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婷婷
我们入企以来,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的集体生活体验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与公司新入职员工一样,通过新员工2天理论和岗前实操培训,进行结业考试等。第二阶段:从事一线生产工作。这一段体验是比较辛苦的,每天7点上班,主要负责成品机顶盒的功能测试,一种不间断地机器似的重复工作。第三阶段:进入仓库进行相关流程和工作业务学习,我主要负责资料整理,报表填写和核对工作。我们融入员工队伍挺快的,主要源于我们本着诚恳的心。开始听工友说,有人不爱搭理人,喜欢玩手机、电脑等,我就把自己完全当成其中的一员,而不是体验、实习的身份,主动与工友打招呼,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在做什么,然后与他们一起做,哪怕是自己不喜欢的。为了便于沟通,我还非常认真地跟工友学习白话,尤其是同唱粤语《朋友》印象深刻。我们以勤奋努力、友善真诚的态度和表现,与工友建立了非常友好的感情。
伟创力电子设备(深圳)有限公司有员工3500人左右,约600名属工会会员。在我们看来,企业工会更多的是承担企业一般活动和后勤等工作,实属“活动工会”。多数生产线员工不知道工会,就算知道也认为工会就是组织活动的,甚至反映工会就是后勤工会,如保安说,工会就是弄弄花草,开会摆摆桌椅。仓库工作人员知道有员工心理关爱中心,相对了解工会。
工会会员会费2元/月由企业承担,主要原因是企业财务流程复杂。工会委员与普通员工对工会的了解差异较大,他们比较熟悉工会的选举、代表的产生等情况,对工会的职责较为明确,并在活动中担任工作人员或辅助人员。工会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工会活动不限于会员与非会员,会员的差异性服务不明显。
伟创力厂区生活、娱乐设施比较齐全,有足球场、篮球场、图书馆及电子学习室、医务室、小卖部、银行自助取款机等。其中,有英才和中南2家劳务派遣公司入驻,每周有3批新入职员工,每批约20-30人,员工流动性较大,且男女比例差异大,女工相对难招。员工反应较强烈的是饭补标准低,150元/月,且标准多年未调,因物价上涨厉害,实际只够每月的早餐钱。另一方面,公司夜班费相对于日立、理光每班16元、18元,补助较低。
对学习及成长需要,产线上的员工与非产线的员工有较大差别。产线上倒班加班,无充足的时间学习,且工人乐于加班,因为工资主要靠加班工资,所以除了助拉、线长以外,普通员工的学习需求并不强烈。在公司晋升机制较完善的环境下,除管理人员外,仓库、办公室等人员(尤其是接触客户较多的员工)学习动力比较足,也会充分利用企业的学习系统和资源。员工在外面报班学习比较贵,可能2个月的工资才能交一期学费,而一旦没有坚持下去,学费就打了水漂。他们希望有学习补助机制。在与一些员工交流中了解到,他们对自身处于流水线的辛苦工作状态表示无奈,尤其是自己学历低又没有任何工作技能,对于职业前景也比较迷茫。然而,家里的弟妹却依然在走自己的原路,在家不好好学习,要的零花钱多,出来又是没有特长的打工一族,如此恶性循环。他们希望自身的经历能给弟妹以警示,但却无能为力。所以我在思考,对工人的延伸服务能否加强员工的归属感?能否作为工人服务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