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兆媛,何敏学
(1.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2.长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130032)
“校地联合”安全使用全民健身路径对策的研究
黄兆媛1,2,何敏学1
(1.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2.长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130032)
全民健身路径是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的重要惠民举措,而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正确掌握基本动作要领至关重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管理学、体育学等多学科视角,提出采用“校地联合”的形式,对全民健身路径安全使用及护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与论证,以期全民健身路径在实施《全民健身工程》中达到最佳的功效,真正实现《全民健身工程》的惠民宗旨。研究认为:设计“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形成合力机制;掌握全民健身路径器材的使用方法及养护技术是实现“校地结合”,指导群众科学、合理、安全地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关键。
校地联合;全民健身路径;健身器材
全民健身路径最初出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方经济比较发达国家,一般设置在环境较好,空气清新的公园、河畔、居住区绿地等处,各个体育健身器械之间还有一小段路径连接,所以,人们就称之为“健身路径”[1]。每种健身器械上都设有标示牌,标示牌注明每种健身器械的名称、使用方法、健身功能以及安全使用的注意事项,有的标示牌配有详细的动作图解、使用时的热能消耗及评分标准等。健身器械多为金属或合成材料制成,和谐的色彩与自然环境融合,人们在这种环境下享受运动的乐趣。在全面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大环境下,1996年9月,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建立了我国第1个健身路径—“多功能健身路径”。全民健身路径的投入和使用,适应及满足了我国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通过健身,社区居民之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改善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使社会和谐文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截至2014年6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体彩中心发行体育彩票已累计超过7 690.29亿元,为国家筹集体育彩票公益金2 091亿元,这些公益金主要用于全国各地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2]。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以“全民健身路径”、“群众体育”、“健身器材”等为关键词,查阅文献20余篇,并通过长春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导论等书籍5本,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并访谈了吉林省体育局负责人1人及体育局群众体育处负责人1人、长春市晨晚练活动点负责人2人、东北师范大学社会体育方向教授2人,了解了群众健身、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现状及相关问题,为研究结构的确定提供了指导,并为全民健身路径安全使用及养护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在社区,广大社区居民可以在全民健身路径上使用不同种类的健身器械来锻炼身体,通过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能够全面的提高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水平,所以,全民健身路径是良好的综合健身系统。健身人员应该根据本人的年龄、性别、自身的健康状况、运动基础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器材,通过健身活动来提高速度、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等身体素质,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然而,高使用率的健身路径的装置,损耗也快,极易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加全民健身路径的护养,提高维护效率,确证全民健身路径设施的完好性,保证群众健身活动的安全对全民健身路径器械进行护养是非常必要的。
1.1 全民健身路径器材安全使用方法普及的必要性全民健身路径器械的健身群体是广大群众,全民健身路径器械的使用具有简单、易学、易于推广的特点,全民健身路径上的健身项目多种多样,使用方法一定要科学。应该在遵循人体自身活动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和手段,安全、系统的健身。可是,由于过去我国的公共体育设施状况很差,多数地区的公共体育设匮乏,导致了大部分群众健身知识缺失,健身方式、方法不科学、不合理、不系统[3]。尽管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广大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逐渐升温。但由于健身方式、方法不科学、不合理、不系统,要坚持公益惠民,关注民生,推出多种公益健身惠民举措的《全民健身工程》还不能真正地使多数群众感受到健身惠民的实惠。所以,全民健身路径器材使用方法普及的是十分必要的。
1.2 全民健身路径器材护养的必要性全民健身路径器械安全隐患主要是由于健身人群的不当使用和护养不及时2方面。全民健身路径健身器材具有具有广普性,使用率高、损耗较快,加之部分健身人群不当的使用方法,容易出现故障,存在安全隐患。如若维护管理不到位,有故障、破损的器材未得到及时的维护和管理,不仅不能为健身人群服务,不能得到健身效果,甚至还会造成一定的危害[4]。因此,对健身路径器材的养护是非常必要的,平日应加强健身路径的管理,定期检查器材连接处是否牢固、变形,确保没有安全隐患,提高维护效率,保证健身路径设施的完好性,确保居民健身活动的安全。
高校是高端人才的孵化器,对社会区域经济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科技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也是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肩负着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殊历史使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时代,对高等体育院校专业人才的需求表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和多元化的特征。体育院校的设立和发展是为了满足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需要,对社会发展和进步起促进作用。因此,体育院校要科学、合理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相适应。体育院校有丰富的社会体育人力资源,可以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社会体育人才与科技支撑。“校地联合”既能服务于社会,又能搭造群众健身指导、器械护养的专业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平台。
2.1 客观需要—社会体育人才短缺伴随着《全民健身纲要》的推广、普及和《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体育生活方式已经步入普通百姓家庭,人们对体育运动价值的认识由过去单一的健身价值向多元的健身、健心价值取向发展。在参与中人们逐渐认识到, 体育运动不仅能“强筋骨”, 还能“调情感”[5]。广大群众健身热度高涨的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社会体育开展缺少专门人才的局面。
1)尽管全民健身路径是“通往健康的道路”,但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得法”,更要注意安全。全民健身路径中的器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同类型的器材是针对人体不同部位进行锻炼的,使用者务必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运动基础和运动水平来选择适合的健身器材。但是,目前广大群众对健身路径这些新型的室外体育器材的功能、使用方法(技术动作)、运动负荷的控制以及注意事项等了解不多,缺乏安全使用健身路径器材和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7]。这就需要社会体育发展的中坚力量—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大量的、高质量的具有群众体育管理能力的专门人才来缓解群众健身意识快速提升和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的压力。
2)全民健身路径的器材维修保养存在一定的问题。健身路径器材在保修期内由生产和安装厂家负责,过保质期则由社区的健身路径管理人员护养。但据了解,很多社区尚无专职的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人员,更谈不上全民健身路径护养的问题了[7]。过质保期的健身路径器材实际上是无人管理的。由于健身路径器材绝大部分为露天设置,长时间风吹、雨淋、日晒,容易磨损生锈,加之不合理的使用,都会有潜在的安全隐患,有可能对健身人员造成伤害。
