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付文
探讨会计课堂教学改革
■文/付文
摘要会计教育的研究是现代会计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内会计教育界正在着手于深化会计教育改革。会计教育改革要有成效,首先必须结合时代特点并立足中国实际,确立适宜的教育目标,才能为会计教育改革指明基本方向。而教育目标的确定,又离不开恰当的会计教育理念。本文就会计教育理念的更新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会计教学教育理念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正面临着企业环境和会计行业本身的快速变化,会计职业界提供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专项服务越来越专业,业务创新层出不穷。相比较而言,会计教育长期以来却无大的变化。
l、偏重于教授会计专业知识传统的会计教育往往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课程来完成,这些课程的课时数试时,占总课时的比重通常在50%左右。其他课程不但课时数少,而且经常是相对固定不变的。这种格局与经济发展快速多变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
2、偏重于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却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下,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
1、从社会需求看
根据对国际性及地区性的会计师事务所所作的调查发现,在国际性的事务所第一次面最重视的因素依次为应试者的领导能力、整体平均成绩、会计学成绩、会计工作经验,地区性的事务所在第一次面试时,最重视的因素依次是会计学成绩、会计工作经验、整体的平均成绩及领导能力等。
2、从对会计专业认识提出的要求看
进人会计业界的新人应有的三项核心素质能力要求,一是专业职能素质,包括建立决策模型、评价风险、选择相关可靠的度量标准、报告、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二是人格素质,包括适合会计行业的个人特质、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与人合作、沟通、领导、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三是宽广的商业视角素质,包括全球视角、战略思维、行业观念、市场/顾客导向、资源管理、法律观念等方面的能力。会计职业界对会计人员需求的压力也促使会计教育的变革,要求会计教育界从自身内部进行会计课程的战略性重构。
1、教学模式的改革
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应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动因,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我们在每一门课程开始之前,应先给学生一个整体认识,然后再分部分讲解。另外,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授课变为学生直接面对真实的事件,进行真实的核算、决策、咨询,而教师在其中起到一种中介作用。这样,学生的学习将会变成一种主动的自发的要求,而不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2、会计课程设里的改革
首先,适当加大基础课程的课时数,并强调学生利用节假日外出实习,专业基本理论与方法应作为教育的重点之一。其次,应根据会计结构的新变化、会计新的发展领域,全面设置相关课程,加强会计战略与策略的研究、经营风险与会计风险的研究、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
会计教育改革的方式不仅关系到整个专业未来的发展和前途,同时对中国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高校应针对会计专业的课程改革群策群力,结合学生外出实习或工作的经验,从理论联系实践的角度探讨会计专业课程的改革,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本专业,同时也为社会输送更高质量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教授会2000年年会观点综述.上海会计,2000(9).
[2]石本仁.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中国会计教育的转向[J].会计研究,2000 (9).
[3]周杨.面向21世纪会计教育发展的对策[J].会计之友,2000(10).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工商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