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北和
古人“名”与“字”的讲究颇多,其关联也是多种多样。
一、“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二者相互辅佐,互作解释,即所谓的“同义互训”。
如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的宰予,字子我,“予”字在古代的解释即是同“我”;东汉史学家班固,字孟坚,固和坚都有“坚定不可动摇”的意思;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唐代大诗人杜甫,字子美,“甫”即“男子之美称也”;北宋散文家曾巩,字子固,“巩”和“固”的意思也几乎相同;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字鹏举,“大鹏展翅”扶摇直上才叫“飞”。
二、“名”与“字”含义相左或相反,二者互相对立,各从反面作解,即所谓的“反意相对”。
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字退之,“愈”为胜过之意,“退之”则是约束使其“勿胜过”;北宋词人晏殊,字同叔,“殊”即为不相同,和“同”的意思刚好相反;南宋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是明亮的意思,而“晦”则是昏暗的意思。
三、“名”与“字”含义由此及彼,二者意蕴递进,生发出“更进一步”的内涵,即所谓的“相关联想”。
如关羽,字云长,由鸟儿的羽翼可以联想到天空飘动的白云;贾岛,字浪仙,由岛屿不难联想起浪花的自由飞舞;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知命”“随遇而安”故能够“居易”;苏轼,字子瞻,“轼”指车厢前供人凭倚的横木,“瞻”乃“高瞻远瞩”之意,这里的“轼”和“瞻”即是由倚“轼”而推想到“瞻望”;唐寅,字伯虎,由寅联想到“十二地支”的寅与虎相配。
素材解读:“名字”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一个或几个字,跟姓合在一起,用来代表一个人,区别于别的人。”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名字是用来称呼的。然而,在中国古代,“名”和“字”并不是一回事,二者是分开使用的。古人的“名”和“字”是很复杂的,但我们却能从他们的“名”和“字”中学到很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