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慧岚
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外地打工者蜂拥而至。大量打工者出于经济原因,没有选择进城市生活,而是住在城郊,所以在郊区的学校成了外地学生的理想选择。每年,有很多外地学生跟随父母,像迁徙的鸟一样风尘仆仆地走进这些学校,所以这些学校呈现出外地学生比本地学生还多的景象。作为一名班主任,面对这种情况,要努力使外地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更好地管理他们,让这些“小候鸟”虽然人要随父母不断搬家,而心不用再迁徙。
首先,让外地学生熟悉学校,融入集体,了解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更快地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在每年开学报到的时候,如果来了新学生,就要带领他们走遍学校,让他们了解科任教师及他们的办公室,了解学校行政各处的作用和位置,了解操场、食堂、厕所等所在地,让学生对学校迅速熟悉起来。其次,下发班内学生调查表,了解学生的籍贯、家庭成员、就学经历等,做到对外地学生的情况心中有数,能因材施教。最后,组织班会课,让学生畅所欲言,消除陌生,增进了解,提高团队意识。在学生已经互相了解、抱成一团了以后,再针对外地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疏导,让他们在生活上感受到关爱,让他们在学习上品尝到鼓励和信心。在班集体管理中,关爱外地学生有以下几种常见措施:
一、学生口音差异怎么办
外地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主要来自农村。由于外地教学水平相对薄弱,所以有不少学生的普通话存在问题,有的普通话乡音浓重,如,“n”和“l”不分、“f”和“h”不分。有个别学生拼音十分差,还有的习惯了家长教师带有口音的普通话,甚至觉得上课听不懂。有的外地学生因为口音问题而自卑,害怕别人嘲笑,上课不愿开口回答问题,还有个别学生会和老乡悄悄地说起家乡话。针对这类问题,可以采取这些对策:1.利用班会课这个平台,利用黑板报等,开展“夸夸我的家乡”“说说家乡话”等主题活动,让学生相互了解,相互肯定,相互鼓励,让外地学生意识到其实不止自己,别人也会有或多或少的发音问题,敢开口说普通话,愿意说普通话,进入良性循环。2.让拼音基础差的学生,与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结对,并用小组考核的方式进行激励,同时,让语文教师对这类学生专门教学,让他们尽快跨过语言关。3.让所有的任课教师把握好学情,合理教学,慢一些讲,让所有学生都能听清。
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怎么办
除了口音,外地学生在学习上最难越过的就是英语关。他们往往会出现语文和数学非常优秀而英语不及格的现象,有个别学生甚至小学没有英语基础,这对英语教师是个巨大的挑战。而英语的薄弱会带来学生信心的丧失,严重的会拖累其他科目,影响到学生的总体学习水平,这对班主任也提出了挑战。针对这一特点,可采取如下措施:1.配合英语教师,对学生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背诵、默写要求,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英语。2.举行背单词比赛、英语书写比赛、口语对话比赛、英语小报比赛等,激发学生学英语的热情。3.鼓励英语有进步的学生,评比英语进步之星。4.利用自习课让学生看原声电影,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学生回家后家长不在家怎么办
很多外地学生家长工作为三班倒,经常上夜班,导致一些学生回家后无人看管,引发各种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要逐一采取相对应的措施:1.安全问题。由于条件限制,学生要独自在家,为保障这类学生的安全,要经常与这类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与学生家长交流对策,让学生能安全在家。2.学习效率问题。由于家长不在家,所以一些自觉性比较差的学生会产生作业马虎、甚至抄袭、不完成作业、文科背诵偷懒等情况,针对此类情况,要对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以取得较好的效果。3.学生交友问题。由于家长忙碌,个别学生会出现呼朋唤友、形成小团体、疏于学习、甚至出现一些违纪违规的行为,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QQ和学生成为好友,了解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把心思多放在学校里、学习上、班集体活动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
教育是一种心的交流,一种成功的教育,必然会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肖川教授曾经说,真正的教育不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灵魂和高度。不管学生来自何方,只要教师带着爱心去和学生交流,带着用心去为学生考虑,带着恒心去拓展教育的外延,学生就一定会用决心和信心来回报教师的关爱。把爱带给这些外地学生,用一颗真诚的心努力关心这些迁徙中的“小候鸟”,真正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