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吴国梁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健系,广西柳州545004)
将移动教育技术应用于体育理论教学的探讨*
李 娜,吴国梁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健系,广西柳州545004)
对开展移动教育的基本条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将移动教育技术应用于体育理论课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远程—现场教学和专家远程救助中的时空问题,有利于教学调查和评价快速反馈的实现,为学习者实现课内外学习一体化提供了平台。目前开展移动教育的软硬件技术已经成熟,将移动教育技术应用于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是非常可行的。
移动教育技术;体育理论教学;移动教育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成了今天可以完成多项信息处理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新的技术和产品的出现总是引领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随着这些智能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有人尝试把这项新的科技产品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并由此引发了教学模式和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变革。相关专家把这种基于移动网络技术所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定义为移动教育。目前,关于移动教育的相关研究也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关于将移动教育技术引入到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的相关研究在国内还不多见。本研究以此研究热点为切入点,对移动教育技术应用于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可能性、可行性及实际应用中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为移动技术应用于体育理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1.1 移动教育的概念
移动教育(mobile education,M-education)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连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利用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无线设备(如手机、PDA、平板电脑等),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以及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交流。
1.2 移动教育的特点及可实现的功能
移动教育是在通讯技术发展起来以后新兴的一种教育技术,它属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弥补了传统远程教育时空限制的问题,在达成“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任何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的目标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目前发展现状看,移动教育除了具有网络远程教育的数字化、个性化、交互性、网络性、跨时空性、虚拟性等特征以外,还具有移动教育独有的移动性、及时性、无线性等特点,使学习变得更加方便灵活、独立自主,内容也更加新颖丰富。
1.2.1 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新型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出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文件已经完全可以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进行浏览,实现了移动网络和传统互联网的无缝链接,移动终端可以和有线网络一样利用各种互联网学习资源。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限制,随时随地浏览相关学习资源。
1.2.2 为学习者提供学术讨论、求助、答疑的平台
在移动网络技术尚未普及时,人们虽已经可以在互联网上通过收发邮件、QQ聊天等方式进行实时交流,但仅局限于通过电脑有线上网展开交流,在时空上受到较大限制。移动网络技术发展起来以后,不但电子邮件、QQ等应用通讯工具扩展到移动终端,而且还开发出移动终端独有的微博、微信、易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使实用范围和通讯的实时性大大增加。学习者可以利用这些平台,采用文字、图片、语音甚至视频的形式,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随时展开学习讨论、求助、答疑,如移动户外情境教学、专家指导远程救助、专家指导远程修复、学习伙伴移动协作等。
1.2.3 在线测试
从远程教育开始,人们已经开始尝试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测试,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查和评价,这一点同样在移动网络上得到继承和发展。有的研究者正在尝试通过语音甚至实时视频实现对表演操作性的技术技能的远程考核。
1.2.4 辅助管理
远程教育同样也为教学管理提供了方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到学藉信息、课程资料、考试信息等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相关信息,管理人员也可以方便地通过即时通讯应用及时发出相关通知和提醒信息,使每个学员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相关信息。
目前,基于网络技术的远程教学已经较为成熟,很多院校都已经通过网络媒体技术为学习者提供各种远程教育资源,如各级院校的精品课程网站、教学视频等。然而体育理论课程是一类与运动实践技能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体育理论教学相比较一般理论教学,更加注重教学中的实践性和交互性,要想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增加实际练习、社会实践等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的学习内容,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具有交互性的教学和学习工具。
2.1 体育理论教学的特点
2.1.1 教学场境的时空转换性特征
从体育理论课程的内容来看,其主要内容都是针对运动实践的理论指导,这些理论内容的验证必须依靠和通过运动实践来实现。同样理论原理可能适用于一个或多个运动项目,要想在教学中完成对相关理论原理的验证,就要进行多个运动场境的转换才能实现。在传统教学中,对运动实践案例的分析多以教师讲述、展示图片或观看录像的形式进行,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抽象、呆板,不够直观真实,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1.2 运动事件的突发性特征
体育理论课程的许多内容都涉及到体育运动实践中的突发事件,如运动后的应激反应、运动损伤等,这些运动事件往往突然发生,具有不可预知性,针对这样一些突发事件开展现场教学是非常困难的。如在传统教学中,对于运动损伤的处理往往通过展示图片或观看录像,而实践练习也只能是单纯的模仿,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完以后也不知道如何去实践,或是不敢去实践,难以提高实践技能水平。
2.1.3 教学对象的流动性特征
体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在读书期间除了完成自身学业以外,还经常承担各种比赛任务,同一班级可能涉及多个项目,在校上课的学生人数经常发生变化,而外出比赛的学生由于离开学校,相关课程学习的连惯性和完整性则被打破。如何保持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完整性一直是体育院校教学中面临的难题。
2.2 将移动教育技术应用于体育理论教学的优势
2.2.1 有利于开展远程现场教学
体育理论课程是一类实践指导性较强的理论课程,通常要通过课堂讲解和户外运动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获得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仅通过抽象的课堂讲解很难使学生实现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但如果完全采用户外现场教学,则又很难保证提供足够的知识容量,这一矛盾一直以来是体育理论教学的难点。将移动教育技术引进到体育理论教学中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多学科教师之间加强合作,当理论教学涉及到运动实践的相关内容时,户外技术教学的教师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将户外教学的画面实时传递到理论教学课堂中,协助完成理论教学。
