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勇
澹台灭明是人才吗?
☉张庆勇
近日读《论语》,读到“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颇为困惑,这就是儒家认为的人才吗?孔子的学生子游(言偃)做了武城的地方官,孔子问他,发现人才了吗?子游说发现了一个,名叫澹台灭明,这个人做事直来直去,不走小道,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屋里来。澹台灭明也是孔子的学生,字子羽,人长得很丑,丑到孔子都不喜欢,认为这个人形象不佳,成不了大事。后来他离开孔子到楚地,在南方形成儒家一个有影响的学派,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孔子后悔“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个让圣人都后悔看走眼的人才,原来是“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这难道是人才吗?不就是没有公事不往领导那里跑吗?这还不容易吗?再说,“失之子羽”,恐怕不仅因为子羽长得丑,大概也是因为和孔子没有私人交情吧。
乍读此段,确有些匪夷所思。不和领导谈私事就好吗?领导干部也有私交,谈点私事也是人之常情。但再往下读,就发现《论语》说的有道理。《论语·子路》说:“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这话说得很明白,君子很容易在领导手下做事,却很难讨领导喜欢,君子不会用不正当的手段去取悦领导,让他去选拔使用人才的时候,他会因材使人。而小人正好相反,干工作干不好,但很会取悦领导,会哄得领导很开心,但等他提拔了,再用人时,会求全责备、百般刁难。
圣人就是圣人,看人看到骨头里。澹台灭明不会靠办私事取悦孔子,离开孔子到了楚地,没有半句怨言,仍然极力传播孔子的儒家文化,广收弟子,游说诸侯,名动公卿,传承了儒家事业。实践证明,这就是难得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