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华,王艳红,李杏丽
(河北联合大学 图书馆,河北 唐山 063009)
自1992年由国家经贸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实施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以来,全国各地各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依托各自优势,寻找联合开发项目的切入点,尝试参与组织实施多种形式产学研合作。历经二十几年发展和完善,产学研的合作关系、合作内容、合作形式都有了实质性进展,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也伴随着高校科研成果与市场实际需求严重脱节,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缺乏长期稳定性,政府公共保障措施缺乏持久动力,产学研合作欠缺持久合作动力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情况,2011年胡锦涛提出了“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第一次从国家战略高度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新的要求[1]。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做为一个新的提法,产学研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一个新的趋势[2]。
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出台了多项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宏观性政策,逐年增加对产学研专项资金投入,重点支持产学研结合创新项目,在市场和政府的推动下,我省产学研合作步入了稳定成长阶段,产学研规模不断壮大,产学研实力迅速提升,形成了一批高技术成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学研合作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如河北省科技厅与河北钢铁集团共设3 亿元的“河北省钢铁行业技术升级专项资金”,省基金委员会与河北钢铁集团、河北联合大学共同设立了900万元的“河北省钢铁联合研究基金,实现依靠科技创新,推动钢铁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及科技升级,促进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伴随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合作规模及运营方式等日渐成熟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了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和深入开展,具体问题分析如下:
(1)缺乏有效合作沟通的桥梁。尽管产学研之间存在相互需求,由于缺乏及时有效沟通,致使产学研合作一度陷入困境。一是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认识和了解不到位,导致高校科研方向脱离市场需求,科研成果生命力不强,无法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大大降低了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二是一些有需求的企业因对高校的优势专业和研究水平不甚了解,错失了许多合作机会。三是政府未能很好的把握市场动向与合作前景,政策缺乏指向性或指向有偏差,导致产学研合作过程出现问题,并不能及时跟进产学研合作的进程给予及时调节,致使产学研合作陷入困境。
(2)缺乏高层次的产学研战略联盟体。目前经过几年的发展,省内产学研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合作大多以大型重点企业和省内高校为主,合作方式以单项合作和“点对点”为主,合作面狭隘,合作途径单一,且为了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协议约定研发出成果只局限于参与方之间使用,不能实现在全省范围的推广。这对其他行业内有此需求的实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形成技术壁垒,大大限制了科研成果在省界行业内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制约省内整体经济的良性发展与实力提高。
(3)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相比产学研的稳步发展,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严重滞后,运行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合作组织化程度及其规模不高;合作缺乏长期稳定驱动力;合作投融资体系薄弱;合作缺乏长远战略意识和规划;合作参与重大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的支持力度不够;合作风险承受能力不够;合作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合作研究成果转化速度底;产学研市场服务提供不足;合作优势发挥不够充分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产学研合作的有效进展。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这些问题政府、高校、企业等无法在短期内有效解决,需要从协同创新信息需求与满足的角度来缓解这种矛盾,即建立产学研信息服务平台,研究面向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供需双方的信息服务,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让社会按需参与到产学研合作系统中来,寻找合作伙伴,获取需求信息。在此背景下,文章研究作为集信息资源、人员、技术等优势为一体的高校图书馆,如何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信息供需双方提供信息服务,为产业研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在借鉴经验避免不足的原则下,初步构建了河北省区域内“政馆产学研用”六位一体的产学研信息服务体系的构想,具体如图1。
图1 “政馆产学研用”信息服务体系构架
政府作为倡导者为产学研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产学研作为参与者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寻找合作机会交流合作经验,用户作为需求者和实践者通过产生需求和实践成果来指引产学研合作方向和检验产学研合作的成效,而图书馆做为信息服务者在各个环节为政府、产学研、用户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
目前我省各个图书馆在现行的管理体制、资源建设、人员配置、服务内容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差异性,无法实现标准统一,很难协调多方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为了充分调动激励各个图书馆积极主动地开展产学研信息服务,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产学研信息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开展服务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对于成立的产学研信息服务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和运作模式:具有独立的决策机构,协调运作的执行组织,灵活机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用科学合理的绩效机制以及社会保障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从而达到各项工作效率的最大化[3]。
河北省区域范围内的产业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差异,产学研的合作中的信息需求情况也不同,面向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信息服务工程不是一个或几个图书馆可以承载的,这需要在河北省区域内打破不同类型图书馆的界限,以高校图书馆为核心,整合所有信息服务机构的资源优势。并由产学研信息服务中心对我省区域内的图书馆进行详细调查统计,汇总各馆的整体资源和优势资源,按照区域发展和资源的保障程度划分为本地区资源(拥有资源)、合作区域或战略合作图书馆的资源(存取资源)、通过其他图书馆或组织备用资源(可间接存取资源)。打造完善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以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为共建内容,以专利库、专家库、企业库、人才库、成果库为主建对象,并以此作为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4]。
根据产学研发展需求,创新服务模式,广泛展开信息服务,从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实现质和量的飞跃。
(1)个性化信息服务。针对产学研系统中存在的特定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例如面向政府开展市场调研分析、决策咨询参考、行业发展走向预测、合作情景预测等服务,面向产学研开展专题检索、数据挖掘、数据推送,行业市场分析等,有针对性提供高质量的分析报告。并可对政产学研合作联盟的实行定向开放借阅、电子资源的浏览、代查代检等服务。
(2)开展一站式全程跟踪服务。针对产学研合作项目应从合作确立,到合作策划、技术攻关、项目研究、专利申请、成果实践、用户反馈等,全程参与,为用户或项目持续提供各种信息与情报的“一站式全程跟踪服务”。
(3)开展多层次培训业务。培训范围覆盖河北省各地区各行业,培训对象面向产学研合作中的需求者和信息服务人员,培训方式可以采取面授、在线、视频等方式,培训内容可以知识产权、标准专利、信息素质培训等,提升合作参与者和服务人员的素质。
(4)构建产学研特色数据库建设。由产学研信息服务中心负责,自主开发或联合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共同建设相关数据库,如河北企业数据库、河北专家数据库、河北产学研合作成果数据库等等。
(1)建立健全河北省产学研信息服务机制,尤其是建立对服务各方都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机制,包括导向机制、利益共享分配机制、风险共担机制、监督及绩效考核机制、人才流动机制等,以保护保证产学研合作顺利、健康地进行。
(2)建立健全各项服务规章制度,包括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成果、知识产权、绩效奖励、客户关系管理等信息保密,做到服务、考核、组织、权责、奖惩、行为等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长效、稳定的约束机制,跟踪和评价服务的效果,确保信息服务的成功率。
河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提升我省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然而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集合政产学研等多方力量全力推进其顺利开展。而通过构建河北省产学研信息服务平台,研究区域高校图书馆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信息供需双方提供信息服务的研究,弥补产学研发展中的信息漏洞和服务欠缺,实现更好的信息了解、预测及利用。
[1]甄红线,贾俊艳.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3,(02):35-41,62.
[2]李健.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产学研合作的新发展[J].中国科技产业,2014,(01):42-44.
[3]肖蔚.高校图书馆产学研信息服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省为例[J].图书馆,2012,(02):111-113.
[4]李卓卓,张衍,张帆.面向区域产学研合作的图书馆服务初探[J].新世纪图书馆,2012,(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