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张向梨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71006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制定了我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蓝图。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1】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变最终需要变革课堂教学结构,从而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
当前中小学课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矛盾日益突出。如“教师的权威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矛盾,“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认识事物的方式”的矛盾,“教师的有限精力”与“学生的知识悬殊、人数众多”的矛盾等。如果这些矛盾不解决,将会影响到课改的进程,阻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与分层教学相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矛盾。
本文在深入分析翻转课堂与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得出二者各自的问题以及二者结合的优势;进而提出分层教学思想导向下翻转课堂设计的策略,并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为例设计教学,以期能为翻转课堂教育实践工作者们提供借鉴。
翻转课堂是指“将知识学习过程中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颠倒过来,即知识传授在室外,由学习者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师微视频课程,完成针对性练习等方式完成;知识内化在室内,通过协作探究完成”【2】,是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的“逆序创新”。【3】
翻转课堂在国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推进。美国是翻转课堂的发源地和实施重地,林地公园高中、克林顿戴尔高中、拜伦高中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典型高校。此外,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都在高中不同程度地实践着翻转课堂教学。【4】与此同时,国内翻转课堂在高中的实践也成就显著。如重庆聚奎中学提出的“三四五六”教学模式【5】;山东省昌乐一中提出的“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且所有班级、所有学科都已常态化实施翻转课堂。
分层教学在西方的雏形是1968年由美国教育家哈里斯(Harris.W.T)在圣路易州创立的“活动分团制”,又称“弹性进度制”【6】;而国内的分层教学可追溯到孔子的“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即“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主张针对学生学业程度的高低给予不同的指导。
心理学、哲学和教育学为分层教学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无论是分层教学初期盛行的“文纳特卡制”、“道尔顿制”,还是当今为大家所接受的“掌握学习分层教学模式”,都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以适应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学习速度学生的学习。分层教学的主要观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允许学习慢的学生用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以达到目标。
(2)提供不同的学习途径,以此适应不同能力的学习者。
(3)为在通常学习中没有达标的学生提供补救办法。
(4)向学习快的学生提供扩充和加深的活动。
尽管翻转课堂存在着众多优势,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在所有翻转课堂的研究中并未针对国内“大班授课”下“整齐划一”的现象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以适应人才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美国高中课改中强调“人的天赋、兴趣及才能等是有差异的,应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关照,对有潜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7】因此,在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实施过程中也要注意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分层教学在理论上固然可以解决学生差异的问题,但是传统的分层教学没有先进的技术支撑,并且大多数是靠教育实际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实践,经验性非常强,缺乏理论深度、哲学反思和系统的理念架构。而国内翻转课堂高校的研究者比较多,有着深厚的理论积淀,且大多数传播都是靠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的。将两者结合,不仅可以弥补二者的不足,而且还会产生更大的优势。具体如下:
(1)从“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教学走向“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个性化学习
传统班级授课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而分层教学导向下的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是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允许学习慢的低层次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充分地理解教材及微视频的内容,以此弥补学习能力差或学习速度慢带来的缺陷。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最重要的特点是利用微视频进行学习。微视频更加形象生动地呈现了重难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中层学生向高层次提升,可通过向高层的学生学习,以及利用优质的微视频资源进行学习,逐渐突破自己,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高层学生可以得到更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从传统知识传授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精力对高层次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高层次学生达到他们的个性化要求。
(2)从“知识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位”的价值追求
从学生角度来说,体现了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到“主动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掌握知识”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目标,综合素质,如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等的提升才是最终目的。翻转课堂突破了时空限制,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利用课前的自由时间,重复观看自己不理解的知识,上课时可以针对自己不会的问题积极参与讨论;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不同广度和深度的教学,学生可以获得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从教师角度来说,实现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的角色重定位。教师可以进行视频录制,避免人工重复上课,而将重点放在组织教学及进行个别化指导上;教师可以将重难点更加有效地传给学生,不会因为学生太多而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将学生进行分层,可以达到因材施教,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教师也可以通过录制微视频,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组织,可以将纸质教案转变为生动的视频材料,作为“先行组织者”传递给学生。
本文借鉴卢强提出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8】和山东省昌乐一中提出的“二段四步十环节”的教学模式,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操作性强的特点,设计出分层教学导向下的翻转课堂设计模型,如图1所示。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课中、课后。
图1分层教学导向下的翻转课堂设计模型图
课前教师先依据学生水平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依次编号为A层、B层、C层。课前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学案分层编制、微课的录制、在线测试问题的分层编制;学生基于老师编制的学案及录制的微课进行教材自学、微课助学等,并利用社交软件(如QQ、微信等)进行合作互学,最后再进行在线练习自测。
(1)目标分层
