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银秀
诗歌偏重直觉和灵感,可含蓄可直接地抒发强烈的感情。毋庸置疑,抒情是诗歌的长处。但是,高考对诗歌作了限制。相对来说,议论文体有比较固定的模式,比较容易入格,因而也比较容易获得基准分甚至较高分数。另外,对于十八九岁的高三学生来说,锦瑟年华有着充溢的情感,需要诗一样的言语来抒发。如果诗的情志与理的旨趣妙合无垠,就能使文章灵气摇荡,魅力四射。所以,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写作议论文时,处处显露深挚的情意,当然是很重要的。
一、议论文中处处见深情首先要学会“眉目传情”。
“眉目”当然指文章的题目,议论文中的深情首先见诸题目。 “久闻大名”、“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之类的词语,可以表达人们对对方的仰慕和赞颂,说的都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名的感受。常言说,文如其人,可以说一个别致新颖富有个性的作文题目是文章成功的一半。如2014年高考的满分作文,单从题目来看就独具匠心,并且能感受到作者们内心深处荡漾的情潮,令人难以忘却。如湖南高考满分作文《我以我心绘风景》,四川高考满分作文《世界为立心者鼓掌》,山东高考满分作文《窗外》,重庆高考满分作文《最美是那一声问候》,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我的路 我的门》,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青春永不褪色》等。这些作文题目,流淌着情感的溪流,让人们看到了作者丰富的内心,独特的思想,广阔的视野,坚毅的眼神,澎湃的热情。让人们也跟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或者让人们一起柔软内心的最深处,去关注繁复人生。一个好的题目,就像清丽的眉目,让人怦然心动。
二、议论中要引用诗词经典来撩拨人们内心炽热的情感。
2014辽宁高考满分作文《境》:“我们是痛苦的,因为我们自由!”《自由之路》的卷首语如是说道。这句话初一看或显偏激,但是细思之下,却别有滋味。人们很多时候往往正是因为可选择的太多而陷入迷茫和混乱,甚至失却了本来的自己。今时今日的哲学世界并不赞同唯心主义,然而有时候我们在抉择时却需要告诉自己:“你之所以看见的,正是因为你想看见。”恰如星空下的霓虹,或许你只是把目光聚焦在绚丽的霓虹中,其实璀璨的繁星也依旧存在,想要看清楚两者的话,你只需要揉揉已经被色彩缭乱了的眼睛。
那该怎样来引用古典诗词和经典文句来引起人们的共鸣呢呢?首先是如满分作文的材料那样直接引用,让人们在不由自主的诵读中感受理性的意趣和感性的情意。正如以下文字:“牵牛花盛开的季节,葬礼的号角早已吹响”,不是谁都知道要敬畏生命的短暂。“午后如果阳光寂寂,时间默默,在光之末端或思之极处,看岁月往复去哪里。生死同一。”不是谁都能领悟生命的长短早已不是用生死去衡量。我记得克里克的《盲女》里写道:“而今这一切画面图像都化入声音而已,早已不再企及我的双眸”。那个十五岁的盲女说,我只想再看看太阳初生时的余晖氤氲在海上,我只想再看看落入他人瞳孔深邃处的温柔……这样的旁征博引,不但显现功力,文气氤氲,更深深地扣动了人们的心弦。
其次,我们还可以仿写出含情带意的佳句来。如“月华清,即使是白玉盘、瑶台镜,终不过是一个偷儿,偷得太阳的一抹光辉,来遮掩坑洼不平的本质。星光渺,即使缥缈闪烁,迷离人眼,终不过是个陪衬,衬托出月光的明亮。”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这样的句子不但闪烁着作者智慧的光辉,更流露了作者真挚的情意,或许是最能感动读者的地方。
三、小结:
其实,我想说的只有一句话:议论文也要字字含情。题目的拟制,其实是对材料的咀嚼,是对现象的独特审视。诗词经典的引用,无非是出自内心的共鸣,其中个体对诗词经典的理解也是带有鲜明的情感色彩的。对生活的观察,对社会的思考,对人生的品味等就更不用说是个体用心的投入了。只有真正做到让文章成为“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歌”,即使文笔很稚嫩,文章也自然能感人肺腑。以上是我在高三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一点摸索,如有不当之处,请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