3)全民健身路径应充分考虑到健身人群的不同需要,集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同时多元化的健身人群需要研发个性化、普适性的健身器械,调动健身人群的兴趣,让健身路径发挥应有的效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6]。全民健身路径器材的设计应为健身人群提供科学有效、形式多样的健身服务,这就需要高素质的研发人才。因此,高校要与地方社会对接,互益双赢,为社会培养群众健身器械研发人才搭造平台。
2.2 主观需求—大学生就业需求、社区居民健身需求就业是学生的主观需求,健身也是大众的主观需求。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增长,但相关数据显示大学教育回报率并不高[8]。由于体育院校的扩大招生,社会对专职体育教师的需求比例在逐渐减少。所以,体育院校要转变人才培养机制,改善行业人才供大于求的局面,以避免出现学科领域“边缘化”和人才“空心化” 的趋势。
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渐提升,这与现行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相辅相成的。目前,全民健身路径、社区室内外体育设施、健身广场和体育公园的健身器材等物资基础资源比较充沛,但缺少专业人才的管理[9]。可见,培养一批掌握全民健身路径器材功能和特点的专业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明确立足点—设计“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各体育院校各专业自身的特点与优势,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让学校和社区健身路径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增加实训环节来加强课程的适用性、实用性改革,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专业技能。
3.2 把握结合点—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形成合力机制依托“校地联手”合力机制,在社区建立实践基地(第2课堂)衔接创业实践。即巩固第1课堂所学习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同时,通过第2课堂对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训练及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科研创新能力,实现第1课堂和第2课堂的良性互动,形成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9]。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无缝对接,与社区联建“健身路径器材管理员”实践基地,为健身路径器材安全使用、护养及健身科学指导。
3.3 找准着力点—掌握全民健身路径器材的使用方法及养护技术根据2003年10月4日国家标准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19272-2003)国家标准:
1)通过课程、讲座等形式使学生掌握室外健身器材的术语、标志、定义、命名、要求以及使用说明等知识,然后到社区全民健身路径进行实训,使其熟练掌握各种全民健身路径器材的科学使用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培养和训练,制定全民健身路径器材的运动指导和安全警示标示牌。对健身者进行科学指导,成为合格的“健身路径管理人员”。扩大学生施展专业技能的空间,拓宽体育院校学生的就业渠道,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2)通过课程、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健身路径器材产品的设计原理、运动部件结构、运动部件的限位、活动部件的耐久性和防尘性,掌握室外健身器材的安装、包装、运输、贮存等方法,然后让学生深入社区健身路径,对健身器械做好维护管理工作。建立全民健身路径档案,对辖区内全民健身路径的设置、使用及维护情况进行全面的跟踪,定期对辖区内的全民健身路径进行抽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报修,确保使用安全。确保健身器材处于正常、安全的使用状态,以保障使用的安全性,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全民健身路径的设立,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健身条件,满足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进一步发挥了《全民健身工程》的综合功能和社会效应,还为广大群众提供多元化的健身方式,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但是,由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健身人群对健身路经的使用情况不尽相同。对健身人群进行简单易懂、实用性强的健身器械使用方法讲解、示范,并要适时对健身路径器械护养,提高器械的利用率,指导群众科学、合理、安全地使用全民健身路径十分必要。因此,体育院校就应与地方社会联合培养对全民健身路径器材善加利用的专业人才。“校地联合”,使高校体育人才与地方的资源高度融合与渗透,使全民健身路径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服务。
[1] 陈雯韵.健身路径使用维护成困局[EB/OL]. http:// sports.sohu.com/20111215/n329116519.Shtml,2011-12-15.
[2] 胡国香.体育部门对户外健身器材负有质量和使用的职 责[EB/OL]. http://www.gov.cn/zxft/ft227/ content_2154505.htm,2012-06-06.
[3] 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4] 舒宗礼.城镇化进程中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湖南省益阳市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4,1(5):14-19.
[5] 陈晓利.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6] 高玉洲.融合高校体育资源 促进社区体育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100-101.
[7] 李湘如,展更豪,周林清,等.我国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11(2):28-33.
[8] 李佳颖,张莉清.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改革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4,1(7):25-29.
[9] 徐叶彤,芦平生.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4):6-11.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 of National Fitness Path Safe Application in “School-Local-Combination”
HUANG Zhao-yuan1,2, HE Min-xue2
(1.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Liaoning China; 2.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Jilin 130032, Changchun China)
National fitness path is important citizen benefit initiative of implementing “National Fitness Project”. Proper use of fitness equipment, correct master of basic exercise tip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Adopting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and interview, from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 and Sports Science, this thesis proposes using “School-Local-Combination” format, studies and discusses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safe applic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national fitness path, so as to reach best function in “National Fitness Project” implementation, realize public benefit objective. Research shows: designing “Customized” talent cultivation plan, establishing practice base outside school to found joint force mechanism, mastering application method and maintenance technique of national fitness path is key point of realizing “School-Local-Combination”, guiding public scientific, rational and safety applic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path.
school-local-combination; national fitness path; fitness equipment
G818.3
:A
:1004 - 7662(2015)05- 0011- 04
2015-04-23
2014年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健身路径安全、科学使用及护养的研究”(项目编号:2014A13276)。
黄兆媛,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