处于A层次水平的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对这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要求是培养其评价作品的能力及创新思维;处于B层次水平的学生可以完成课堂要求完成的任务,对这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要求是培养其应用能力与分析辨别能力,在此基础上向A类提升;处于C层次水平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对这个层次学生的要求是完成教学大纲要求,在此基础上向B类提升。
(2)教材内容侧重点不同
处于A层的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侧重于拓展知识部分;B、C层学生要重视对基础部分的阅读和掌握。这样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学生可以在能力范围内进行学习,不会因为太难而放弃,也不会因为太简单而忽视。
(3)微课设计分层
微课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讲解生动、反馈及时、易保存检索。不同层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因此需要设计不同的微课。在微课录制中,教师犹如面对学生,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进行不同的讲解。这样省去教师对水平比较差的学生进行重复讲解的时间,学生也可以反复观看自己不会的内容,更加有针对性。
(4)在线测试分层
学生通过在线练习,获得及时反馈,可以知道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的程度。对于A层学生,设置问题时,除了围绕教材及微视频的重难点以外,要设置有关课外拓展内容的练习题;对于B层学生,练习题主要围绕重难点进行;对于C层学生,主要针对课本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进行设置练习。
(5)导学案设计分层
将分层思想引入导学案的设计中,将会使导学案更加有助于不同需求学生的学习。翻转课堂导学案编制的原则为“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相结合、个体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具体讲解与抽象概括相结合、学习知识与掌握方法相结合、时空开放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知识掌握与层级训练相结合”。【9】
课中,教师针对课前的问题或案例进行讲解,然后通过教师机将分层任务发给不同的学生;学生再操作练习,并且寻求同伴帮助,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然后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上交。翻转课堂课中的分层主要是任务分层和活动分层。
(1)任务分层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主要任务是关于学生操作练习的任务。对于A层学生,设置任务的时候对作品的要求要高一些,如学生不仅要满足作品的基本要求,而且还要融入自己的创意和思想,并且能鉴赏同伴的作品;对于B层学生,要求制作出跟案例相仿的作品;对于C层学生,要求模仿案例,做出案例的效果。
(2)活动分层
活动分层采用同质和异质相结合的方式,如图2所示:2人一小组,6人一大组,小组采用同质分层,大组采用异质分层。异质分层采取“一帮一”的措施,A层学生帮助B层学生,B层学生帮助C层学生,各层次学生也可以相互讨论。上一层的学生通过帮助下一层的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同层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互相理解并一起进步。
(3)指导分层
在活动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以及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给予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的指导。对于A层学生,通过不断启发和提问的方式进行,注重思维的点拨;B层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对于A层来说弱一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拔高性的提问;对于C层学生教师可以边讲边演练,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注意去模仿。
图2小组活动分组模型图
课后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由于学生层次不同,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需要有所差异。主要采用“进退制”和“特殊关照制”。对于下一层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考虑向上一层加入,对于表现非常差的学生可以考虑向下一层加入。对于每次表现都很优秀的A层学生以及每次都表现很差的C层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照”。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布置不同的与其水平相适应的拓展实践任务。
分层教学导向下的翻转课堂的设计须遵循以下原则:主体性、创造性、针对性、系统性、发展性,如图3。
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价值需要,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达到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图3分层教学导向下的翻转课堂设计原则
创造性原则: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
针对性原则: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组织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系统性原则:多层次、多维度设计和组织课堂。
发展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遵循上述原则才能有效设计课堂,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发展。
翻转课堂的理念本身是先进的,但是引入中国却带来各种“水土不服”,归根结底是由于教师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要想实现真正的教育变革,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教育的变革需在实践考察的基础上,先从头脑中去变革,再以理论去指导实践。
教师要做好转型工作,教师不再是传统课堂中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要把学生真正当作教学的主体,给予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差异,对于课堂的理解程度会有所不同,因此更需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
本文参考Chen,Y.的翻转课堂的学习环境模型,[10]设计出分层导向下的翻转课堂的学习环境模型,分为同步学习环境与异步学习环境,如图4。同步学习环境主要是指课堂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安全的学习气氛,在这种环境下,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照顾,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异步学习环境指课下的学习环境,主要包括存储在固定学习平台的数字资源、云资源以及社交平台。存储在平台上的资源有微视频、电子导学案以及提供下载的一些资料等;云资源是指基于云平台的一些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网络探究;社交平台包括QQ、微信等,可以有效支持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图4分层教学导向下的翻转课堂环境创设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分层教学思想导向下翻转课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瓶颈问题——针对学生差异如何设计课堂。这是翻转课堂教学的一次探索,并且这一探索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本文提供了分层教学导向下翻转课堂的设计策略,并且给出了实施建议,希望能为基础教育的理论研究者以及教育实践工作者们提供借鉴。
[1]刘延东.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EB/OL]http://new 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9/05/c_112974525.htm.
[2]祝智庭,管珏琪.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9.
[3]祝智庭,贺斌,沈德梅.信息化教育中的逆序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12.
[4]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5]龙宝新,孙峰.翻转课堂与高效课堂间的异同与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14(12):98.
[6]叶琳.分层教学的历史、现状及其反思[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
[7]王定华.美国高中课程改革考察与分析[J].教育研究,2007(3):77-82,86.
[8]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91-97.
[9]黄国发,张福涛.翻转课堂导学案编写指导与案例分析[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5.2.
[10]Chen,Y.L.,Y.P.Wang.Is FLIP enough? Or should we use the FL FLIPPED model instead?[J].Computersffamp;Education,2014(79):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