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明
环境噪声监测现状、问题及方法探讨
■文/李明
摘要环境噪声监测是目前环境监测的三大主要监测项目(水、气、噪声)之一,是人们认识环境、评价环境的重要手段,是制定和执行环境法挽、标准,进行环境决策的依据。要改善声环境质量,必须加强环境噪声监测工作,为环境噪声管理提供准确、及时、科学的信息。鉴于此,本文对环境噪声监测现状、问题及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环境噪声监测现状问题完善
环境噪声污染主要来源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和生活噪声。在我国城市环境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干扰人们正常生活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据统计,在影响城市环境的各种噪声来源中,社会生活噪声占470%,工业噪声占8%一10%,建筑施工噪声占5%左右,交通噪声占30%。我国重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在56-58dB(A),处于中等污染水平,约有2/3的城市人口生活在高噪声的环境中。我国重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总体水平近10年来居高不下,已有3/4以上的城市交通干线两测噪声平均值超过70dB(A);低于70Bd (A)的城市比例不到20%。全国每年因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约合人民216亿元。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环境噪声监测已具备了环境噪声常规监测的能力。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1、噪声监测专业人员医乏
目前,环境监测系统内部声学专业人才十分稀缺,而且最近几年,由于各级政府对噪声环境监测工作不是十分重视,很多搞噪声的老员工有的退休有的“转业”干其他更重要的监测工作,接替的新人员大都是非专业人员,能力较差,又缺乏技术培训,使噪声监测专业人员严重匾乏。在实施噪声例行监测,特别是噪声纠纷监测时,有些监测站的技术能力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2、监测数据收集与处理落后
监测数据收集与处理是评价声环境质量,提高噪声监测工作的环节之一,也是重要的环节。可目前总站收集与处理噪声数据是:收集过程困难,处理手段落后。近来情况已有了相当改善,但仍有问题。一方面有我们软件系统需要提高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人员的责任心问题。我国环境噪声监测频次:道路交通噪声每年监测一次,仅靠一年一次的测量尚不足以真实反映一个城市本年度的平均噪声水平。
3、监测技术体系的不健全
我国声环境保护及监测方面的标准、规范相对发达国家还不完善,标准滞后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监测规范操作性差的弊端日益显现。而且标准修订、规范建立往往时间很长,跟不上监测与管理的需要,
一定程度的阻碍了监测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城市化建设结构的变化,新出现的环境问题,如:敏感点与企业同一楼的噪声监测问题、服务行业的噪声干扰问题,楼内的设施噪声监测问题等,还没有相应的技术依据。
4、监测仪器设备落后
由于噪声检测人员使用的仪器大多都是便携式,需要监测人员到现场。如此多的点位要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繁琐而简单的工作耗费了监测技术人员大量的精力,因而大多数噪声监测只停留在简单的数据获取阶段,而无暇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评价,导致我国环境噪声监测水平的滞后。
1、提高对噪声工作的认识
近年来我国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监测任务日趋繁重,噪声工作欠帐较多,监测站为完成管理紧迫任务疲于奔波,顾及不到噪声工作。但也有主观上轻视噪声工作的原因。噪声工作对于“水”和“气”监测工作而言,还不处在主战场。但是这不等于就可忽视噪声工作。噪声工作也有位置,环境监测工作是多角度,全方位的。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噪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根据噪声工作的特点,使噪声监测工作进一步同管理需要结合,一方面进一步同老百姓的需求结合。努力做好噪声工作。
2、加强噪声管理
噪声污染是客观存在,完全没有噪声干扰是不可能的。我们所需做的就是把较大的噪声降低到对人无害的程度,把一般环境噪声降低到对脑力活动或休息不致干扰的程度,这就需要加强噪声管理。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比较有效的措施是研究低噪声车辆,改进道路的设计,合理规划城市,实施必要的标准和法规。据统计,城市噪声中交通噪声约占75%,其中机动车影响面最广,而汽车则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因此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对机动车噪声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制定出有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控制,并每3到5年进行一次修订,30年来使得欧洲汽车噪声平均减小了lOdB,有效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3、加强培养,形成稳定的噪声监测队伍
对专业人员匾乏的不利局面,各级环境监测站要确保噪声监测相应机构和人员配置,保证噪声监测人才的相对稳定。通过科研合作、定期开展交流与培训等形式,坚强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监测人员的工作能力、增强监测人员的工作信心。总站也应将筹划建立噪声监测人才库,稳定监测系统噪声监测队伍,发挥监测人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万本太.中国环境监测技术路线研究[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吴忠标.环境监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吴勇,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量方法若干问题探讨[J].沪天化科技,2009 (4):370-372.
[4]GB12348- 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S].2008.
[5]舒适,朱云芳,噪声监测中背景值问题的探讨[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609- 611.
[6]HJ 2004- 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S].2009.
(作者单位:沛县环境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