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界面现象和胶体化学原理的人文素质教育

2015-12-04 20:46张业李和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9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

张业+李和平

摘要:本文尝试对传统的大学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期构建新型大学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将蕴含于物理化学之界面现象和胶体化学中的人生哲理渗透到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界面现象;胶体化学;人生哲理;人文素质;教学漫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065-02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当代大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应当放在构建促进当代大学生应对社会变化和谋求个人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上。大学课堂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就应对大学生进行与其未来个人发展相关的更为深刻的、更为密切的教育陶冶。具体来讲,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应当着眼于创设丰富多彩的、富于启发性的、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模式[1,2]。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来讲授物理化学之界面现象和胶体化学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所做的工作[3]。

一、物质的表面分子与内部分子不同;看问题时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在界面现象一章中,首先讲述了物质表面分子与内部分子的差异。任何物质均存在表面,而表面分子与内部分子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在受力方面,表面分子受到内部分子吸引的合力大于零,而内部分子受到周围分子吸引的合力等于零,即表面分子与内部分子在受力上有区别。其二,在能量方面,表面分子的能量较高,而内部分子的能量较低,即表面分子与内部分子在能量上有区别。将这一原理进行类比移植,可以警醒人们在看问题时应当注意事物的表面现象与内在本质之间的差别。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表面现象与其内在本质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看问题时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过去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即看问题时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此,还应特别强调的是,有时事物的表面现象与其内在本质之间截然不同,即表面现象只是其内在本质的假象而已。这时,在认识事物时就不应被其表面的假象所迷惑、所蒙蔽、所误导。在人类认识自然世界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如天文学上由地心说到日心说的演变,即由太阳东升西落的表象所确立的地心说到地球环绕太阳公转的日心说的确立,这种由表象到本质的对于真理的逐渐逼近,就是典型的一例,历史上曾经有人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一典型例证对于人们看问题时要客观地、正确地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明显的警示意义。

二、物质的曲率半径越小,附加压力就越大;人的交往圈子越小,心理压力就越大

在界面现象一章中有这样一个原理:物质的曲率半径越小,附加压力越大。其数学形式为Δp=■,其中Δp为物质所承受的附加压力,γ为物质的表面张力,r为物质的曲率半径。对于这一自然科学规律,也可以做这样的理解,即物质被限定的范围越小,其所承受的附加压力就越大。将这一自然科学原理进行推广,可以用来阐释一个社会科学原理,即一个人的交往圈子越小,其心理压力就越大。社会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都需要与社会中的其他人进行交往,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进而舒缓其可能产生的心理压力。生活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会有心理压力,而排解心理压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与人交往。平时我们常说,将自己的痛苦对别人倾诉,痛苦就会减半;将自己的快乐与别人分享,快乐就会加倍,就是这个道理。纵观那些曾经做出过过激行为的人,往往是其个人的交往圈子太小,个人痛苦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排泄所致。这一原理应当让每一个大学生知晓,因为过去在全国许多高校曾经发生过不少由于自闭而导致心理问题,并最终引发种种悲剧的发生。此外,从另一个积极的方面来讲,一个人的奋斗成功最终是离不开社会所提供的帮助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社会中人。许多时候,一个人的问题或困难会借助于社会的帮助迎刃而解,由此也就不存在心理压力赖以滋生的条件。如此,以上原理便得到了正反两方面的支持。

三、润湿角不同则对物质的润湿程度不同;视角不同则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不同

在界面现象一章中,液体对固体的润湿程度是用润湿角来衡量的,即不同的润湿角对应于不同的润湿程度。当润湿角小于90度时称为润湿,而当润湿角大于90度时称为不润湿。由此则可以让我们联想,当我们以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事物时,对于事物本质的理解程度可能就是不同的。客观地讲,如今许多大学生的思想并不成熟。许多时候,他们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往往过于简单或肤浅,看问题时要么有失偏颇,要么作出完全错误的理解。对此,作为一个老师平时就应当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必要的训练和正确的引导。即首先应当让学生明白,看问题时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去认识,而由此可能会导致对事物本质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别。其次还应当让学生明白,对于一个事物本质的认识,还应结合其发生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等因素作全面综合考虑。如何才能客观地、公正地认识一个事物,是需要这种开放式的多元化思想的,而不应只是人云亦云式的从众或仅仅依据个人的好恶作出简单主观的判断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四、胶体不是一类特殊物质,可以是一定分散度下的任何物质;成功人士不是一类特殊人种,可以是人生奋斗到一定程度的任何人

在胶体化学一章中,首先介绍了胶体的概念。胶体的定义为分散相粒子的尺度介于1到1000纳米的分散系统。由此可见,胶体这一概念并不像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那样是一类特殊物质,而是物质在一定分散度下的一种存在形式或状态。任何物质只要其分散度达到1到1000纳米均是胶体。这种对于传统意义上人们对胶体概念理解的颠覆,对于一个人的奋斗成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启迪意义。生活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对于那些成功人士往往在心中充满了崇拜,认为成功人士是一类与生俱来的特殊人种,抑或认为上天或命运对他们格外眷顾使然,因此认为对于他们是可望而不可及。相形之下,难免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自卑或抱怨。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客观地讲,那些人生取得成功的人绝不是生来就是成功人士,都是在经历了一番漫长的努力奋斗之后最终才走向成功的。其实,每一个人只要不断地付出努力,锲而不舍,百折不回,最终都有可能成为成功人士,这便是走向成功的秘诀。当下,许多媒体所报道的一些成功人士的艰苦奋斗历程,为此提供了大量丰富而令人信服的例证。endprint

五、物质的不同形态会产生不同的光学效应;人的不同心态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

在胶体化学一章中讲到,不同形态的同一物质与光相互作用后会产生不同的光学现象或光学效应。例如,粗分散系统对光表现为反射,胶体分散系统对光表现为散射,而真溶液分散系统对光表现为透射。将这一不同形态的物质产生不同的光学效应原理进行类比移植,可以用来阐述当一个人以不同心态看待同一事物时所产生的心理差异。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有好的心态,这是很重要的。好的心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即“别人对我”和“我对别人”。就前者而言,具体来讲,就是要正确地对待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和行为。许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听到别人对自己的种种评价和议论,对此,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言论,我们都应当冷静地、客观地进行理解和分析,正确对待。尤其是对于那些善意的、中肯的批评,我们更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虚心以待,知过必改。须知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唯其如此,我们的人生才会越走越高。至于对待别人对我们的行为,也应用心甄别,设身处地地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同样应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平心静气地去积极面对。而就以上提到的后者即“我对别人”而言,就是要主动地、积极地善待别人,即对于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同样应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理解和帮助别人。具体来讲,就是当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时不应妒忌,而应虚心学习、见贤思齐。而当看到别人不如自己或者遇到困难时,不应不管不顾甚至是心中窃喜、幸灾乐祸,而应当伸出同情的援助之手帮助别人,扶危济困。这里所说的好心态,其实就是平时人们常说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认为,在当今社会,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就其社会意义而言更重要。只有人人都有好心态,构建和谐社会才不是一句空话。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新时期的大学课堂教学应当教书与育人并举。知识的价值在于其应用,而面对当今许多大学生在从业之后知识浪费现象严重的现状,本文所倡导的这种寓人文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的理念,不失为一种可供借鉴的教学模式,它为课程教学创造了附加价值,相信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未来人生产生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同时,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也为枯燥的课程教学本身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改善了教学效果,从而真正践行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

致谢:本文原稿经南京大学化学系沈文霞教授过目后,曾给予高度评价,在此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中央教科所比较教育研究室.世界著名教育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3]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
论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人文素质培养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