养,也就是说生育质量这项指标不会因为子女的数量问题而导致指标水平的降低,这也就意味着而二孩的成长质量不会受到影响,二胎政策并未对该指标发生转变作用。

子女性别偏好。子女性别偏好表现为对子女性别期待值的高低。传统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随着社会的进步已经逐步退出人们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生男生女一样好”,也即对性别无明显的偏好倾向。单独二胎政策出台以来,子女性别偏好依然表现为“男女都好”,符合生育二胎的,亦偏好“儿女双全”,没有出现明显的偏好男孩或者偏好女孩的厚此薄彼现象。这就反映了此次生育政策的调整并未对子女性别偏好发生明显的效果,子女性别偏好受到其他更多因素的影响。

生育时间。子女的生育时间表现为适龄女性的生育年龄,科学的生育时间集中在23岁至30岁阶段。生育时间指标在二胎政策刺激之下没有出现较大的变动。

(二)生育动机与生育需求。生育动机解释了特定的生育动机,而特定的生育动机又源于一定的生育需求。国家的诸多制度对生育动机与生育需求产生了影响。有正式的制度如计划生育政策方面的各种法律规范,社会保障制度等,也有一些非正式的制度,如宣传先进的生育文化以营造良好的生育风气。传统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积谷防饥,养儿防老”等观念已在国家的制度建设之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特别是在当前养老机制,就业机制日益完善的社会大背景之下,人们的生育需求与生育动机不仅仅关乎于个人私德,还体现出一种更加长远的理性利益维护。具体来说,不管是否选择生育二胎,人们会认为孕育子女是每个人人生的“必然性”,生育子女的目标在于完成子女的社会化,43.7%的女性认为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太孤单,不利于其社会化以实现作为独立个体的生价值。同时,培育子女过程中可以增添生活趣,老年之后自己也会有更多的精神寄托。

结语

1.生育意愿中一些易为量化的指标比如生育数量,生育时间等,在单独二胎政策的刺激之下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相反,单独二胎政策对生育动机与生育需求却有较大的刺激效果,人们在单独二胎政策的号召下,有更加强烈的生育需求与生育动机。

2.生育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与各类因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政策是其中一个外在的客观环节。仅从单独二胎政策实施效果来看,生育实际行为与生育预期目标有着很大的差距,单独二胎政策并没有发挥引导生育观念的主导作用。

3.单独二胎政策实施以来,各省份的数据显示当前的生育政策“遇冷”,为此对于积极调整人口政策,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呼声越来越大。政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立竿见影。政策效果不可以仅仅从一年多的时间来判断,生育观念属于抽象的模糊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决定或者更改的。

参考文献

[1]周长洪.生育观念的概念逻辑模型,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23卷第2期第5-7页.

[2]杨倩倩,陈岱云.社会政策与生育观念--以社会控制为视角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10月第5期第19-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