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书宁
浅谈校园自行车统一管理及回收
■文/袁书宁
摘要“僵尸自行车”问题一直是很多校园的通病,为了解决这个现象,倡导“低碳生活,绿色校园”的理念,本文提出建立校园自行车管理信息系统,对校园自行车统一管理,实行二维码车牌制,将自行车录入自行车管理信息系统,并对废旧自行车回收改造,打造校园公共自行车,开创校园自行车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校园自行车管理信息系统统一管理二维码车牌回收改造
漫步大学校园里,几乎人手一辆自行车,校园自行车数量庞大,却基本无统一管理。而且临近毕业季,毕业生们也为处理自行车这个大件发愁。
毕业生往往对自行车做带走、出售、赠送、留置校园等处理,而留置校园居多,自行车为私人物品,学校又无权处置,便成为“僵尸自行车”。
僵尸自行车的存在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占用校园空间,自行车经过长时间露天的风吹、日晒、雨淋,已经面目全非,变成了废铜烂铁,严重影响了校园的美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校园自行车进行统一管理,并进行回收改造。
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校园自行车可由学校后勤处统一管理,建立校园自行车管理信息系统,对校园内每一辆自行车进行统一管理,借鉴松江大学城推出的“学号自行车”。
学生登录校园自行车管理信息系统,填写车辆信息,自行车编号即为学号+01(此处考虑一个学生可以有多辆自行车),填写车况基本信息,车主信息与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挂钩。填写完毕后,学校将每辆自行车分配唯一的二维码,二维码上标有自行车编号,并联系有车的同学,进行自行车喷漆上牌,在自行车上喷上自行车编号,粘贴二维码,因考虑到二维码喷码机较昂贵,可以先使用塑料质或纸质的材料,将二维码粘贴在自行车上,出入校门时核对证件和自行车来达到防盗的目的,对校园自行车的管理及租赁、二手交易、回收以及校园公共自行车的实现,都有一定的帮助。
使用二维码作为车牌成本低,而且方便以后自行车信息系统的联网处理,学校除了管理自行车的电子信息之外,学校还要合理安排自行车停放点的位置。对于本校自行车存放处,大部分都是露天状态,自行车损坏严重,造成浪费,学校应在每个宿舍楼和教室楼前修建统一自行车存放地,搭建车棚,划分车位,保证同学们的财产安全。对于不按规定、随便停放的自行车,管理员可以扫码识别自行车,对车主做相应处罚。合理的设置存车网点既可以提高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效率,也可缩短出行时间,从而真正实现校园自行车统一管理的构想。
对于新生,学校后勤处可以联系自行车生产厂家,生产一批新车供新生选择,每一辆自行车将在车轮瓦盖后上部喷上自行车编号,录入学生自行车数据库,以备日后查询。同学自愿购买,并填写承诺书,保证在校内外骑车遵守交通安全法,在宿舍区规范停车,积极配合校内管理人员的检查,并在今后转让转卖时,到后勤处办理相关手续。在校学生新买的自行车也要在后勤处办理注册,领取车牌。
当所有认领的自行车都上牌处理之后,剩余的废旧自行车学校便可做回收处理,以后凡自行车都不再属于在校生者或者已经报废,都要将其车牌注销,在系统中注销。
为了解决“僵尸自行车”的现象,我们可以对毕业生的自行车进行回收,我们了解到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中拥有自行车且不知作何处理的同学不在少数,学校在将其自行车注销时,可以进行自行车回收活动。
学校发起回收废旧自行车的活动,有意向捐献自行车的同学,在学校进行登记,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学生毕业后回收其自行车,学校对毕业半年之内的学生的没有出售、租赁业务的自行车进行强制回收,并更新自行车管理信息库,注销回收的自行车。
学校对回收的自行车进行改造,将其变成校园公共自行车,方便同学们的租赁。学校对毕业生的自行车及时回收,不仅避免的资源的浪费,而且往往刚毕业学生的自行车大多是可用的,减小了成为废铜烂铁的可能性,完好程度较高。学校将自行车及时回收,减少了空间的占用,改造的自行车也美化了校园。
很多学生对自行车的新旧程度没有特殊要求,他们认为,只要自行车没有故障,能够正常使用,就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学校可以通过对旧自行车的改造,减少自行车收购费用、降低运行成本,可变废为宝。
学校后勤处联系自行车维修人员,将回收的废旧自行车交由他们处理,将可以使用的自行车进行改造,并从其他废自行车上提供零部件,将实在无法使用的自行车出售,获取一部分资金,用来购买一些原料,例如漆料,螺丝,轮胎,车座等。
将可改造的自行车进行统一维修,保证每辆自行车各个部件都可以使用,并进行统一喷漆和编号,作为校园公共自行车,录入校园公共自行车信息库,供学生们租赁使用。租金可用于支付维修者工资,购买原料的费用,自行车再维修等。公共自行车于校园内统一安放,由后勤处管理。
实施校园自行车统一管理,有利于解决自行车杂乱无章的现象,给每辆自行车分配二维码,方便以后联网处理,对自行车租赁、交易、回收都提供了很大方便,打造一个秩序井然的校园。学校回收废旧自行车,更是改变了僵尸自行车的现状,开启校园公共自行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雪琳,万毅.公共自行车在校园内运行前景及运行模式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03:114-115.
[2]姚轶臣,冯湘云,袁根.校园自行车租赁服务实践与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4,34: 153.
[3]梅哲领,石杜丽,张旭.高校自行车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2,04: 125-127,142.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