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还是文化传承对我国普通高校传统武术教育的反思①

2015-12-04 14:17:22王龙飞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8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体育项目普通高校

王龙飞

(南京邮电大学体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江苏南京 210023)

技术教育还是文化传承对我国普通高校传统武术教育的反思①

王龙飞

(南京邮电大学体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江苏南京 210023)

该研究以我国普通高校的传统武术教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传统武术教育的内涵、现状以及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我国普通高校传统武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我国普通高校的传统武术教育应更加注重武术文化的传承、传统武术的教育方式不能简单的与西方体育项目相等同、高校应给予传统武术教育足够的重视。

技术 文化 普通高校 武术教育

1 传统武术教育的内涵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现代化的冲击,传统武术也在适应、发展。自武术产生以来,其教育功能一直受到社会的重视,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武术是国家培养军事人才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社会,随着武术在军事领域功能的淡化,武术的军事教育功能较之传统社会也有所削弱。但是,传统武术健身、防身、德育等方面的功能却仍然存在。特别是与西方体育项目相比,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杰出代表,传统武术蕴含了更多的民族传统文化,这是其它项目无法替代的。从当今世界各国来看,日本的武道、韩国的跆拳道在国家都是被作为民族瑰宝进入校园的。具体而言,传统武术的教育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缩影,它秉承“以德成人”的儒家教育思想[1],具备德育、智育、健身、养心等教育功能。

2 传统武术教育在我国普通高校中的传承现状

当前,传统武术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在我国普通高校的教学中,学生自主选课、自主选择老师、自主评教的前提下,学生更多地在选择国外的体育项目而非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别是武术。而且与日本、韩国不同,我国普通高校基本是将武术与西方体育运动项目一视同仁地放入体育课程教育。传统武术教育在我国普通高校中并未受到特殊的礼遇。在普通高校中,往往会按照武术的内容将武术课程分为套路与散打两类。由于现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行的是学生选修制。因此,武术课程并不是面向所有学生。在选课时,西方体育项目还是更受青年学生青睐。在教育方法方面,由于普通高校的体育课实行的是大班制,班级规模一般是在30左右。这样就为传统武术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传统教育强调口传心授、实战演练,一位教师可能只会面向一位或者几位学生。班级授课制自然制约了武术的传统教学方法。在武术文化教育方面,很多高校只是在新生入学时设置了体育引导课。在体育引导课中,教师也主要是在介绍体育课选修的注意事项以及学生体质测试中的各项事宜。学校并未针对传统武术设置文化教育的内容。只是选修武术的学生在武术课上可能聆听到教师关于传统武术文化的教诲。普通高校并未针对所有学生开设武术文化教育课程。因此,从武术课程的设置、武术课的教学方法、武术文化的教育等方面来看,我国传统武术在普通高校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

3 对我国普通高校传统武术教育的思考

3.1 技术教育还是文化传承

文化的概念有不同的定义。马林诺夫斯基将文化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技术层面。体育从产生以来,发展至现代社会,已经不仅仅是技术教育所能涵盖的。体育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文化。依照马林诺夫斯基的分类方法我们也可以将体育分为物质、制度、技术三个层面。从文化层面来看,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技术,应该从物质、制度与技术层面全方位进行教育。武术是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武术的教育绝不是单单的技术教育。但是,从我国普通高校武术教育的现状来看,过多地停留在技术教育层面。在武术教育的过程中明显对物质、制度层面的教育不足。与之相比,跆拳道教育在普通高校的教育则比较重视服装、礼仪等方面的教育。为什么国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做到,而对于我国自身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我们却做不到呢?我们当前亟需从文化层面对传统武术教育的内容进行提炼,在注重技术教育的同时,更加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3.2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能否与西方体育项目等同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体育文化开始在我国传播。在师夷长技的指导思想下,出于强身强国的初衷,我国学校开始引入西方体育运动项目[2]。至民国时期,政府开始意识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性,在学校开始对传统武术进行改良。政府将武术上升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的角度进行大力推广。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更加重视传统武术的教育功能。在中小学、普通高校都设置了武术课程,后来还开设了武术专业培养专业人才[3]。1956年教育部编订并颁布的中国第一部全国通用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就有关于武术方面的内容。1961年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被列入《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4]。在普通高校中,武术课程是面向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从目前的开展现状来看,普通高校基本将武术课程等同西方体育项目进行开展。虽然,教育部在公共体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弘扬体育文化的重要性[5]。但并未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别是武术项目给予特殊的强调。在实际操作中学校、体育部门都未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给予特殊的关照。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不能与西方体育项目等同。教育管理部门、高校以及体育部应给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殊的关注,应该从资金、师资、课时、教学方法等层面强化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3.3 我国普通高校对待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态度

中国武术从传统走来,其教育价值在在现代社会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但对于正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而言,社会形态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势必对传统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这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尤其重要。现今众多武术流派已经被列为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6]。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绝非传承人一方的行为,它需要政府、教育部门、社会各方的关注[7]。对于普通高校而言,传统武术教育进入高校教育,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它代表的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我国普通高校应重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因为它的内涵不仅仅是技术教育,它蕴含了更的传统文化精华[8-10]。普通高校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培育学校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借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平台,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1]邱丕相.武术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45-47.

[2]尹洪兰.中国近代武术教育思想的形成[J].前言,2012(19): 157-159.

[3]方方.论武术教育思想及其变革[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 25(2):132-134.

[4]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6.

[5]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8/201001/80824.html

[6]刘魁立.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河南社会科学,2007(15)1:26.

[7]王龙飞,虞重干.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对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4):92-94.

[8]王龙飞,虞重干.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少林功夫的保护[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4):58-60.

[9]王龙飞,陈世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传统体育保护[J].体育人文导刊,2008(11):25-27.

[10]近10年来我国武术文化研究评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 26(6):695-696.

G85

:A

:2095-2813(2015)10(a)-021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8.213

2013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文化社会学视野下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现代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2013SJD890008)。

王龙飞(1978—),男,河南开封人,南京邮电大学体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副教授,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博士后。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体育项目普通高校
传统武术怎么了?
少林与太极(2023年5期)2023-07-14 03:02:10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2:56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魅力中国(2019年40期)2019-01-12 21:16:28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5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6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