2.2.2 有利于实现远程专家救助
在体育理论课程中,如《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课程涉及运动实践当中出现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教学中主要包括理论讲解和技能实践两部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和模拟练习的方式进行,但在实践时主要是对实际发生的案例来进行,而这些运动实践中突发案例的发生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和不可预知性,因而开展实践教学存在非常大的困难,而运用移动通讯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当运动损伤发生时,现场人员可以通过移动通讯技术将现场情况实时传送给相关教师,相关教师可以根据实时画面对现场人员进行指导完成救助,这样既可以使受伤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救助或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又能使现场救助人员在专家指导下完成一次实践练习。甚至还可以对现场画面进行录像,在后期的理论教学中作为案例和视频教材,使学生获得最直观的教学资源。
2.2.3 有利于进行教学调查与评价
调查与评价是教学和管理中经常要完成的工作。如《运动训练学》教学中要用到大量的运动实践案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往往以学生自身的运动实践反馈信息作为教学案例,然而收集资料的工作一直是任课教师的难题,对反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往往会耗费教师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信度和效度都不高。若依托移动教育技术平台,则可以根据教学和管理需要,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将所要反馈的信息录入到手机客户端,并通过网络汇集到主机并自动进行分类整理,教师可以迅速获得所要的结果并运用到教学中。
虽然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发展已经为移动教育铺平了道路,但将移动教育技术全面应用于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缺乏政策支持,商业化程度低
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离不开商业运作。从移动教育的商业化运作来看,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完善的商业链尚未形成,目前开展的一些项目还未能真正深入到学校的核心业务。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有关移动教育政策的缺失,影响了移动教育的商业化运作。
3.2 网络资费价格较高
虽然从理论上来讲,将移动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已经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但当前网络资费水平较高也是影响移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移动网络主要按照流量收取费用,对于文字图片资料来说,所需要的流量不大,大多数学习者还可以承受,但对于视频资源来说所需要的流量要大得多,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移动教育视频文件的传输和发布。相信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相关资费也会相应下调,逐渐满足人们对移动教育学习的需要。
3.3 缺乏专门的课程教学软件
虽然当前可应用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网络终端的应用软件已经非常多,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但专门应用于课程教学的应用软件的数量还非常少,特别是专门适用于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软件更少,这也将是一个可能长期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制作课程教学软件的技术还无法象制作PPT教学课件那样为大多数人所掌握,仍然需要专门人员进行设计编写。但随着国家相关移动教育政策的制订和移动教育商业模式的形成,大量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软件将会被推向市场。
移动教育是移动通讯、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最新应用,是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移动教育技术有效解决了体育理论教学中远程现场教学和专家远程救助中的时空问题,有利于教学调查和评价快速反馈的实现,为课堂、课外一体化学习提供了平台。当前开展移动教育的各项技术已经基本成熟,未来移动教育技术必将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得到广范应用。但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移动教育技术的全面应用,需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1]乔军,吴瑞华,熊才平.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学应用及前景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2):81-84.
[2]隋清江,张艳萍,张进宝.移动教育:国内外实践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4(8):66-67.
[3]张红兵,张淑莲,李炜.基于3G移动终端的《集装箱运输实务》仿真教学设计[J].物流技术,2012(21):469-471.
[4]罗强,刘玉梅.基于移动终端的“高职院校教学助手”系统设计[J].科技风,2013(15):59.
[5]李正辉.基于移动终端的德育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4-5.
[6]朱文强.面向移动学习的英语音频跨语言检索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9.
[7]张辽东,王晓军.移动视频点播技术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J].软件,2012(11):113-115.
[8]李小春.iPad教学观摩课引起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2):17-18.
[9]张鹏.移动教育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1):21-22.
[10]张慧.移动教育的主要功能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5):48.
Feasibility of Application of Mobile Education Technology in sports Theory Teaching
LI Na,WU Guoliang
(Sports and Health Dept.,Liuzhou Higher Normal School,Liuzhou 545004,China)
The paper analyses the basic conditions,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applying mobile education.The mobile education technology can solve the time and space problems of the remote on-the-spot teaching and remote expert help section and is helpful to the teaching investigation and rapid feedback of assessment.The mobile educ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platform for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of classroom and outdoor.At present,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of the mobile education are ready for use,so it is feasible to apply the mobile edu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sports theory teaching.
mobile education technology;sports theory teaching;mobile education
G807.4
A
1672-268X(2015)03-0087-03
来宾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项目(LBJK2012B012),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改项目(LSZ2013JGB04)。
201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